档案容灾体系架构与实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7 12:28
本文选题:档案容灾 切入点:架构设计 出处:《武汉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容灾对档案工作而言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实行“副本制度”。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这个古老的命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容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尤其是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档案容灾提供了一些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档案库房自动监控技术、档案数字化技术、档案备份技术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容灾的内容和这些共同促使档案容灾在信息时代被推升至新的高度,并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幅扩展,成为了一项涉及诸多活动和要素的复杂工程。 为此,要想确保当前档案容灾实践的有序开展和有效实施,除需要对其各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外,还需要结合上述新变化和新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对其涉及的活动和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明确其新的概念、内涵、范围和边界,把握其各项活动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理顺其开展和实施的脉络与思路,透过复杂表象挖掘其关键问题所在和着力方向等。相关国际组织和有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从整体层面研究档案容灾问题的必要性,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国自开展副省级以上档案馆互为异地备份的工作以来,也有一些学者尝试从整体层面探讨档案容灾的相关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看,这类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档案容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信息时代档案容灾的新需求、新变化,引入系统的观点,将档案容灾的各项活动和要素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档案容灾体系”,然后借助系统架构设计的相关方法和理论,设计该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其四个基本组成模块的模型,并提出四个模块的具体构建与实现途径。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研究思路,分为九个章节具体展开: 第一章:绪论。从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从整体层面和系统角度研究档案容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档案容灾体系架构与实现”,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等略作介绍。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首先,从图书、期刊等文献成果和国际组织、国家机关等机构研究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国外档案容灾研究现状;其次,以分析期刊论文的数量、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关键词词频、主题特征等为主,辅以对相关教材著作、学位论文、会议成果、科研项目等的介绍,分析国内档案容灾研究现状;最后,基于对国内外档案容灾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再次论证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并得出对本文研究的四点启示:一是注重研究档案容灾体系架构的相关理论(本文第3章);二是设计档案容灾体系的整体框架(本文第4章);三是设计档案容灾体系各个基本模块的模型(本文第5-8章各自的第1-2节);四是注重研究档案容灾体系架构成果的转化与实现(本文第5-8章其余部分)。 第三章:档案容灾体系架构的相关理论。首先,对容灾、档案容灾、档案容灾体系、档案容灾体系架构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并辨析档案容灾与档案备份、档案灾难备份、档案登记备份、档案灾难恢复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其次,指出档案容灾体系架构的原则和意义;最后,简要介绍档案容灾体系架构将采用的主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档案容灾体系架构的具体方案和思路。 第四章:档案容灾体系的整体框架。首先,对当前我国档案容灾的实践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确保档案容灾体系整体框架设计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其次,基于实践现状,从内部和外部对档案容灾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辩证逻辑思维,通过模块划分、模块间关系分析等,设计了包括管理机制、运作系统、支撑平台、保障体系四个基本模块的档案容灾体系整体框架。 第五章:档案容灾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现。首先,界定和阐释档案容灾管理机制的概念与内涵;其次,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辩证逻辑思维,通过模块划分和模块间关系分析与组合,设计了包括基础、核心、保障三个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子模块的和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物资调配、计划方案拟制、程序流程设定、规章制度制定、检查监督开展六项任务的二重环状档案容灾管理机制结构模型;最后,基于结构模型,分析管理机制模块的关键问题所以,设计了基于虚拟组织理论的档案容灾组织结构、基于战略管理的档案容灾“三步走”战略、基于ABC管理法的档案容灾实施方案、全国档案应急预案体系的整体框架等,为档案容灾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现提供方法和建议。 第六章:档案容灾运作系统的构建与实现。首先,界定档案容灾运作系统的概念与内涵;其次,基于档案容灾运作系统的特殊性,借助业务流程管理方法(BPM),分为流程识别、流程分析、流程规范、流程组合、流程描述、流程优化六个步骤,设计了包括“基础工作”、“灾难防备”、“监测预警”、“灾难响应”、“灾难抢救”、“转移处理”、“灾难恢复”、“灾难重建”八个主要环节的档案容灾运作系统流程模型;最后,基于流程模型,分析运作系统模块的关键问题所在,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方法(SCM)的档案容灾运作系统全程控制方法与模式。 第七章:档案容灾支撑平台的构建与实现。首先,界定档案容灾支撑平台的概念与内涵;其次,基于档案容灾支撑平台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包含硬件支撑平台和软件支撑平台两大子模块的横向分割而又一一对应的档案容灾支撑平台结构模型;最后,基于结构模型,分析支撑平台模块的关键问题所在,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法”的档案容灾硬件支撑平台成本控制方法和基于“满意原则”的档案容灾软件支撑平台目标设置方法。 第八章:档案容灾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现。首先,界定档案容灾保障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其次,基于档案容灾保障体系贯穿于档案容灾始末的特点,设计了围绕档案容灾运作系统流程模型的,包含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教育科研、合作援助等子模块的档案容灾保障体系立体模型;最后,基于当前我国档案容灾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为其中亟待解决的法规建设和监察制度建立两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第九章:总结与展望。首先,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其次,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指出;最后,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飞;;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备份与容灾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5年11期
2 景亚君;张永生;项文新;;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和电子政务灾备中心辨析[J];办公自动化;2009年08期
3 王晓光;;一种新型档案数字化信息灾害备份方法[J];办公自动化;2009年12期
4 刘清杰;;档案灾备的特点、过程、模式及应关注的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9年16期
5 王毅;;浅析电子文件备份方式的选择[J];办公自动化;2010年08期
6 宗文萍;;档案危机管理[J];办公自动化;2010年19期
7 项文新;;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管理[J];办公自动化;2011年22期
8 巩宝荣;电子文件的异地备份保存[J];北京档案;2002年10期
9 刘勇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J];北京档案;2005年05期
10 陈国云;;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问题[J];北京档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新扬;基于REST的Web服务架构理论与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9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157930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