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引用行为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本文选题:引用行为 切入点:引文分析 出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探索期刊的文献引用行为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帮助编辑提高期刊影响力,帮助作者通过改进引用行为获得较高的被引潜力。【方法】收集2014—2015年荒漠化与水土保持领域的8种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引文内容,包括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引文的情感倾向,以及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差异情况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文献引文中的负向情感占比与影响因子无直接关系;基于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以及引用方法、相关研究、数据、结论、观点较多的文章被引潜力较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ation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urnals, and to help editors improve their influence. [methods] to collect the literature of 8 Chinese core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2014-2015, and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citations, including the average number of references. The affective propensity of citation, the weight difference of citation behavior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citation func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reference docu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affective propor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itatio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importance weighting of citation behavior based on different citation function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conclusion] there are more references and methods of citation. Related studies, data, conclusions, and opinions have higher cited potentia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科学基金项目及知识产出的研究前沿探测”(7137326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项目“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研发”课题(2016YFC0503706)
【分类号】:G3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小青;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剖析[J];情报科学;2001年10期
2 杜志波;汤先忻;;期刊累计影响因子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3期
3 本刊编辑部;;2007年公布的世界上影响因子达25.000以上的期刊[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1998年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影响因子排序[J];火炸药学报;2000年02期
5 郭世远,张韶咏;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医药卫生)及其影响因子的有关研究[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范文田;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的两种影响因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7 ;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因子不断提高[J];生态环境;2004年02期
8 ;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因子不断提高[J];生态环境;2004年03期
9 韩芳;;2007年我刊影响因子再创新高[J];阴山学刊;2008年05期
10 ;如何正确评价科研论文的影响因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江敏;王荣;;正确认识影响因子 科学评价科技期刊[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2 张峻;孙孝云;徐才万;;浅析医学科技期刊评价与影响因子的关系[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本刊编辑部;;本刊影响因子续居榜首[A];2007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闫杏丽;张淑艳;吕杰;;影响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因素及应对措施[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5 张祥合;王丹;;如何正确理解和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影响因子[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全安;杨晶;袁锦文;饶华松;;五种文章的影响力及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7 ;《灾害学》2009年的影响因子及其期刊主要考评指标[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东方;陈智;赵惠祥;;辩证看待影响因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9 范文田;何小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的三种影响因子及其在全国各类高校学报中的位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10 谨玉梅;王新英;;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亟待提高[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 曾伟明;再论影响因子泛滥及其负面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董子凡;“影响因子论英雄”也是进步[N];科技日报;2009年
3 徐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影响因子破1[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通讯员 胡倩楠 耿挺;《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N];上海科技报;2014年
5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刘宇;引文首先是一种修辞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永霞;引文分析学的知识计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鞠秀芳;基于数据挖掘的期刊非正常引用行为识别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苏芳荔;引用认同和引证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李运景;可视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霄;基于灰色系统的各学科SCI影响因子模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杜志波;影响因子及累计影响因子标准化指标的设计及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罗臻;基于影响因子与h系列指数的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陈雪;基于路径的引文分析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田盛慧;机构层面的多层次引文分析及其离散性测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柏晗;基于加权引文的贝叶斯分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韩牧哲;基于引文网络的知识扩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8 苏林伟;多源引文复合研究:方法比较与分布规律[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马晓佳;网络引文分析与传统引文分析的比较[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庞龙;科学引文分析的科学评价功能和意义[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0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167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