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档案馆社会创伤记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0:02
【摘要】:社会创伤记忆是指国家、社会、集体在经历战争、瘟疫、灾害等创伤事件后,所产生的心理阴影及痛苦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过后仍难以忘却、无法释怀,这种记忆称之为社会创伤记忆(本文简称“创伤记忆”)。本文在论述创伤记忆时,主要是按照创伤引起的原因进行论述,将创伤记忆分为人为社会创伤记忆(简称“人为创伤”)和灾害社会创伤记忆(简称“灾害创伤”),其中以论述人为创伤为主,灾害创伤为辅。建构创伤记忆可以慰藉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历史重演,促进社会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就如我国的南京大屠杀创伤记忆,时刻激励着中华民族不忘国耻,奋发图强。“5· 12”汶川特大地震创伤记忆,让社会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精神,同时又警示社会常怀忧患意识,做好灾难防护和救援工作。档案馆作为“记忆的宫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担负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发挥馆藏创伤档案的价值,建构本民族、本地区的创伤记忆。本文运用了创伤理论及档案记忆观理论,借助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档案馆建构创伤记忆的相关概念、实践工作、具体案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档案馆创伤记忆建构工作角度来看,档案馆爱国主义基地的功能定位,社会对创伤记忆的遗忘现象,创伤记忆的罗生门现象以及创伤亲历者的现状为档案馆创伤记忆建构提供了必要性;档案馆馆藏的创伤档案,社会大众的支持,相关实践经验为档案馆建构创伤记忆提供了可行性;同时档案馆创伤记忆建构工作能够提升档案馆影响力,抚慰创伤亲历者,提高我国创伤记忆话语权以及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笔者结合国内档案馆对南京大屠杀和“5· 12”汶川特大地震创伤记忆建构工作,提出档案馆创伤记忆建构分为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宣传诠释、效果反馈四个步骤;存在档案馆独立建设、馆际合作建设、跨机构合作建设三种建设模式,并就此提出了当前建构工作中仍存在传统理念的制约,人才队伍短板,创伤档案资源问题,创伤口述采集的困境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转变档案工作理念,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丰富创伤档案资源,加强口述采集以及重视交流与合作的措施。
【图文】:

南京大屠杀,证据,档案,呈文


逦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原档影印逡逑件1逡逑3.邋2015年,在南京市档案局官网、南逡逑京档案政务微博、南京档案公众微信逡逑公布了馆藏“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逡逑调查委员会”的15件档案影印件2逡逑档案展览无逦1.举办《世纪情缘一一约翰?拉贝与逡逑南京展》和《馆藏南京大屠杀“市民逡逑呈文”档案史料展》3逡逑逦逦逦逦逡逑

调查委员会,简章,南京大屠杀,罪行


7唐,灾害的定逡逑成继后^i5c-县%逡逑雄是之到邮gf,逡逑共,年识忘受Lli,

本文编号:2587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587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