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
【图文】: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理论,是由 IcekAjzen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57],继承并发展了由 MartinFishbein 与IcekAjzen 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58]。理论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了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对于行为意愿的影响,并未在理论中考虑人类非意愿因素的影响,因此 IcekAjzen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模型中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这一变量,并且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将个体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联系起来。其中,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信息行为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或者评价,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信息行为时所感知到的社会或外部环境的压力,知觉行为是指个体感知到的执行其感兴趣的信息活动的难易程度。该理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个体的行为可以由个体的行为意愿合理推断出来,而个体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是决定个体行为意愿的因素,个体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受到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的影响。同时,所有有可能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都是由行为意愿来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虽然计划行为理论可以被解释了个体行为是如何收到个体的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因素影响的,但是计划行为理论并未揭示哪些具体因素影响了个体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
是由 Fred D. Davis 于 1986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参考理性行为理论首次提出的[59],包括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两个影响个体态度与意愿的主要决定因素,,主要运用在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采纳研究。该模型认为个体实际行为由个体行为意愿决定的,而行为意愿受到个体对的态度和感知有用性的共同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同时影响态度,个体感知有用性由感知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共同影响,感知易用性受到外部变量的影响。外部变量包括系统设计特征、用户特征、政策影响、组织结构等,起到联系技术接受模型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的作用。此模型并未纳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的主观规范等变量,但引入了外边变量对个体的意愿、态度、实际行为的影响,并且考虑到个体的态度可能受到多种个体信念的影响,从而更深层次的解释了个体的意愿。技术接受模型起初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用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接受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316;G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延强;;大数据时代与数据重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年05期
2 黄如花;;序[J];图书情报工作;2016年19期
3 谢孔树;黄晓冬;王存仁;温玮;;基于产品机制的环境数据重用方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年04期
4 谢孔树;黄晓冬;温玮;王存仁;;基于交换机制的环境数据重用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7期
5 文静;何琳;韩正彪;;科研人员科学数据重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9年01期
6 赵志强;实现数据库数据重用的技术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06期
7 张志清,张云川;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数据重用问题[J];计算机时代;2001年12期
8 ;开放获取 数据重用 质量保证 快速发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7年03期
9 ;开放获取 数据重用 质量保证 快速发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7年04期
10 朱永峰;费广正;黄赞榛;张焰;;运动捕捉数据重用方法的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红霞;胡跃明;刘海明;杜娟;;基于本体的表面组装生产数据重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CR公司Teradata数据仓库事业部的首席技术官 宝立明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技术总监 白硕;数据重用 降低法规遵从成本[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明增;车身有限元模型保征变体设计中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董亚卓;SoC中应用类IP核高级综合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潞;科研人员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刚;基于LLVM的迭代间数据重用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3 彭最亮;可变数据重用因子仿射投影算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杨鸣;机电产品模块化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及其软件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焦平;基于数据重用机制的超标量处理器分支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叶常景;汽车试验数据管理及重用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张秋子;学术文献中数据使用的自动识别[D];武汉大学;2017年
8 潘家杰;基于REST架构的校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中山大学;2012年
9 刘陶刚;基于可重构平台的软硬件代码划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吴键;短波短时盲均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61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