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篇》研究
《急就篇》是西漢元帝時史游编寫的一部兒童識字課本,是完整保存至今的產生年代最早的蒙書。全書用韻,句式以七言为主,三言次之,雜以四言。原有31章,經過後人增補,今本为34章。其内容可分为“姓氏名字”、“服器百物”、“文學法理”三大部分,非常豐富,幾乎涵蓋了漢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這部書編排巧妙,易學易記,深受歡迎。在《急就篇》之前,我國歷史上已經出現過多種此類著作。這些書除了用作教學童識字的課本外,還承擔著字書的功能。是《急就篇》最早把童蒙課本從通用字書中區別出來,並为後世蒙書的編撰樹立了典範,無論内容還是形式都为晚出蒙書所傚法。《急就篇》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學術背景密切相關。漢武帝表彰六經,以經學取士之後,儒學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研習經典成了主要的仕進方式。研經與入仕一經結合,經學立刻成为顯學。相應地,作为經學基礎的小學也受到極度的重視,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急就篇》于是應運而生。《急就篇》不僅是重要的蒙書,語言文字學的名著,而且與書法也有著極为密切的關係。其影響廣泛而深遠,倍受世人關注。兩千年來,有为數眾多的各個時代的一流學者瞩目于這部書,湧現出大量的研究著作。時至今日,《急就篇》研究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對它進行較为全面總結的時機已經成熟。摸清《急就篇》文獻的家底,對所有的《急就篇》文獻作一全面的梳理,是整個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根據具體情況,本文把《急就篇》文獻大致分为兩個系統,即研究本和書藝本。出土材料另立一類。研究本又分为亡佚本和存世本;書藝本則從書體的角度分成章草本和其他書體本兩部分。異文的考辯是《急就篇》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重要著作如孫星衍《急就章考異》、鈕樹玉《校定皇象本急就章》、莊世驥《急就章攷異》、王國維《校松江本急就篇》及高二適《新定急就章及考證》都是專門或主要探討異文的。本文對《急就》異文的考辯一方面吸收了前人不及見的新材料,一方面注意綜合運用文字學、書法學、音韻學等多種手段,對《急就篇》的異文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整理。由語言學角度出發的研究是《急就篇》研究的薄弱環節,有鑒于此,本文在這方面的研討尤為用力。長久以來,人們有些想當然地認為《急就篇》無複字。本文對三十一章中的重複字進行了精確的統計,並標出了各字重複出現的章數,按順序排列,甚為方便利用。《急就篇》作為當時常用字的彙编,產生于許慎《說文解字》之前,而有31個字為《說文》所不收,另有128個字不見于《說文》正字,本文對這些字都進行了詳細的說解。古漢語是以單音詞為主的,《急就篇》卻使用了大數的複音詞。一般來說,研究者對上古漢語複音詞的選取標準較寬,本文則取較為嚴格的標準。書證方面,本文在使用漢代及以前典籍的基礎上,廣搜出土材料,以證成每個列出的詞確為複音詞。通過對《急就篇》用韻的研究,本文指出,《急就篇》的用韻與兩漢其他韻文的用韻情況相合。《急就篇》所用的三言、四言及七言的句式中,三言、四言在前漢已經成為常用句式,七言句則仍處于發展過程中。七言句可以上溯到久遠的往古時期,這種句式當然不是《急就篇》的首創。然以《急就篇》流傳的廣泛、影響的鉅大,認為它在七言句式以至七言詩的成熟過程中起過積極的作用應當是合理的。所以本文指出,先是《急就篇》吸收了七言韻語的營養,而後《急就篇》又為七言詩的發展、成熟作出了貢獻。《急就篇》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它在書法特別是章草上的影響。善書、喜書章草《急就》的書家代不乏人,這也是《急就篇》得以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如此,本文主要仍是從文字學而非書法學的角度來研究章草《急就》即松江本的。傳世的章草材料極少,其中以松江本存字最多。但是傳三國吳皇象書的松江本為展轉摹搨後的遺珍,雖能保留字形,缺字、殘字也很多,而且存字中也不能排除經過修補加工的可能。全面分析漢代書迹的結果顯示,章草起源于西漢後期,而松江本則基本上代表了東漢後期的草書面貌。這說明松江本的祖本成于三國時期是可信的,同時也基本可據以斷定松江本確是出自皇象,毋庸多疑。章草作為一種書體,雖沒能像今草那樣取得過壟斷的地位,但也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内受到廣泛的喜愛,得到普徧的應用。而且它上承隸書,下啟今草,透過它上可窺測古文奇字之奧妙,下可探究今草狂草遞邅之玄理,在文字學與書法學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其省簡方式而言,可以歸納為簡寫、連寫、省寫三大途徑。本文在研究上較關注新材料的采擷及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間有創見:把相關文獻分為研究本與書藝本較有新意;《急就篇》文獻的搜羅與異文的整理當是目前最為全面的;《急就篇》中重複字的統計可謂準確無誤,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急就》用字與《說文》的關係為前人所未涉及;複音詞的研究用力甚深;對章草與松江本的分析亦能合情入理。應該看到,傳統的《急就篇》研究主要側重于本體方面,這也正是本文所著力探討的。可以研究的領域還有很多,卻不能不作長期的準備。在目前的情況下,《急就篇》研究若要取得突破,出路當在新角度與新材料的結合。 还原
G256
本文编号:2661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66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