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型的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6:04
【摘要】: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Web2.0时代,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多个用户就特定主题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协同信息交流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同于传统的网络信息交流,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社交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和内容不仅受自身主观判断和其它交流个体的影响,而且同时会受到社交网络群体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环境下多个用户之间的协同信息交流过程以及如何提升协同信息交流的效果和效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交网络中协同信息交流的本质是用户通过不断交流和互动,从而巩固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过程的思想内核和基本元素与被誉为知识创造理论的奠基人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知识模型不谋而合。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SECI这一知识创造理论与协同信息交流过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以构建社交网络环境下协同信息交流过程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贡献包括:第一,初步揭示了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基本理论。提出了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空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社交网络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并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此外,分析了特点、要素和模式,明确指出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的本质是显隐性知识的转换。第二,构建了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过程模型。本研究在充分讨论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的内涵、要素以及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SECI模型的思想内核和基础元素,构建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过程模型。第三,提出了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的优化策略。平台运营商是社交网络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他们决定了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的外部环境和用户体量;而用户则是社交网络平台的体验者和使用者,他们决定了社交网络协同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本研究分别从社交网络平台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利用协同信息交流模型提出优化该过程的策略。
【图文】:
?!奸学位论文逡逑MASTER'S邋THESIS逡逑上是显性知识在该过程中不断丰富,隐性知识在该过程中不断深入,周而复始,逡逑达到知识的不断创造和丰富,如2.1图所示。逡逑
尽管在Web2.0环境下,网络用户遇到问题而发起求助时的一般习惯首先是在逡逑百度中寻找答案。但是,,在社交网络平台的选择上,Crown却选择了“知乎”。这逡逑是因为以同样的问题内容,通过百度搜索出的答案并不能够尽如人意,如图4.6所逡逑示。点击进入不难发现,百度经验和搜狐教育提供的答案尽管图文并茂,但其回答逡逑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参与话题回复和交流的互联网用户也极少,Crown逡逑在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理解这些回答的知识。反观“知乎”,该平台聚逡逑合了大量且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用户,高学历人群占比达到80.1%,并且该平台中逡逑话题的回复与百度相比质量较高,故而作为专业、真实和原创的知识平台而受到国逡逑内互联网用户的青睐。因此,Crown选择通过“知乎”向该平台中的用户发出“如逡逑何快速掌握SPSS”的求助信息。逡逑5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358
【图文】:
?!奸学位论文逡逑MASTER'S邋THESIS逡逑上是显性知识在该过程中不断丰富,隐性知识在该过程中不断深入,周而复始,逡逑达到知识的不断创造和丰富,如2.1图所示。逡逑
尽管在Web2.0环境下,网络用户遇到问题而发起求助时的一般习惯首先是在逡逑百度中寻找答案。但是,,在社交网络平台的选择上,Crown却选择了“知乎”。这逡逑是因为以同样的问题内容,通过百度搜索出的答案并不能够尽如人意,如图4.6所逡逑示。点击进入不难发现,百度经验和搜狐教育提供的答案尽管图文并茂,但其回答逡逑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参与话题回复和交流的互联网用户也极少,Crown逡逑在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理解这些回答的知识。反观“知乎”,该平台聚逡逑合了大量且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用户,高学历人群占比达到80.1%,并且该平台中逡逑话题的回复与百度相比质量较高,故而作为专业、真实和原创的知识平台而受到国逡逑内互联网用户的青睐。因此,Crown选择通过“知乎”向该平台中的用户发出“如逡逑何快速掌握SPSS”的求助信息。逡逑5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3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周丽华;;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的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年06期
2 谭洪旭;袁帅;代连奇;任利峰;;浅谈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24期
3 孙夏卿;;社交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赋权的价值体现[J];传播力研究;2018年31期
4 张晓飞;;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企业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8年22期
5 孙国强;窦倩倩;张宝建;;西方社交网络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情报科学;2019年02期
6 陈文泰;李卫东;;国际社交网络中“国家实在”传播与国家形象演化机制研究[J];新闻大学;2018年06期
7 孙晋;沈红;;社交网络群体性迷失现象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12期
8 邓华闯;项yN麟;周楠;周子清;;社交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年04期
9 王超琼;陈s
本文编号:268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68941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