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Web2.0环境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0:26
【摘要】:Web2.0因其强调用户参与、交互性等特点,大大促进了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共享活动。在组织中,基于Web2.0的信息交流技术也逐渐改变了个体彼此间信息交流与共享知识的行为模式。 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模型构建法和实证调研法等方法,建构组织中Web2.0的环境特征、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共享绩效的关系概念,并以有使用Web2.0技术从事工作任务的或处于Web2.0环境中的工作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Web2.0环境特征与知识共享绩效影响的关系概念进行验证,以期深入地探讨Web2.0技术在个人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及对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文献整理与内容分析。对于Web2.0环境、知识共享机制开展文献整理,并进行研究定义。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比和讨论。(2)Web2.0环境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分析。从动机理论、媒介理论和认知理论出发,以机制、环境特征和个体认知三个角度对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行探索和分析。(3)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的实证模型构建。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实证的模型进行设计和构建。确定研究的指标的定义和分类,并对于指标的测量问卷进行设计,进而提出研究的假设。(4)Web2.0环境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的模型的验证。通过相关的统计工具分析分析相关研究假设,探讨在Web2.0环境中,组织成员彼此间的知识共享绩效影响情况,并从机制上探讨Web2.0相关技术的使用是否能提升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效果及效率。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根据媒介理论、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和知识可及性等相关文献,归纳出Web2.0环境具有信息丰富性、主体互动性和知识可及性三个特性。在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者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能负载更丰富类型的信息内容,让传递信息者在Web2.0环境中能充分表达其意见想法,信息接受者因较高的互动可能,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需求,使信息接收者所接收的信息内容与传递者所想传达的信息内容二者彼此间的差距减小。另外,当个体遭遇问题且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该问题时,利用Web2.0环境从外部搜寻,能较容易与拥有其所需知识的知识拥有者取得联系并获取所需知识。三种Web2.0环境的特征能显著改善知识共享的动机,并有效降低存在于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从而增进组织成员共享知识的绩效。 (2)通过问卷验证,分析Web2.0环境特征对于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影响,及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直接性影响主要在于Web2.0环境所具有的信息丰富性、主体互动性和知识可及性能提升知识在组织成员间传递的效率和传递的准确性;间接性影响主要是能通过改善知识共享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并降低时间性障碍、空间性障碍和社会性障碍三种知识共享制约因子来提升对传递知识内容的了解与表达能力,增进个体间知识共享的绩效。 (3)发现Web2.0环境对于增进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的效果与对其变异的解释能力有限,如组织要增进组织内部成员彼此间知识共享的绩效,仅仅构建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对组织内部成员间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仍不够,要提升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绩效,需要有其它相关制度与环境相配合。 (4)Web2.0环境对于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主要可区分为直接性与间接性影响。在间接性影响方面,由研究结果可知Web2.0环境能改善知识共享的动机需求,并有效降低知识共享制约因素的影响力,但也可能受其它本研究未考虑到的因素所干扰或产生中介和控制影响,使得降低知识共享障碍的效力无法有效地作用在知识共享绩效上;无法明显地提升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使得Web2.0环境对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的间接性影响力受阻而无法有效且充分地发挥。故组织在构建相应技术环境时,也须考虑到组织内部来自于环境、成员等影响信息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做适当地调整,才能使信息环境的效力发挥到最大。 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eb2.0环境下科学研究中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073066)的部分研究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3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洁;;知识共享机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14期

2 陶厚永;刘洪;;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2期

3 任志安,王立平;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潘天遥;魏江茹;沈洪洲;梁俊豪;;通信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J];通信企业管理;2015年07期

5 贾名清;方琳;;构建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机制[J];经济问题;2008年08期

6 鲍晓地;张芳芳;;社会网络视角下航运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9期

7 孔德超;;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10年09期

8 郭韧;;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9 陈宝国;;进化博弈视角下的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06年36期

10 司苗苗;;营造组织的知识共享机制浅述[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服务行业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杜鹃;;护理绩效考核之实践[A];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护理管理研讨班暨三届四次手术室专业学术交流会资料[C];2012年

3 凌苓;;加强管理沟通 提高员工绩效[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丽君;;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分析[A];学术视域下的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决策论坛论文集(上)[C];2015年

5 王养成;刘兰巧;;情绪智力对研发人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6 顾琴轩;史晓宇;周斌;;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实证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韩海平;刘孝武;;大力推进绩效审计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A];江苏省审计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玉明涛;;浅谈绩效考核驱动力阻碍及对策[A];广西烟草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强;;促进绩效考核满意度的研究与探讨[A];广西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株洲市内部审计协会课题组;刘正军;;论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估探索[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全州政府采购工作绩效显著[N];凉山日报(汉);2019年

2 王焕明 杨兴林;州工商联以绩效考核推动“两个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N];团结报;2019年

3 特约记者 董晓燕 通讯员 陈鹏 杨增亮;川庆钻探40651钻井队 绩效拉 情感融 激活力[N];中国石油报;2018年

4 记者 黄娴;市委市政府督查绩效考评办公室挂牌成立[N];北海日报;2019年

5 武慧;绩效考核要“精准把脉”,更要出实招[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9年

6 王丽华 洪泉寿;执行绩效考核五原则[N];人民法院报;2019年

7 记者 孙聪利;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9年

8 记者 江怀远 通讯员 易政研;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N];益阳日报;2019年

9 孙连宇;绩效考核 为担当作为的干部画像[N];沈阳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贾丽;乐视汽车全员大会确认融资到位 员工当日收到去年绩效奖[N];证券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Web2.0环境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娟娟;基于知识共享的药物研发绩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新;职能转变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倪巍洲;绩效审计机理与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宋方煜;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7 何文盛;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谢志贤;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晓壮;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虹;高绩效工作系统、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伟;产学研联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曹怡华;“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沈泽强;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苏莉;构建图书馆社会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彭骏;出版社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张作凤;知识共享机制及其在企业中的构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7 罗朝芳;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杨士慧;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范颖;咨询企业知识共享机制建立与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冯占双;基于机构仓储的学术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5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745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