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四库全书清人别集纂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5:12
   本文以抄入《四库全书》的清人别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四库全书》纂修的基本流程为线索,从清代别集文献的编纂与流传入手,讨论《四库全书》纂修期间清人别集的采进、禁毁、别择、编校、删改以及拟定提要等一系列问题,并从中透视《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一些尚未厘清的问题,同时通过清人别集来重新审视《四库全书》的价值与缺陷,希望藉此推动“四库学”的发展。 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讨论四库开馆前清人别集的编纂与刊刻情况。清人编纂别集,大都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试图呈现作者的优长。由于雕版印刷的发达,一人多集、一集多本的情况相当普遍。此外,清人别集的编纂与刊刻还受到当时高压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特殊的面貌。 第二章讨论清人别集的采进与禁毁。四库开馆之后,清人别集采进的绝对数量固然可观,但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上流通的清人别集的总体情况而言,进入四库馆的仍然只是一小部分。这与当时清人别集的流通、传播状况有关,也与官方的重视程度有关。至于禁毁,清人别集则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但在实际操作中,四库馆臣、军机大臣以及地方官员的态度却又有所不同。此外,曾经采进但未进入《总目》之书,不能简单地直接归为禁毁书,有的可能是在运送或校办过程中丢失,有的则是由于提要丢失而导致《总目》失收。 第三章讨论清人别集的别择。所谓别择,即将应抄之书与应存目之书区分开来。比较分纂官的初步意见和总纂官、总裁官的最终意见,可以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选择那些成就及名望较高、代表性强的别集,而分纂官除此之外会带有一些个人好恶的倾向,而总纂官、总裁官的最终裁定则具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另外一点过去未被注意到的情况是,乾隆四十六年,即文渊阁《四库全书》办理完竣的这一年,《四库全书》的规模发生过一次缩减,包括十余种清人别集在内的一部分著作由于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抄录而降入存目,其提要也经过了较大的改动。 第四章讨论清人别集的编校。所谓编校,包括底本的编辑、校勘以及誊抄本的校订三项工作。编辑方面,馆臣对于序跋、目录的删省尚有规律可循,并非随意舍弃;对内容和卷帙的分合亦多合理之处。底本校勘方面,馆臣虽然以他校、理校为主,而且勇于改字,但总体而言,成绩大于失误。但誊抄与校订质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四库本的最终质量,这其中不仅有个人的因素,也有时间与制度上的因素。 第五章讨论清人别集的删改。与禁毁一样,清人别集也是删改的重灾区。清人别集与本朝政治密切相关,因而忌讳之处较前代之书更多,遭到破坏的程度也较大。删改几乎贯穿四库修书活动的始终,但其尺度与手法并未形成严格的统一标准,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别集诸阁本之间的差异,多数是由于删改的尺度和手法不同造成的。最后,笔者通过对删改活动中一些事件的分析指出,删改,其实是一种变相保护,这是过去的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第六章讨论清代别集提要的改定。笔者通过多种提要版本的比对,勾勒出了某些别集提要面貌的变化轨迹,同时还对馆臣改定提要的手法进行了分析。从提要分纂稿到最终的殿本《总目》,内容不断丰富,言辞不断修缮,撰写体例、评价体系都渐趋一致,而其中的官方色彩与政教意图也通过借题发挥的形式得到强化。 第七章是对于全文的小结和延伸。首先,对于上文涉及《四库全书》编纂并带有一定普遍性意义的一些问题加以集中地阐述。其次,结合清人别集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四库全书》作为古籍版本意义上的价值与缺陷,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四库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学位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清人别集总目》获多项大奖[J];文教资料;2001年06期

2 朱德慈;《清人别集总目》订补(续)[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3 朱德慈;《清人别集总目》订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辛德勇;《清人别集总目》书后[J];中国史研究;2002年04期

5 陈新;目录学领域的两大世纪成绩——读《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J];文教资料;2001年02期

6 夏映红;《图书功能论别集》出版[J];中国出版;2002年09期

7 石武强,季水娟;对《文献学概要》和《中图法》中的“总集”与“别集”的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年05期

8 叶升阳;何宇杰;季水娟;;《中图法》应扩大“总集”“别集”的使用范围[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9 王树林;金人别集传世版本叙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周洪才;;简谈“别集”[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泉;;清人对《阅微草堂笔记》的考订[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姜剑云;;认清人治的本质,克服人治的影响[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晓斌;;别集、总集、逸集考辨——兼谈《颜延之逸集》的内容[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由由;;《四部丛刊》所收清人诗集研究[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素影;;《天伦》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6 韦世林;;可能世界理论与变异修辞[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李瑾明;;《宋名臣言行录》的编纂与后世流传[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蔡家艺;;关于明朝辖境内的蒙古人[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9 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10 白洪希;;清人关前都城研究[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斌;稿件编排随意笔,辞章剖析解牛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陈新;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新贡献[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来新夏;清代学术出版的社会学考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季佳莹;党旗引领振兴路[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葛兆光;古典文献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安徽科技学院中文系 陈传万;魏晋南北朝书籍出版与文学繁荣[N];光明日报;2008年

7 钱建状;书即师也[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佘跃云 通讯员 许庆英;沙雅“三清”兴农促发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9 通讯员 祁进城 徐尚辉 曾建青 记者 青竹;互助纳隆沟流域山绿水清人渐富[N];青海日报;2006年

10 解放;量力而行去创业[N];经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恒舒;四库全书清人别集纂修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任莉莉;叶德辉《书林清话》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孟伟;清人编选的文章选本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曹明升;清代宋词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兰拉成;清代散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柳燕;《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凌天松;明编词总集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孔慧红;吕g呷恃а芯縖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蒋伟胜;习学成德[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冉旭;《唐音统签》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群;清人戏曲序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张健;清人的唐代文献辑佚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水兰;宋前目录与文集编撰中的诗文分合考察[D];复旦大学;2009年

4 路子强;《清史稿呡文志》与《八千卷楼书目》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徐泉海;陈九川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蔡国美;清代镇江刻书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凌云;程嘉燧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京华;《历代赋汇》唐赋文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彩云;礼与俗的对抗—明清时期(1500—1800)江南地区的禁奢思想及其实践[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许林如;三杨与明初政治[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4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814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