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13 23:42
   类书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种较为特殊的文献。类书研究,是文化史研究中一个有待开垦的领地。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类书的性质、类书的起源、类书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对 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正文共七章。第一章归纳了类书在古代书目中的著录情况和今人关于类书性 质的主要见解,在对几种类书作具体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将《四库全书总目》以来定义的所谓“政 书”,如杜佑的《通典》等,重新划入类书。并对类书的性质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给类书确定了新的 定义。第二章从文化渊源的视野着笔,论述了类书产生以前的知识分类,如汉字的产生及其“类别” 意义;《尔雅》对语词应用对象的归类;《诗经》将诗歌按地域分类;《别录》、《七略》等目录学著作 根据文献内容类分文献,揭示学术源流;《韩非子》中采用“主题寓言群”的手法,集中说明事理等 等,以及《左传》中断章取义,大量引用《诗经》片段;刘向《说苑》、《新序》等书分门分条罗列 有关事例等,对类书问世产生的影响。第三章用表格的方式,将类书分为类事类书、类文类书、事 文并举类书三大类别,对类书的归类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第四章依朝代次序,结合每个时期具有 代表性的类书,剖析了类书分部分类的特点、类目的类型、立类的思想和目的,勾勒了类书分类体 系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而得出结论:类书分类体系的发展演变,是随着社会发展,知识体系越来越 庞杂、知识沉淀越来越厚实的结果。是人们对宇宙、社会、人类自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的结果。类 书类目的取舍、前后顺序的安排,大多煞费苦心,具有深意。它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观念, 了解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钥匙。类书立类和分类的思想,也是和它们的编撰目的相 辅相成的。第五、六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研究入手,结合对类书的具体分析,深入 揭示了类书内容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客观原因。如封建统治的相对宽松,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发达, 使类书由开始时的“帝王之学”向“类事之学”的转变;统治者提倡文学导致“类文类书”的产生; 骈文、诗歌中用典、对仗促使类书内容的扩展,新型类书的出现;科举考试的盛行,直接影响到“应 试类书”、“蒙学类书”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形成,民间知识分子的增多,促成了“日用类书”的流 行和发展,等等。第七章着重分析了封建王朝组织编纂类书的目的,论述了类书作为统治者的一种 “文化工具”,在传承封建文化,维护“正统思想”,钳制学术创新,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在保存历史文献,整合百家,融和有利于儒家思想统治的各种知识体系,确立和巩固儒家思想体系 至高无上的地位,绵延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封建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G257.35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中英文)
前言
第一章 类书性质新辨
    一、 古人心目中的类书
    二、 今人关于类书性质的主要见解
    三、 类书性质和概念之确定
第二章 类书探源
    一、 类书起源诸说
    二、 类书起源《皇览》
    三、 《皇览》产生的文化渊源
    四、 《皇览》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 类书的类型与归类
    一、 类书的类型
    二、 类书的归类
第四章 类书分类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一、 唐代以前类书的分类体系
    二、 宋代类书的分类体系
    三、 清代类书的分类体系
第五章 类书内容体系的发展与演变(上)
    一、 从“帝王之学”到类事之学
    二、 统治者提倡文学与类文类书的产生
    三、 “事文并举”与“经世致用”
    四、 “帝王之学”的回归与变革
第六章 类书内容体系的发展与演变(下)
    五、 “应试类书”与蒙学课本
    六、 “类文类书”的专类化
    七、 从“格物”到“日用”
    八、 百科全书式的《古今图书集成》
第七章 类书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
    一、 统治者的“文化工具”
    二、 影响学术创新,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 文化传承与文献保存
简短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德长;;《通典》勘误一则[J];中国史研究;2018年03期

2 胡梧挺;;关于北宋版《通典》所见之“靺羯”——对“靺羯”一词的文献学考察[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02期

3 郭天祥;;近三十多年来《通典》研究述略(1978—2010)[J];历史文献研究;2012年00期

4 赵伟;;浅论《通典》对《管子》的继承[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郭晓华;;《通典》勘误二则[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玉贵;《通典》“■焚传”识误[J];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7 王燕玉;从《四裔考》看《文献通考》优于《通典》[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薛海;《通典》银州榆林县辨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4期

9 玉井是博 ,曾贻芬;《通典》的撰述和流传[J];史学史资料;1980年06期

10 张东;;《通典》类目辨析[J];图书馆学研究;198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南强;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建立;《艺文类聚》编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文媛媛;唐代土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何水英;《文苑英华》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莉蓉;试论杜佑的国家观[D];兰州大学;2019年

2 赵伟;《通典·刑典》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许莉;《通典》音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晶晶;张岱《夜航船》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杨;《通典·边防典》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吕维彬;《艺文类聚》诗赋收录分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翠翔;王起律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聂凡;唐代拟判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9 陈晶晶;唐代鸟兽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茸;《文苑英华》选录杜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9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839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