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FoMO)生成机理研究——基于I-PACE理论模型范式

发布时间:2020-10-15 10:52
   【目的/意义】阐述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FoMO)对用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机理模型,有助于丰富用户行为理论在心理学上的交叉融合,为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干预策略。【方法/过程】基于I-PACE理论模型框架,从"用户-情感-认知-行为"四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进行模型要素分析,进而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的机理关系模型,解析各要素间的交互驱动关系,明确因素联动路径。【结果/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方法(CBT),提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的具体干预策略,为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构建合理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部分图文】:

社交,媒体


FoMO既是网络成瘾的初级表现形式,也是其预测因子【9】。本研究采用I-PACE理论模型架构(The Interaction o Person-Affect-Cognition-Execution Model)【18】从“用户-情感-认知-行为”四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交互关系梳理。该模型是一个过程范式,相关文献表明I-PACE理论模型架构能够有效解析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心理→行为”的动态生成机理过程【18】。3.1模型的P分量:用户特征

社交,媒体,控制过程,情感


抑郁或焦虑状态引起的感知压力会影响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的认知过程【28】。FoMO引起的情感变化会显著影响用户内在和外在感知刺激,进而触发情感和认知过程,从而决定社交媒体的使用和放弃行为【29】。从FoMO用户的特征表现上,FoMO可能与用户对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的积极/消极认知导致的积极预期(心流体验)/回避预期(逃避现实)存在相关性【30】,并且研究证实,社交媒体使用的积极认知能够调解FoMO用户的情感状态(堕落、抑郁)【31】和行为表现(社交成瘾、社交沉迷)【32】。因此,认知控制是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情感状态→行为决策”过程中能够控制情感极性和行为结果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用户对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消极情感认知称为显性认知,社交媒体使用与积极/消极情感间的关联认知称为隐性认知【33】,FoMO是显性认知失调引发的情感压力作用结果,而隐性认知则是解决FoMO用户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也是FoMO用户进行情感关联和行为预测的重点内容。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认知控制过程如图3所示。3.4模型的E分量:行为结果

模型图,情感,模型,社交


在经历社交媒体FoMO时,用户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会下降,并且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调节能力【25】。同时,由于强迫使用而产生的社交媒体FoMO用户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产生情感和情绪上的波动【26】。基于此,本研究引入Mehrabian等【27】提出的PAD三维情感模型(PAD Three-dimensional Emotion Model),从愉悦度(Pleasure)、激活度(Arousal)和优势度(Dominance)三个维度,分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的情感体验。其中愉悦度代表情感极性的正负状态,是情感模型的本质要素;激活度代表情感状态的激活程度,用以表示情感极性的唤醒水平;优势度代表主体情感的主观控制能力,能够有效反映个体对情感的自我控制程度。PAD三维情感模型通过对各维度因子正负极性的有机组合,可以展现为八类情感状态。以本文研究为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的主要表现是愉悦度为负向情感极性-P,在与其他要素间的不同维度组合下,能够组合四种FoMO的表现状态:(1)-P-A-D代表轻度显性FoMO;(2)-P+A-D代表重度显性FoMO;(3)-P-A+D代表轻度隐性FoMO;(4)-P+A+D代表重度隐性FoMO。该模型为FoMO提供一种情感量化方法,可以对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进行有效分类和精准识别。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PAD三维情感模型如图2所示。3.3模型的C分量:认知控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凤云;沈思;李君君;;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用户错失焦虑症特征提取[J];图书情报工作;2018年17期

2 张艳丰;;信息行为嬗变视阈下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机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0年01期

3 张拨群;;社交媒体视角下图书情报领域的跨学科性分析[J];科技传播;2020年10期

4 黄新荣;高晨翔;;过程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存档技术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9年02期

5 王露露;;中美图书馆社交媒体保存项目的比较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年19期

6 黄程松;王雪;胡哲;;移动社交媒体用户自我披露行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年11期

7 张莉;;社交媒体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员及其服务的转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9期

8 胡雅萍;洪方;;社交媒体情报研究[J];情报杂志;2018年03期

9 马琳;;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红”图书馆营销案例探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年07期

10 王召龙;;社交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网络口碑推广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查科;隐私疲劳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披露意愿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2 彭自尊;旅游者对社交媒体用户原创内容(UGC)的信息采纳意愿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3 原源;政务社交媒体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韩春旭;足球类垂直社交媒体信息服务评价指标构建[D];河北大学;2019年

5 乔秀宏;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健康风险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郭欣慧;科学论文的社交媒体网络扩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智惠;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8年

8 葛松清;基于社交媒体的公共图书馆品牌形象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小康;社交媒体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赵佩端;社交媒体长期保存的困扰[D];郑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2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842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