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父母恩重经》研究
本文关键词:敦煌文献《父母恩重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敦煌文献《父母恩重经》是一篇在唐代由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教伪经,而不是从印度佛教中翻译成的,这是佛家文化和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相融合的产物。该文约有1000多字,主要是借佛陀之口,讲述了父母生养育和抚养子女的恩德深重,但有些子女不懂得感恩,孝顺父母,违背了孝道。因此佛陀宣扬子女应当为父母书写、诵读经文,以此来消减自身的罪孽,并将这部经文命名为《父母恩重经》。本论文主要以古典文献学为视角,结合佛学文化、伦理学文化、民俗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敦煌文献《父母恩重经》做一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本论文认为,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最为传统的伦理道德,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文化在很多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冲突,所以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开始了与本土文化的通儒与济俗的过程。佛教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佛经的传抄方式,在唐代主要是僧侣及官方抄经机构来完成。由于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孝的方面有所冲突,因此,佛教吸收中国传统孝文化,并由中国本土僧人编写出了这篇托佛陀之口的《父母恩重经》。在这篇经文随着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而受到学者的注意,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了近六十种不同名称的《父母恩重经》。该篇经文紧紧围绕和结合中国传统孝道来叙述,因而在世俗社会流行很广,目前所发现的版本主要有写本和石刻本,本文按照收藏地点和版本的不同,对其进行了目录学的归类。从文化意义而言,这篇经文主要是借佛之口宣讲孝道,核心思想就是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深重,子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不仅有一定的伦理教化意义,而且在经文中出现了子女的诞生、成年、结婚等民间礼俗内容,体现了人生仪礼这一特定的民俗文化事象。
【关键词】:敦煌文献 《父母恩重经》 佛教文化 孝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5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选题背景及学术意义7-8
- 二、学术史概述8-13
- 三、基本理论与方法13
- 四、学术目标13-14
- 五、重点和难点14-15
- 第一章 《父母恩重经》产生的文化背景15-26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孝文化概述15-19
- 一、孝的起源和发展15-17
- 二、《孝经》的产生17-18
- 三、二十四孝故事18-19
- 第二节 佛教传播与《父母恩重经》的产生19-26
- 一、佛教对孝文化的吸收19-21
- 二、佛教吸收中国孝文化的原因21-23
- 三、唐代写经传统23-24
- 四、《父母恩重经》的出现24-26
- 第二章 《父母恩重经》版本目录与流变26-34
- 第一节 《父母恩重经》版本26-29
- 一、《父母恩重经》写本26
- 二、《父母恩重经》石刻本26-28
- 三、《父母恩重经》完整整理本28-29
- 第二节 《父母恩重经》目录与内容29-31
- 一、《父母恩重经》目录29-30
- 二、《父母恩重经》具体内容30-31
- 第三节 《父母恩重经》的流变31-34
- 一、《父母恩重经》经变的出现31-32
- 二、《父母恩重经》歌赞的出现32-34
- 第三章 《父母恩重经》的价值34-39
- 第一节 《父母恩重经》的研究价值34-36
- 第二节 《父母恩重经》的伦理教化价值36-37
- 第三节 《父母恩重经》的民俗价值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后记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文;英伦研读敦煌文献原件札记──研读原件对全面整理、研究敦煌文献的意义[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2 郝春文;《〈英藏敦煌文献〉录校本》缘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仲心华;敦煌文献散落概述[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9年06期
4 李晓光;;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在国外的具体分布[J];云南档案;2013年09期
5 荣新江;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J];档案;2000年03期
6 应武燕;《浙藏敦煌文献》的价值[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7 范开宏;敦煌文献散失述略[J];津图学刊;2004年02期
8 杨秀清;;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3期
9 张秀清;;敦煌文献断代方法综述[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10 杨宝玉;英藏敦煌文献[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晓光;;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在国外的具体分布[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2 李索;赵君;;敦煌文献《春秋经传集解》缀合四则[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3 王庆;;敦煌文献所见梵语影响汉译佛经句式之一例[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涌泉;;灿烂的敦煌文化——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谈谈敦煌文献的价值[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5 董志翘;赵家栋;;敦煌文献中并不存在量词“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董志翘;;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略考[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8 杨森;杨诚;;敦煌文献所见于阗玉石之东输[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9 冯培红;;从敦煌文献看归义军时代的吐谷浑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文;敦煌文献整理工程亲历记[N];北京日报;2004年
2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为敦煌文献整理运用扫除障碍[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荣新江教授;敦煌文献整理校录琐议[N];光明日报;2000年
4 记者 邢宇皓;百件敦煌文献期待公众修复认捐[N];光明日报;2006年
5 演讲人 张涌泉;敦煌文献整理:百年行与思[N];光明日报;2009年
6 邵国秀;《甘肃藏敦煌文献》出版[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林世田;敦煌文献是修复,还是原样保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记者 高峰 穆东 朱华颖;敦煌文献今何在?[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本报记者 路艳霞;民间收藏敦煌文献首次出版[N];北京日报;2014年
10 府宪展;“探险”俄罗斯[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叶娇;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窦怀永;敦煌文献避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试探敦煌文献中的神、仙[D];兰州大学;2007年
2 陈瑞峰;《甘肃藏敦煌文献》俗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翠;《甘肃藏敦煌文献》俗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陶美玲;《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俗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吕越超;传播学视野下的敦煌文献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沛雷;敦煌文献《父母恩重经》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曹丽萍;敦煌文献中的唐五代祥瑞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琴;英藏敦煌文献(S10-S522)量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戴明珠;《中国书店藏敦煌文献》俗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郭佳惠;论二十世纪以来中英敦煌文化学术交流[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敦煌文献《父母恩重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3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