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9 18:06
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CNKI中相关文献,探究人工智能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发文力量及主题演进、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并进行对比及可视化。结果表明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加,但尚未成熟,具有发文力量分散、主题联系紧密且交叉等特点。人工智能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8类研究主题中,智慧图书馆、智能数据服务、知识工程等是研究热点及趋势。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语义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发展。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论文年度分布
利用1984—2018年的文献数据,通过CiteSpace生成机构合作图像,如图2。依图所示,目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发文较为分散,机构合作情况较少,鲜有的合作关系比较单一、固定。结合表1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可以看出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学术研究机构类型以各高校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为主,其次是信息类科研院所(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及各高校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除此之外,各省市公共图书馆也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上海图书馆等。其中,在论文数量排名前30的机构中,42.28%论文来源于高校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类科研院所与高校图书馆分别占20.81%和18.12%。1.3 发文作者分析
在作者合作方面,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作者合作,其中包括国内学者之间的合作以及国内学者、华裔作者与国外作者的合作。在1988年和1989年岸美雪等[13-14]合作探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关系;1991年Croft…W…B等[15](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计算机信息系)合作探讨“智能情报检索”。之后围绕人工智能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中研究的作者合作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加深,出现一些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的团体,例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的李蕾、王楠、钟义信、郭祥昊、韩鹏、贾自燕、高清霞;吉林大学管纪文、黄祥喜、邱涤虹、张成奇;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王建波、唐正伟、杜春玲、王开铸;北京市医学情报研究所龚文涛、徐国桓、武立莹、刘会霞、张世红等。但是,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作者合作关系与其他领域相比仍较少,研究力量分散,独立性较高,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人工智能”这一方向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刚刚兴起,尚未形成稳定合作网络与研究体系。2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演进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推理研究综述[J]. 张仲伟,曹雷,陈希亮,寇大磊,宋天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12)
[2]多源主题融合的科学知识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 胡玉宁,胡观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07)
[3]知识融合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李广建,陈瑜. 图书情报工作. 2019(01)
[4]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 王晰巍,贾若男,王铎,郭宇. 图书情报工作. 2019(01)
[5]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研究:以Facebook Group和微信群为例[J]. 耿瑞利,申静. 情报学报. 2018(10)
[6]情报学视角下的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前沿分析[J]. 余厚强,曹嘉君,王曰芬. 情报杂志. 2018(09)
[7]国内“人工智能&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的演变和现状探赜[J]. 单轸,邵波. 图书馆学研究. 2018(10)
[8]机器学习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J]. 张坤,王文韬,谢阳群. 图书馆学研究. 2018(01)
[9]颠覆性变革与后图书馆时代——推动知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张晓林.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01)
[10]基于大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建设研究[J]. 李晨晖,张兴旺,秦晓珠.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04)
本文编号:3392542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论文年度分布
利用1984—2018年的文献数据,通过CiteSpace生成机构合作图像,如图2。依图所示,目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发文较为分散,机构合作情况较少,鲜有的合作关系比较单一、固定。结合表1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可以看出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学术研究机构类型以各高校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为主,其次是信息类科研院所(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及各高校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除此之外,各省市公共图书馆也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上海图书馆等。其中,在论文数量排名前30的机构中,42.28%论文来源于高校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类科研院所与高校图书馆分别占20.81%和18.12%。1.3 发文作者分析
在作者合作方面,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作者合作,其中包括国内学者之间的合作以及国内学者、华裔作者与国外作者的合作。在1988年和1989年岸美雪等[13-14]合作探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关系;1991年Croft…W…B等[15](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计算机信息系)合作探讨“智能情报检索”。之后围绕人工智能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中研究的作者合作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加深,出现一些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的团体,例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的李蕾、王楠、钟义信、郭祥昊、韩鹏、贾自燕、高清霞;吉林大学管纪文、黄祥喜、邱涤虹、张成奇;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王建波、唐正伟、杜春玲、王开铸;北京市医学情报研究所龚文涛、徐国桓、武立莹、刘会霞、张世红等。但是,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作者合作关系与其他领域相比仍较少,研究力量分散,独立性较高,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人工智能”这一方向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刚刚兴起,尚未形成稳定合作网络与研究体系。2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演进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推理研究综述[J]. 张仲伟,曹雷,陈希亮,寇大磊,宋天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12)
[2]多源主题融合的科学知识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 胡玉宁,胡观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07)
[3]知识融合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李广建,陈瑜. 图书情报工作. 2019(01)
[4]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 王晰巍,贾若男,王铎,郭宇. 图书情报工作. 2019(01)
[5]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研究:以Facebook Group和微信群为例[J]. 耿瑞利,申静. 情报学报. 2018(10)
[6]情报学视角下的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前沿分析[J]. 余厚强,曹嘉君,王曰芬. 情报杂志. 2018(09)
[7]国内“人工智能&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的演变和现状探赜[J]. 单轸,邵波. 图书馆学研究. 2018(10)
[8]机器学习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J]. 张坤,王文韬,谢阳群. 图书馆学研究. 2018(01)
[9]颠覆性变革与后图书馆时代——推动知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张晓林.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01)
[10]基于大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建设研究[J]. 李晨晖,张兴旺,秦晓珠.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04)
本文编号:3392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39254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