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韦昭的文献学成就
发布时间:2022-01-19 06:16
韦昭(《三国志》作韦曜),字弘嗣,三国时吴郡云阳人。韦昭一生之中著述极丰,所涉猎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在历史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相当大的贡献,特别是由于他“依刘向旧事,校定众书”,并为群书作注,对古书的整理、流传,以及对古文献学中“史注”这一门类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原因,其著述除《国语解》至今尚存,其余大多散佚流失,仅有部分佚文存于古注、类书等古籍之中。佚书之中,因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广引众文,《吴书》做为其引用的一部重要著作,有相当部分内容得以留存,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三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韦昭之《辨释名》,借助中国历史上多部大型类书之功,尚有多处佚文保留在内,可做为今人研究、参考音训之学的重要历史文献。韦昭之《洞纪》,存世内容较少,今天所可见之佚文,多出自《开元占经》,因其选材原因,多是记载天文星相之类,也为我们研究其书全貌留存一线之可能。韦昭著述中能够流传至今而且最为著名者就是《国语解》。本文对韦昭之《国语解》,大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一、《国语解》的基本内容。《国语解》所包容范围十分广泛,笔者仅从史实、名物、典制、字词、语法、...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韦昭的生平及著述
二、韦氏著述研究历史及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章 《国语解》研究
第一节 从《国语》到《国语解》
一、《国语》
二、韦昭以前《国语》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国语解》的基本内容
一、史实“发正”
二、名物、字词“发正”
三、语法“发正”
四、文意修辞“发正”
五、典制“发正”
第三节 《国语解》的校勘情况
一、《国语解》中的校勘内容
二、韦注的校勘方法
第四节 《国语解》的训释方法
一、《国语解》的注音方法
二、韦注的词训方法
三、韦注的句释方法
第五节 《国语解》失误之处
一、虚实不明
二、增字为训之误
三、不明修辞
四、减字为训之误
第二章 《汉书音义》研究及韦注之特点
第一节 《汉书音义》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汉书音义》的主要内容
一、释地理山川
二、释人、物
三、典制
第三节 《汉书音义》的训释和校勘方法
一、《汉书音义》的注音方法
二、《汉书音义》的词训方法
三、《汉书音义》的句训方法
四、《汉书音义》的校勘方法
第四节 从《国语解》和《汉书音义》看韦注的特点
一、简洁
二、通俗易懂
三、实事求是
四、参以群书,考核精审
五、集以众说,批判继承
六、注疏严谨,论断明确
七、推陈出新,重视新法
第三章 《吴书》研究
第一节 《吴书》的作者及编撰经过
第二节 从佚文看《吴书》的体例与内容特点
第三节 《吴书》的史料价值
第四章 《辨释名》、《洞纪》研究
第一节 《辨释名》
一、《辨释名》的主要内容
二、《辨释名》的文献价值
第二节 《洞纪》研究
一、内容
二、关于《洞纪》的几个问题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书》作者考辨[J]. 张子侠. 史学史研究. 2008(02)
[2]《国语集解》订补(一)[J]. 戎辉兵. 古籍研究. 2006(02)
[3]《国语》记言写人[J]. 汪耀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国语》战争观初探[J]. 刘伟,胡海香.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5]《国语》名称演变探源[J]. 邱锋. 管子学刊. 2006(02)
[6]《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J]. 黄丽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国语》对礼治的反思[J]. 张居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论《国语》的编纂[J]. 夏经林. 中国史研究. 2005(04)
[9]《国语》评判历史人物之标准[J]. 徐君辉. 贵州文史丛刊. 2005(02)
[10]《左传》、《国语》相术预言略论[J]. 舒大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596359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韦昭的生平及著述
二、韦氏著述研究历史及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章 《国语解》研究
第一节 从《国语》到《国语解》
一、《国语》
二、韦昭以前《国语》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国语解》的基本内容
一、史实“发正”
二、名物、字词“发正”
三、语法“发正”
四、文意修辞“发正”
五、典制“发正”
第三节 《国语解》的校勘情况
一、《国语解》中的校勘内容
二、韦注的校勘方法
第四节 《国语解》的训释方法
一、《国语解》的注音方法
二、韦注的词训方法
三、韦注的句释方法
第五节 《国语解》失误之处
一、虚实不明
二、增字为训之误
三、不明修辞
四、减字为训之误
第二章 《汉书音义》研究及韦注之特点
第一节 《汉书音义》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汉书音义》的主要内容
一、释地理山川
二、释人、物
三、典制
第三节 《汉书音义》的训释和校勘方法
一、《汉书音义》的注音方法
二、《汉书音义》的词训方法
三、《汉书音义》的句训方法
四、《汉书音义》的校勘方法
第四节 从《国语解》和《汉书音义》看韦注的特点
一、简洁
二、通俗易懂
三、实事求是
四、参以群书,考核精审
五、集以众说,批判继承
六、注疏严谨,论断明确
七、推陈出新,重视新法
第三章 《吴书》研究
第一节 《吴书》的作者及编撰经过
第二节 从佚文看《吴书》的体例与内容特点
第三节 《吴书》的史料价值
第四章 《辨释名》、《洞纪》研究
第一节 《辨释名》
一、《辨释名》的主要内容
二、《辨释名》的文献价值
第二节 《洞纪》研究
一、内容
二、关于《洞纪》的几个问题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书》作者考辨[J]. 张子侠. 史学史研究. 2008(02)
[2]《国语集解》订补(一)[J]. 戎辉兵. 古籍研究. 2006(02)
[3]《国语》记言写人[J]. 汪耀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国语》战争观初探[J]. 刘伟,胡海香.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5]《国语》名称演变探源[J]. 邱锋. 管子学刊. 2006(02)
[6]《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J]. 黄丽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国语》对礼治的反思[J]. 张居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论《国语》的编纂[J]. 夏经林. 中国史研究. 2005(04)
[9]《国语》评判历史人物之标准[J]. 徐君辉. 贵州文史丛刊. 2005(02)
[10]《左传》、《国语》相术预言略论[J]. 舒大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596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59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