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体系结构的阐释及在文献编目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9:18
本文关键词:RDA体系结构的阐释及在文献编目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AACR2)作为上个世纪出现的西方编目“圣经”,在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数字资源不断膨胀的今天,渐渐凸显其局限性,其主要面临三个实践问题:第一,数字资源呈现多样化且日渐重要,而AACR2对数字资源的描述不够清晰,且部分类型的数字资源没有对应的著录描述。第二,AACR2以手头文献的载体表现为著录核心,它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或载体形式都要分别著录,直接导致书目数据库中的书目数据冗余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第三,AACR2现有的书目记录由于没有成体系的关系描述,很难实现书目信息的聚类显示,且书目记录数据无法与其他业界数据实现融合共享。在此背景下,《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RDA)在AACR2逐步修订的过程中诞生了。RDA是在AACR2的基础上基于《国际编目原则声明》和《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简称FRBR)模型编制的一套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内容标准。本文通过图文的形式对FRBR概念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从中总结出FRBR是以用户任务为前提,将编目对象实体化,将实体元素层次化,并通过实体间关系的描述将各个实体有效连接,从而形成纵向层次化、横向立体化的书目记录,使书目记录更具使用价值。通过分析RDA与FRBR的映射关系,并从著录和标目两方面阐述RDA内容并比较其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在著录和标目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在名称标目方面的差异,从微观上进一步阐述RDA体系结构,从中总结出RDA适合所有媒介类型资源的编目、可跨界使用等特点。透过RDA特点笔者建设性地提出其对编目界或者说图书馆两个变革性影响:一个是未来的编目工作方式,一个是高质量行业知识图谱诞生。通过实例分析RDA在西文图书及流媒体资源编目上的应用总结出RDA部分著录规则与AACR2有较大差异,RDA更加注重作品的实质性描述,并用层次化结构直观展示书目信息,从而利于用户识别获取。
【关键词】:FRBR RDA 编目 体系结构 流媒体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5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综述10-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5 研究创新点16-17
- 第2章 RDA背景及理论基础17-23
- 2.1 RDA产生背景17-19
- 2.2 RDA的编制过程19-20
- 2.3 AACR220-23
- 第3章 RDA的设计框架分析23-32
- 3.1 FRBR模型分析23-30
- 3.1.1 实体及属性24-26
- 3.1.2 关系26-30
- 3.1.3 用户任务30
- 3.2 FRBR模型结构特点30-32
- 第4章 RDA的体系结构32-46
- 4.1 RDA体系结构32-38
- 4.1.1 著录部分34-36
- 4.1.2 标目部分36-38
- 4.2 RDA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比较研究38-42
- 4.2.1 RDA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在著录方面的比较研究38-39
- 4.2.2 RDA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在名称标目方面的比较研究39-42
- 4.3 RDA体系结构本质的三个思考42-46
- 4.3.1 RDA为何颠覆了过往的编目思维?42-43
- 4.3.2 RDA如何为目录用户提供极大的便利?43-44
- 4.3.3 RDA为编目界带来了何种革命性影响?44-46
- 第5章 RDA在文献编目中的应用46-53
- 5.1 RDA在西文图书编目中的应用46-50
- 5.1.1 载体表现著录48-49
- 5.1.2 作品/内容表达著录49
- 5.1.3 个人/家族/团体著录49-50
- 5.1.4 实体间基本关系著录50
- 5.2 RDA在流媒体编目中的应用50-53
- 5.2.1 载体表现著录50-51
- 5.2.2 内容类型著录51-52
- 5.2.3 实体间基本关系著录52
- 5.2.4 实体间相关关系著录52-53
- 第6章 结论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红;;RDA标准及理念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年01期
2 徐静;;“资源描述与检索”内容框架演变的历程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1年05期
3 胡媛;;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7期
4 刘继红;;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及其影响[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年03期
5 吴晓静;;RDA与其中文译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01期
6 张秀兰;;从AACR1到RDA——《英美编目条例》的修订发展历程[J];图书馆建设;2006年02期
7 胡晓鹰;;FRBR概念模型与CNMARC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年05期
8 庄蕾波;胡小菁;;RDA中文电子资源著录实务[J];图书馆论坛;2013年02期
9 王松林;;RDA的结构与特点[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年04期
10 姜化林;;RDA Toolkit使用的利弊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610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61082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