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1 05:00
本文关键词: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医学期刊 文献计量 来源指标 引用指标 发展特征
【摘要】: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我国医学期刊群的学术质量水平、学术影响力现状、发展特征,以提升医学期刊的整体水平。评估医学期刊群的学科发展特征并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影响期刊影响力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医学期刊整体水平提供对策与建议。研究方法以《中文核心要目总览》为依据筛选出248种医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医学期刊分为17个学科。以2010-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来源,选取9种文献计量指标作为期刊评价工具,其中包括5项引用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他引率,以及4项来源指标: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和基金论文比。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7类医学期刊群的基本发展特征:被引用指标和来源指标描述性分析、区间分布以及5年变化趋势,并采用excel软件、spss13.0软件对9项文献评价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判断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P值来分析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哪些因素可以对影响因子产生影响。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文献计量指标指标研究我国医学期刊影响力现状,每项评价指标可以从不用角度来反映各类医学期刊的特征,从而分析当前国内医学期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2.数据处理与统计: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区间分析、绘制数据的5年变化趋势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13.0软件,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和标准差)、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我国医学核心期刊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以及对期刊的学科分类,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有248种,占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总数的12.5%,是重要期刊群之一。与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提供的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总体水平比较,我国医药类卫生核心期刊整体水平高于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的总体水平。17类医学期刊中共有11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12类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9类医学期刊的即年指标、16类医学期刊的平均作者数、13类医学期刊的他引率高于全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在基金论文比指标上,17类医学期刊中仅有2类医学期刊(基础医学和中国医学)的基金论文比高于全国科技期刊平均水平,其他15类医学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均较低。医学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1958)、影响因子(0.68)、他引率(0.85)、即年指标(0.09)均高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总被引频次1180、影响因子0.523、他引率0.81、即年指标0.07),基金论文比水平(0.49)低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0.56)。以上指标说明,我国医学核心期刊在科技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强的影响力。2.中国医学类期刊、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发展迅速,属于热门学科期刊,主要受卫生政策、社会关注影响在对17类医学期刊的9项计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医学、预防医学的影响力、影响范围、学术质量以及关注度在近年来增长迅速,两个学科期刊的各项指标在统计期刊中处于前列,且近5年的增长幅度较大,增长率也处于领先水平。反映出中国医学类期刊与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在近5年内发展态势良好。虽然这两类期刊发展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增长态势良好,但同时存在着高离散度、低即年指标的问题。说明这两类期刊学科内发展不均衡,期刊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期刊及时性、前瞻性不够高。中国医学类期刊、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在被利用程度、影响力、学术质量上有了快速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社会关注以及学科发展的影响。2012年卫生政策提出的改革要求中显示目前医疗卫生事业逐渐将重心前移,逐步重视预防卫生工作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以减少疾病发生。这项政策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这两类学科的研究内容相符合,政策的重视和导向必然会加大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投入,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另外,预防医学与卫生、中国医学研究内容也与社会关注问题相符合,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并关注公共环境卫生对健康的影响。3.外科、妇产科、儿科类医学期刊较为成熟,发展稳定外科学、妇产科学以及儿科学类期刊发展良好且稳定,已有较为成熟的指标状态,在影响力、学术质量、学科反应速度及受关注度方面均有良好发展。三类医学期刊群的总被引频次水平较高,也有较低的标准差,说明其整体被引用程度良好。妇产科、外科以及儿科类医学类期刊有较高的平均影响因子水平,并有合理的影响因子分布格局、被引频次分布格局,显示了成熟的学科期刊发展结构。另外,外科类期刊、妇产科学的即年指标较高,均大于0.1,说明这几大学科期刊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和被引用速度,且受关注度较高。外科、妇科、儿科的发展与学科领域范围、尖端科技发展、时间积累息息相关。由于发展成熟,该学科期刊具有高质量的稿源基础,有医院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从而保证了期刊影响力。4.我国医学期刊来源指标发展平缓,引用指标增长明显,部分学科期刊发展不均衡17类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在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方面的发展较为平缓;有13类医学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在5年中持续下降。各学科平均作者数(合作度)差异小,且离散度小,说明医学期刊整体的合作水平较高,该指标在近5年中增长缓慢。17类医学期刊的地区分布数在5年间均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但幅度较小,说明医学期刊的影响范围已基本覆盖全国。因此,我国医学期刊在稿源、研究合作度、覆盖地区等方面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医学期刊在近年来重视对来源指标的控制,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大部分医学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2009-2013年呈现增长趋势,但17类医学期刊的即年指标的发展特征较模糊,在5年的发展中波动明显,但仍然有较大增长率,各学科增长率均大于25%。另外,医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他引率发展稳定,各类期刊之间的差异小,增长幅度小。各医学期刊影响力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指标平均水平较高的几类期刊也有较高的标准差水平。离散度较高显示了同一学科内期刊之间差异大: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中国医学、临床医学类、综合性医药卫生类以及内科学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离散程度颇大。另外,在指标的区间分析中,许多学科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布不合理,存在过多的低被引频次期刊、低影响因子期刊,或缺少高被引频次期刊、高影响因子期刊。不合理的期刊指标分布格局会影响某一学科期刊的整体影响力发展。5.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影响力有限学报类期刊与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相比,虽然在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均较低(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值0.523相近)、反应速度也较小(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值0.0.72相近);学报类医学期刊虽然在基金论文比、他引率、作者合作度等方面都高于其他综合类期刊,但其总被引频次仍较低。因此,学报类期刊以及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同时,均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自身影响力。首先,该类期刊的文献范围较广,因此其在组稿、栏目设置方面可以进行重点管理:分析医学研究动态进展,了解热门医学学科、新兴发展学科以及医学研究中的趋势(比如预防医学、中国医学),并将其作为期刊组题选稿的重要方向,从而增加期刊文献的社会关注度和被利用的机会。其次,高校学报应学习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充分扩大该期刊群的知名度,提高学报论文被获取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论文的被利用率。6.学科性质影响期刊评价指标的意义不同学科期刊间存在性质、特点间的差异,从而会使同一种期刊评价指标在不同学科所反映的问题不同,因此不宜用一种指标进行片面评价。影响因子方面: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其所属的科学领域及涉及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热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多,报道其研究成果的杂志数目也会增多,进而带来专业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发表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增加。一些比较窄或者是处于科研尖端的研究领域,由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少,相关的期刊较少,论文即使质量水平很高,被引用次数也会比较少。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已转向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这类研究成果和科学论文日渐增多,其文献相互引用数量亦增多,所以该类学科的期刊数目及引证行为迅速上升,并导致影响因子增大,而已趋成熟的学科领域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近年来则没有明显增多充分说明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与期刊所属学科的性质和论文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大小有关。另外,偏向技术和应用性的学科,较易产生大量较为新颖的、借鉴意义更强的研究成果,这类论文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工具和成果上的借鉴,从而提高被引用的几率。因此偏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高于理论性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同一影响因子值在两类不同学科中代表的影响力存在差异。文献更新速度方面:理论型学科期刊的文献老化较慢,而应用型学科期刊文献老化快、文献更新快。在17类医学期刊中,外科、妇产科学、神经病与精神病学、临床科学、内科类期刊的即年指标较高;儿科、眼科、预防医学即年指标的增长率最高,分别为:80%、60%;而皮肤病与性病学、神经病与精神病学、眼科学的被引半衰期较长;临床、耳鼻咽喉学、肿瘤学和综合类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较短,有较快的文献更新速度。因此即年指标较高、被引半衰期较短的几类医学期刊都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被引半衰期较长的几类学科研究领域较窄、规模较小,且其应用性相比而言较弱。7.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不相关,绩效评估导向与人为因素是关键通过对9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论。这与通常认为的基金论文比增长会促进影响因子发展的观点相反。将原因归结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客观因素。在绩效评估体系的导向下,各期刊评估部门、作者单位和科研人员过于强调对英文文献的引用,部分国际检索机构已有规定稿件中引用英文文献不足一半的文章不予收录,这样的规定就使许多作者减少引用中文文献,转而引用更多英文文献,从而造成了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率难以提升。而另一方面,目前统计的数据只是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在国内的引用情况,而未统计国内发表论文被国外期刊的引用。人为因素。作者方面,为了提高论文被期刊录用的机会,无中生有,冠名与文章无关的虚假基金;期刊为增加基金论文比,出现不恰当使用基金项目、混乱使用基金标识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金论文内容与基金项目不相关;基金项目已经结题;无基金项目标号。编辑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把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科技期刊也普遍认为基金资助论文的学术质量较高,在筛选稿件时偏爱基金论文。另外,有少数专家在审稿过程中,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并不认真审读,而是简单的看三方面:作者单位、作者职称以及资助基金的级别,然后笼统给出审稿意见。针对上述现象,期刊管理者需要客观看待基金论文比的作用,不应盲目追求基金论文,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弱人为因素对基金论文比的影响,努力为期刊评价、科研统计提供客观的数据,营造公平的学术环境。8.期刊影响因子受引用指标影响较大,来源指标作用小各计量评价指标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医学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与来源指标之间不相关;引文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相互影响,即年指标也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相关;来源指标之间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弱。就各指标对影响因子的作用而言,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和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即这6项指标对影响因子可以产生影响,其中对影响因子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即年指标,其次为:总被引频次、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起着相反作用,来源文献量、被引半衰期对影响因子有着反向作用,但影响作用极小。他引率、地区分布数对影响因子并没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来源指标对影响因子产生的效应较小,引用指标中的被引情况、即年指标则为主要影响因素。该结论说明,虽然期刊的来源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期刊的学术水平,但不可作为单独因素进行评价,需要综合各指标的作用从而对期刊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提高期刊影响力应从论文质量着手,而不能喧宾夺主,过于重视来源因素。另外,即年指标的影响作用显示了学科文献更新速度对影响因子的积极作用,即学科性质的影响。结论为解决目前各学科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宏观方面(社会评价):要提高我国医学期刊影响力,应改善目前绩效评估机制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国内学者将优质文章留在国内出版,减少稿源外流;对期刊质量的评估不能只看影响因子,需从各指标全面反映期刊特征;应客观看待影响因子对于期刊的意义,期刊评估不仅靠指标,还应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客观评价,同一指标值在不同学科内有不同意义;为提高各学科医学期刊影响力,在期刊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均衡学科内部期刊的发展结构,在发展高影响力期刊的同时,减少低影响力期刊,保持合理科学的指标水平。微观方面(期刊管理):.期刊管理者应加强对基金论文质量的审核,吸引更多优质稿源,更关注文章的学术质量而不是文章的身份背景;为提高期刊影响力,应注重期刊的管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范围,从而增加论文显示度和被利用率;期刊编辑在组稿环节应增加主动性,关注医学研究的热点,并据此选题、组稿、约稿,从而提高期刊论文的新颖性和被利用率。
【关键词】:医学期刊 文献计量 来源指标 引用指标 发展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05;G353.1
【目录】:
- 摘要3-11
- ABSTRACT11-20
- 第一章 前言20-27
- 研究背景20-24
- 研究意义24-25
- 研究目的25
- 研究内容25-27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7-28
- 1 研究对象与指标27
- 2 研究方法27-28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8-65
- 1 医学期刊基本概况28-29
- 2 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29-56
- 3 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与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比较56-58
- 4 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58-65
- 第四章 讨论65-73
- 1. 我国医学核心期刊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65-66
- 2. 中国医学类期刊与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成为发展热点,国家政策、社会关注为主要影响因素66-67
- 3. 外科、妇科、儿科类医学期刊发展成熟67
- 4. 我国医学期刊来源指标发展平缓,引用指标不断增长,部分学科期刊发展不均衡67-68
- 5. 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影响力有限68
- 6. 学科性质影响期刊评价指标的意义68-70
- 7. 理性看待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注重改善绩效评估导向与人为因素70
- 8. 期刊影响因子受引用指标影响较大,来源指标作用小70-71
- 9. 医学核心期刊的发展建议71-73
- 参考文献73-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78-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兴戎;王晴;;SCI-E收录口腔医学类期刊情况及引文评价参数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4期
2 檀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11期
3 陈京莲;;文献老化和网络信息老化研究[J];情报探索;2014年11期
4 高森;任延刚;时景璞;;2004-2008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文献计量指标变化趋势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1期
5 金铁成;;基于JCR的不同学科类目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统计与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763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76357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