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我国图书档案损毁研究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08-03 23: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图书档案损毁研究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历史 >> 我国图书档案损毁研究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4

档案学通讯

2011 年第 2 期

我国图书档案损毁研究 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陈 忠海 ( 郑州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系 郑州

450001 )

[ 摘要 ] 我国自隋 朝 牛弘系统提出 文 献散佚的 “ 五厄 ” 论之后 , 历代又对此 进 行了补充

, 以明代胡应麟的
“ 十厄 ” 论最有代表性 。 近代对 文 献散佚的研究更 加 深入 , 陈 登原将我国大小之 “ 书厄 ” 的原因概括为 : 政治 、 兵燹 、 藏弆 、 人事四大范畴 。 本 文 则将 学 者们的研究分为 “ 历代 图 书 档案 损毁记录派 ” 和 “ 图 书 档案 损毁研究 派 ” 两大派别 。 两派 学 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 档案 损毁的现象和规律 进 行了不懈的探讨 , 取得 了 超 越前 人的 可喜成就 。

[ 关键词 ] 书厄

历 史 档案

档案 损毁

文献聚散

档案 史 研究

[ 中图分类 号 ] G272 Abstract: Since Niu Hong in Sui Dynasty proposed the WuE theory, Chinese scholars have developed
the theories of the damage to documents, and in ancient times the ShiE theory proposed by Hu Yinglin in Ming Dynasty w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In modern times Cheng Dengyuan generalized the causes of the damage to documents in China into four categories, which included politics, war, improper behavior in the course of collection and improper behavior in the course of keeping.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are divid ed into two groups in this article: the records of the damaged historical books/archiv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damage to books/archives. Both of the group explored the phenomenon and law of the damage to Chi nese archives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 which exceeded all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Keywords: The damage to documents; Historical archives; The damage to archives; The collection and
scatter of documents; Researches on archival history
图 书馆 学 界 的学 者 们对 历 史 文献 聚散 事实 的 研 究起 步 早 , 起点 高 。 对 历 史 文献 聚散 , 特别 是 散佚 规 律 的 探 讨也 较 档案学 界全面 、 深 入 。 图 书馆 学 界 对我 国 古 代 历 史 文献 聚散 的 研究 涵盖 了 历 史 档案 聚散 的 内 容 , 从对 古 代 “ 书 厄 ” 的一 般概 括 , 到 对 近 代 禁 毁书 与 典籍散佚 的 系 统总结 , 乃至 当 代 对各 个时 期历 史 文献 存 毁 规律 的 宏观抽 象 概莫 如 此 。 统 上 称 之 为 “ 书 厄 ”。 所 谓 “ 书 厄 ”, 是 指 历 史上 文献 不 断散佚 毁 失 的 现 象 , 研究 的是 文献 在其 传 播 流 通过 程 中 所 遭受 的 种种 劫 难 , 它 可以 算 作 是一 种研究 文 献 流 通的 思 想 。 我 国历 史 档案 损毁 的学 术 思 想 最 初 是 包 含 在 “ 书 厄 ” 论之 中的 。 对于 文献 散佚 毁 失 的 聚散 事实 , 汉 代 即 有人 注 意 到 。 但 直到 隋 代 , 当 时 负 责 典掌 国 家 秘籍 的 牛弘 方 对其 作 了 系 统的历 史 总结 。 牛氏 提 出 了 著名 的 “ 五 厄 ” 论 ,即 “大 抵 以 秦 灭 六 国 下 焚 书 之 令 为 第 一 厄 ,

一 、 古代 “ 书厄 ” 观 的历 史 演变
历 史上 早 就 有 人 研 究 图 书 档 案 的 损 毁 现 象 , 传

档案学通讯

2011 年第 2 期

5
追 加 了 五厄 。 直至 近 现代 , 尽管 有 了 多 角 度 的 审 视 , 但 兵 灾 之 类 依 然是 书 厄观 中的 主流 。

西 汉 重 聚 及 王莽 兵 乱 而 失 为 第 二厄 , 东 汉 复 积 及献 帝 迁 都 而 散 为 第 三厄 , 魏晋谨守 及 永嘉 而 乱 又 复 散 失 为 第 四厄 , 南 朝 旋 又 收 集 及 末 年 萧绎 自 焚 于外 城 为 第 五厄 。 ”[1] 牛 弘 首 次 提 出 :“ 书 籍 聚 散 自 有 其 一 定 不 移 之 数 , 一 聚 必 有一 散 , 乃物之 常 理 。 而一 个 轮 回的 聚散 , 便 为 一 厄 ” 的 书 厄 论 。 牛弘 书 厄观 的 核 心主 要 为 兵 燹 之 灾 。 这 种 书 厄观 几 乎 一 时 成 了 定 式 , 以 至 在 隋 代 以 降 的 诸 代 书 厄观 中一 直 占据着 主 导 地 位 。 唐 人 封 演 在 所 著 《 封氏 闻 见 记 》 的 《 典籍 》 一 节 中 历数历 代 典籍收藏 与 被 毁 之 事 , 相 比牛弘 又 增 加 了 隋唐 的 实 例 。 宋 人 洪迈 在 《 容 斋随笔 》 的 《 书 籍 之 厄 》 篇中 概 述 了 唐宋 之 间 官 、 私 所 藏 文献 散乱 亡逸 的 重 要 事实 。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此 书 最 先 将 私 人 藏 书 纳 入 到 “ 书 厄 ” 的 范围 中来 。 宋 人 周 密 在 《齐 东 野 语 》的 《书 籍 之 厄 》篇 中 对 “ 书 厄 ” 也 有 论 述 。 在 概 述 了 魏晋唐宋 时 期 官 、 私 之 藏 散 亡 的 实 例 后 , 他 认 为 :“ 世 间 凡 物 未有 聚 而 不 散 者 , 而书为甚。 ” 明 人 邱浚 在其 著 作 《 大 学 衍 义 补 》 中 有 一 篇 《 论 图 籍 之 储 》, 专 论 古 代 书 厄 的 事实 。 他 认 为 , 文献 的 散 失 这一 损 失 是 不 可 逆 的 。 其 它 事 物 在 战 乱 时 遭受 毁 坏 , 一 旦 天 下 太 平 , 还 可以 重 新 修 复 和 制 作 , 唯 独 图 籍 损毁 失 而 不 可 复 得 。 明 人 胡 应 麟 在 《少 室 山 房 笔 丛 · 经 籍 会 通 》中 提 出 了所 谓 的 “ 十 厄 ”。 胡 氏 接续 五厄 之说 , 成十 厄 说 。 他 认 为 :“ 牛弘 所 论 五厄 , 皆 六 代 前事 。 隋 开 皇 之 盛 极 矣 , 未几 皆烬 于 广 陵 ; 唐 开元 之 盛 极 矣 , 俄 顷 悉 灰 于 安 史 ; 肃 代 二 宗 洊 加 鸠 集 , 黄巢 之 乱 , 复 致荡 然 ; 宋 世 图 史 , 一 盛 于 庆 历 , 再盛 于 宣 和 , 而 女真 之 祸 成 矣 ; 三 盛 于 淳 熙 , 四 盛 于 嘉 定 , 而 蒙 古 之 师 至 矣 。 然 则 书 自 六 朝 之后 , 复 有 五厄 。 大 业 一 也 , 天 宝 二 也 , 广 明 三 也 , 靖 康 四 也 , 绍 定 五 也 , 通 前为 十 厄 矣 。 ”
[2]

二 、 近 代 “ 书厄 ” 论 学 术 思想的成就
邓 实在 《 禁 书 目 合 刻 · 跋 》 中 , 论 述 了清代 修 四 库 全 书 对我 国 典籍 的 破 坏 。 认 为 修 四 库 时 的 禁 书 “ 为 书 籍 最 大 厄 ”。 此外 , 邓 实 还 详 细 地 列 举 了 历 代 典籍 毁 坏 的 事实 。 孙 殿 起在 《 清代 禁 毁书 知 见 录 》 一 书 中 对 清代 禁 毁 典籍 提 出 了 与 邓 实相 同 或 类 似 的 观 点 。 上 述 两 位 学 者 的成 绩 也 只在于 积 累 、 排 比 和分 析 史 料 。 今人 赵 长 林 在 《 中国历 代 书 厄观 演 进 特 征 论 》 中 认 为 , 我 国的 书 厄观 大 致 可 分 成 “ 书 厄 记 录派 ” 和 “ 书 厄 论 研究 派 ”。
[4]

前者往往以编年排比书厄事

实为 方 法 , 代 表 者 可 举 明 胡 应 麟 的 “ 续 五厄 论 ”、 近人 祝 文 白 的 “ 再续 五厄 论 ”。 后者则 常常 立足于 探 讨 书 厄 的 社 会 背景 , 多 用 分 类 排 比 书 厄 事实 的 分 析 方 法 , 代 表 者 可 举 洪迈 的 “ 书 厄 论 ”、 陈 登 原 的 “ 四厄 论 ” 等 。 前 者 是一 种 微 观 的 产 物 , 后者 才 算 得上 是 宏观 的 产 物。 将 书 厄 论 从 微 观 上 升 到 宏观 , 对 历 代 书 厄 以 俯 视 的 角 度视 之者 , 最 具 开 拓 性 和 代 表性 的 首 推 陈 登 原。 陈 登 原 《 古 今 典籍聚散 考 》 一 书 的 体 例 编 排依 次 为 政 治 卷 、 兵 燹 卷 、 藏 弆 卷 、 人 事卷 。 陈氏 将 秦焚 书 及 历 代 禁 书 、文 字 狱 、抽 毁 篡 改 等 书 厄 归 入 政 治 卷 ;将 历 代 战 祸 及 外 来 侵 略 所 导 致 的 书 厄 归 入 兵 燹 卷 ;将 藏 书家 的 得失 , 包括 拒借 、 子 孙 不 肖 等 书 厄 归 入 藏 弆 卷 ;而 将 水 、火 、虫 、霉 等 厄 归 之 为 人 事 卷 。
[5]

陈登原

书 厄观 中的这 种 逻辑 性 、 抽 象 性 思 维 , 为 书 厄 论者 的 研究提供 了 一 种体 系 , 也 给防止 书 厄 的 产生提供 了 一 种 宏观 的 新 视 野 。 另 外 , 张 舜徽 独 创新说 的 书 厄观 值得 一 提 。 张 先 生在 《 书 籍散 亡 论 》 一 文 中 提 出 , 历 史 上 的 一 切 书 厄 的 主 要 制 造 者 , 并 不在于 兵 燹 之 类 的 外在因素 , 而恰 恰 在于 人 自 身 。 “ 古 书 散佚 之 原 , 盖 不 亡 于 公 而 亡 于 私 , 不 亡 于 憎 而 亡 于爱 , 不 亡 于 黜 而 亡 于 修 。 ”[6]

明 人 谢肇淛 书 厄 论 的 思 想 散见 于 《 五 杂 俎 》、《 文 海 披沙 》 等 书 。 他 从 一 种 宏观 的 视 角 反 思 历 代 公 私 典 籍收藏 , 从 “ 厄 于 水火 ”、“ 遘 于 兵 燹 ”、“ 败坏 于不 肖 子 孙 ”、“ 攘夺 于 有 力 势豪 ” 等 [3] 几 个 方 面 论 述 了 书 厄 缘 由 , 是 对 书 厄 分 类 研究 的 补充 。 古 代 历 朝 的 书 厄观 , 基 本 上 是 由 所 罗列 的 作 为 佐证 的 坟 籍 事 件 堆 积 而成 。 不 论 是 隋牛弘 的 “ 五厄 ”, 抑 或 明 胡 应 麟 的 “ 后 五厄 ”, 不 论 是 兵 厄 、 虫 厄 , 抑 或 火 厄 、 水 厄 , 往往 是 不 厌 其 烦 , 事无 巨细 , 一人一 事 细 细道 来 。 牛弘 的 书 厄 论 提 示 了后代 学人 对 历 史上 书 厄 事 件 和 现 象 的 注 意 。 自 牛弘 以 后 , 书 厄 思 想也 有 了 新 的 发 展 , 但 多数人 都 没 有 脱离 牛弘 的 视 野范围 。 例 如 明代 胡 应 麟 的 书 厄 论 , 在 牛 弘 “ 五 厄 ” 的 基 础 上 再

三 、 建 国 后图 书档案 损毁 研究 学 术 思想的 发 展
新 中国成 立 后 , 档案学 研究 迅速 发 展 壮 大 。 有 关 档案 损毁 的 研究不 论 是 在 广 度 上 , 还 是 在 深 度 上 都 大大 超越 了 前 人 。 在 这 里 , 我们 可以 将相关研究 的学 者 们分为 “ 历 代 图 书 档案 损 毁 记 录 派 ” 和 “ 图 书 档 案 损毁 研究 派 ” 两 类 。 这一 时 期的图 书馆 学 界 , 尤 其 是档案学 界 的人 们 力 图 达 成 两 个 目标 : 一是 希 望 将 历 史 档案 损毁 的 具 体事 例 从 林林 总总的历 史 文献 散佚 记 载 中 剥 离 出 来 , 勾勒 出 属 于自 己 的历 史 沿 革 的 脉 络 ; 二 是 在此 基 础 上 从 宏观 的 不 同 层 面 总结历 史 规律 , 包括 历 史 档 案 存 毁 的经 验 和 教 训 。 尽管 取 得 了 不 小 的成 绩 , 但 至

6
今 仍 未 能 达 到 既 定 的 目标 。

档案学通讯

2011 年第 2 期

地 留 传 给 子 孙 后代 , 最 根 本的就是要 使 档案 在 战 争 环境 ( 也 包括 水火 灾 等 突 然 事 变 ) 中 尽 可 能 少 受 损 失。 杨晓虹 在 《 中国 封 建 社 会 档案 典籍 屡 遭 破 坏 的 原 因 及 其不 良 后 果 》 一 文 中 , 将 档案 毁 坏 的 原 因 总结 为 以下几 个方面 : 1. 封 建 王 侯 为 巩固 封 建 专 制 统 治 和 维 护 切 身 利 益 的 需 要 造 成的 。 例 如 , 秦焚 书 坑儒 、 秦 桧 毁 坏 、 删 改 档案中 对自 己 不 利 的记 载 。 2. 档案 典 籍高 度 集 中 在 中 央 保 存 , 必 然 会 伴 随 封 建 王 朝 的 更 替 而 造 成 损 失 。 3. 落后 民族 统 治 的 客 观 需 要 造 成的 。 少 数 民族 为 了 加 速 发 展 自 身 的 需 要 , 非 常 重 视 汉 人 的统 治 经 验 。 各 项 典 章 制 度 的 建 立 , 大都 借 助 于 他 们 劫 获 的 汉 人 的 档 案 典 籍 材 料 。 4. 阶 级 的 、 历 史 的 局 限 , 人 们不 可 能 充 分 认 识 到 档案的 真 正价 值 而 加 以 保护 。 此文将档案典籍遭到破坏的不良后果概括为: 第一 , 它 使 我 国 长 期 积 累 起 来的 文 化 财富 受 到了 严 重 摧 残 ,造 成 了 不 可 弥 补 的 损 失 。 其 次 ,延 缓 了 我 国 档案学 思 想 的 形 成 。 第 三 , 使 某 些 历 史 时 期的 各种 人 物 、 事 件 和 思 想 看 不 到了 。 刘 睿彻 在 《 中国 古 代 档案 工作 中的 胥吏 之 害 》 一 文 中 认 为 , 中国 古 代 档案 工作 中的 胥吏 之 害 分为 以 下几 种 情况 :1. 怠情拖沓 , 玩忽职 守 。 2. 盗卖 档案 , 毁 弃 宗 卷 。 3. 把 持 档案 , 舞弊 营 私 。 4. 挟 制 长 官 , 操纵 政 务 。 胥吏 之 害 主 要是 古 代 档案 工作 中 管 档 之 吏 在 档 案的整 理 、 保 管 、 提供 利用 中 怠职渎职 , 谋 利 挟 权 , 这 成 为 封 建 社 会 中 割 之 不 去的 毒瘤 。 此 文 将 造 成 胥吏 之 害 的 原 因 总结 为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胥吏 之 害 是 封 建 制 度 本 身 的 腐朽 性 所 无法 避 免 的 , 是 吏 治 腐 败 的 表 现 。 2. 当 权 者 对 档案 价 值 认 识 的 局 限 性 是 导 致 胥吏 之 害 的 又 一 内 在 原 因 。 3. 从事 档案 工作 的 胥吏 地 位 低 下 , 俸 给 微 薄 , 是 其为 害 频 发 的 潜 在 原 因 。 4. 中国 古 代 档案 工作 方 法 的 封 闭 性 是 胥吏 之 害 难 以 根 除 的 重 要 原 因 。 王 安 功 在 《历 代 图 书 事 业 灾 害 史 考 述 》一 文 中 , 提 到了应 对 历 代 修 史 及 档 案 利 用 进 行 灾 害 学 反 思 。 认 为 , 我 国历 代 王 朝 素 有 盛 世 修 史 的传统 , 档案就是 历 代 编修 史 书 的 重 要 参 考资 料 。 传 世 的 史 书 作 为 “ 过 去 ”的 主 要 载 体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也 成 为 控 制 、引 导 和 限 制 后 人 认 识 过去的 工 具 , 并 大 体 操纵 了 人 们 的历 史 记忆 。 属 于 “ 无 意 史 料 ” 的 文 书 档案或 被 主 动 销 毁 , 或因管理不善而散失, 人们理解前代的资料通道被 切 断 , 这 样 编 史 的 目 的就 实 现了 。 加 之 史 编 即 成 , 残 存 的档案 无 人 问 津 , 最 终 散 毁 于无 形 , 故 有中国 古 代 史 书 出而 史 料 亡 的 说 法 。
[24] [8] [7]

( 一 ) 历代 图 书 档案 损毁记录派
这 方面 成 果 很 多 , 总 论 性 的 首 推 王 景 高 的 《 论 述 我 国档案的 厄 运 》 及 《 续 一 》、《 续 二 》 。 王 先 生 的 文 章将我国从先秦到建国前档案损毁的事实娓娓道 来 , 这 其 中 很 多 事 件 前 人 在 论 述 “ 书 厄 ” 时都 曾 提 及 , 但 都 未 真 正 将其 纳 入到 档案 损毁 的 视 野 中 。 王 先 生 可 算 是 全面 系 统 地 对我 国档案 损毁 历 史 事 件 进 行 总 结的第一人 。 论 述各 时代 档 案 损 毁 事 件 的 文 章 也 有 很 多 , 例 如 王 景 高 的 《 明 、 清 历 史 档 案 劫 难 录 》 、《 民 国 档 案 劫 难 录 》 , 郭炜 的 《 清代 档案 残 缺 的 原 因 》
[12] [9] [10]

, 贺吉 元

的 《 古 代 禁 书毁 档回 眸 》[11]等等 。 分 专 题研究 的 文 章 有 :维 今 的 《秦 桧 破 坏 档 案 的 罪 行 》
[14]

、张 克 复 的 《秦
[15]

始 皇 焚 书 对 档 案 造 成 的 破 坏 》 [13], 范 开 宏 的 《 敦 煌 文 献散失述略》 , 王 敏 的 《 古 代 档案与 火 》 ,傅 水 林 、
[16]

钱 金 坤 的 《金 华 县 民 国 档 案 散 轶 始 末 》

,刘 睿 彻 的
[18]

《 中国 古 代 档案 工作 中的 胥吏 之 害 》[17], 徐雁 的 《 清 军 与 太 平 军战 事 书 厄 —“ —— 百年 书 厄 ” 札 记 》 ,陈 丽 的 《 浅 析 我 国 封 建 时代 禁 书制 度 对 文献编 纂 的 影响 》[19] 等等 。

( 二 ) 图 书 档案 损毁研究派
顾 名 思 义 ,, 这 类 文 章 注 重研究 档案 损毁 背 后 的 原 因 , 以 及 总结历 史 教 训 。 代 表性 的 文 章 有 : 方新 德 的 《论 我 国 历 史 上 的 毁 档 现 象 及 教 训 》
[20]

,杨 晓 虹 的

《 中国 封 建 社 会 档案 典 籍 屡 遭 破 坏 的 原 因 及 其 不 良 后 果 》 [21], 戴 长 江 、 周 向 华 的 《 我 国 历 史 文 献 亡 佚 述 略》 等。 方新 德 在 《 论 我 国历 史上 的 毁 档 现 象 及教 训 》 一 文 中 , 将 历 史上 档案 损毁 的 原 因 总结 为自 然 损毁 ( 如 竹 简的 自 然 损 坏 ) 和 人 为 损 坏 两 大 类 。 人 为 损 坏 又 分 为 以下几 个方面 :1. 战 争 。 2. 档案 工作 的 腐 败 落后 和 人 们 认 识 水 平 的 低 下 。 具 体 来 说 表 现 在 : 一是 各 级 官 员 中 不 少 是 不重 视 档案 工作 , 对 档案的 存 亡 漠 不关 心 的 。 二 是 低级 的 具 体 管 档人 员 , 由 于 纯 属 雇员 , 档 案的 存 毁 无关其 一 身 痛 痒 , 所 以一 旦 有 关 制 度 松懈 , 则 听 任 档案 管 理 条 件 恶 化 。 我 国 古 代 缺 乏 一 种把 档 案 材 料 作 为 文 化 财富 留 存 给 后代 的传统 。 3. 对 档案 进 行 破 坏 , 以 作 为 达 到 特 定 目 的 手 段 。 此外 , 管 档人 员 出 于 私 利 而 破 坏 档案 , 也 是历 史上 常见 的 现 象 。
[22] [23]

, 朱晓峰 的 《 谈 中国 古 代 文献 散 失 的 原 因 》



4. 将 档案 作 为 商 品 进 行 买卖 。5. 文件 的 形 成 者 或档案
的 保 管 者 迫 于 形 势 , 自 动 地但 又 是 无 可 奈何 地 销 毁 档案 文件 , 如 躲 避政 治 迫 害 等 。 6. 近 代 一 些外 国 侵 略 者 为 了进 一 步 扩 大 侵 略 活 动 , 他 们把我 国 各种 档案 材 料 作 为 珍贵 的 情 报 来 源 进 行 劫 掠 。 方新 德 在 总结历 史 教 训 的 基 础 上 还 对 今 天 的档 案 工作 提 出 了 不 少建 议 。 他 认 为 , 要 把 档案 材 料 妥善

同时 , 从 秦 代 开 始 定 期 销

毁文书的制度也是档案消失的不可小视的历史因 素。

朱晓峰 在 《 谈 中国 古 代 文献 散 失 的 原 因 》 一 文

档案学通讯

2011 年第 2 期
85.2006 (6 ):76-79.

7

中 , 将 文献 散 失 的 原 因 总结 为 以下几 方面 :1. 兵 争 匪 盗 。 2. 政 治原 因 。 3. 经 济 原 因 。 4. 文 化 原 因 。 5. 技 术 原 因 。 6. 思 想 认 识 原 因 。 时 冬 云 在 《 试 述 中国历 史 文献 积聚 与 散佚 的一 般特 征 》 一 文 中 , 首 先 概 括 了 中国历 史 文献 积聚 的一 般特 征 : 一是 在 中国历 史 文献 的 大 量 积聚 中 , 各 王 朝 的统 治 阶 级 起 了 重 要 作用 。 特别 是 每 当 旧 王 朝 覆 亡 、 新 王 朝 兴 起 时 , 对 保 存 文献 是有 功 的 。 二 是中国历 史 文献 的 积聚 还 得力 于 中国 完 善 的 史 官制 度 的 长 期 存 在和 延 续 。 三 是中国历 史 文献 的 积聚 还 得力 于 魏晋 以 后 的 私 人 编修 。 四 是中国历 史 文献 的 积聚 , 还应 归 功 于 纸 和 印刷 术 的 发 明 。 中国历 史 文献 散佚 的一 般 特 征 : 一 、 战 乱 是 文献 散佚 的 最 大 原 因 , 造 成 的 危 害 也 最 严 重 。 二 、 质 量 低 劣 之 书 往往 被 淘汰消 亡 。 三 、 由 于 保 管 不 善 等 原 因 , 水火 虫 蛀 等自 然 灾 害 , 也 使 不 少 典籍 残 缺 散 失 。
[25]

[8] 王景 高 . 明 、 清 档 案 劫 难 录 [J]. 档 案 春 秋 ,2008
(7 )49-51.

[9] 王 景 高 . 民 国 档 案 劫 难 录 [J]. 档 案 春 秋 ,2009
(3 ):53-57.

[10] 郭 炜 . 清 代 档 案 残 缺 的 原 因 [J]. 档 案 管 理 , 2001 (2 ):26. [11] 贺 吉 元 . 古 代 禁 书 毁 档 回 眸 [J]. 档 案 时 空 , 2007 (9 ):8-9. [12] 维 今 . 秦 桧 破 坏 档 案 的 罪 行 [J]. 档 案 工 作 , 1963 (1 ):10. [13] 张 克 复 . 秦 始 皇 焚 书 对 档 案 造 成 的 破 坏 [J].
甘肃 档案 ,1982 (3 ):29-30.

[14] 范 开 宏 . 敦煌 文 献散 失 述 略 [J]. 当 代 图 书 馆 , 2003 (1 ):56-58. [15] 王敏 . 古 代 档 案 与 火 [J]. 档 案 天 地 ,2001 (1 ): 21. [16] 傅水 林 , 钱 金 坤 . 金 华 县 民 国 档 案 散 轶 始 末 [J]. 浙江 档案 ,1990 (2 ):18-19. [17] 刘 睿 彻 . 中 国 古 代 档 案 工 作 中 的 胥 吏 之 害 [J]. 档案学 研究 ,1999 (1 ):20-22.
—— 百 年 书 [18] 徐 雁 . 清 军 与 太 平 军 战 事 书 厄 —“ 厄 ” 札 记 [J]. 出 版史 料 ,2002 (4 ):104-109.

档案的 损毁 是 研究 文献 流 传过 程 中 无法 回 避 的 主题 , 当 代 学 术 界 依 然 对此 保 持 着较高 的 研究 热 情 。 实 际 上 , 我 国 古 代 档案的 损毁 作 为 中国历 史 文 化 遭 劫 的一 种 现 象 , 有 着深 远 的历 史 根 源 和 复 杂的 社 会 背景 。 研究我 国历 史 档案的 损毁 不能 仅仅 着 眼 于 中 国 藏 书 史 , 还 要 将其 放 在 整 个 中国 封 建 政 治 史 、 文 化 思 想 史 、 科 学 技 术 史 及 中国 文献 发 展 史 的 背景 中 综 合 地 加 以 考 察 和分 析 。 这是 我们 今 天 研究 历 史 档案 损毁 现 象 所应 有的眼 界 。

[19] 陈丽 . 浅析 我国 封 建 时 代 禁 书 制度 对 文 献 编
纂 的 影响 [J]. 档案学 研究 ,2005 (5 ):31-34.

注释与参考 文 献 : · 牛弘 传 . [1] 隋书

[20] 方 新 德 . 论 我 国 历 史 上 的 毁 档 现 象 及 教 训 [J]. 档案学通讯 ,1988 (2 ):80-85. [21] 杨晓 虹 . 中 国 封 建 社会 档案 典籍 屡遭 破坏 的
原因 及其 不 良 后 果 [J]. 辽宁 大 学学 报 ( 哲 学 社会 科 学 版 )1988 (5 ):84-86.

[2] 胡应 麟 . 少 室 山 房笔 丛·甲 部 卷 一 [A]. 经 籍 会
通 (1 )[M]. 北京 : 中 华 书 局 ,1958 :8.

[3] 谢 肇 淛 . 文 海 披 沙·卷 六 [M].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1997 :63.

[4] 赵 长 林 . 中 国历代书厄观 演 进 特征 论 [J]. 图 书
与情报 ,2001 (2 ):43-46.

[22] 戴 长 江 , 周 向 华 . 我国历 史 文 献 亡 佚 述 略 [J].
安 徽 农业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2003 (3 ):98-100.

[5] 陈 登原 . 古今典籍聚 散 考 [M]. 上 海 : 上 海 书 店 , 1983. [6] 张 舜 徽 . 广 校 雠 略 : 张 舜 徽 集 : 第 1 辑 [M]. 武
汉 : 华 中师 范大 学 出 版社 ,2004 :52-53.

[23] 朱 晓 峰 . 谈 中 国 古 代 文 献 散 失 的 原 因 [J]. 山
东 图 书 馆季刊 ,1999 (1 ):9-12.

[24] 王 安 功 . 历 代 图 书 事 业 灾 害 史 考 述 [J]. 图 书
馆 工作与 研究 ,2010 (2 ):79-82.

[7] 王 景 高 . 论 述 我 国 档 案 的 厄 运 [J] ( 续 一 、 续
二 ). 档 案 学 通 讯 ,2006 (2 ):82 -85.2006 (4 ):82 -

[25] 时 冬 云 . 试 述中 国历 史 文 献 积 聚与 散佚的 一
般 特征 [J]. 菏泽 师 专 学 报 ,2002 (3 ):87-89.

欢迎订阅《档案学通讯》,邮发代号 82—21



  本文关键词:我国图书档案损毁研究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82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