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杂志》
本文关键词:中华护理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华护理杂志》作为国内主要的护理刊物,为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及时反映了我国护理事业的成就,同时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护理学科的兴衰。该刊始终遵循着“提高护理人员思想水平,教育护理工作者热爱本职工作,本着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护理学科向前发展”的办刊初衷,从1954年创刊至今。《中华护理杂志》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开创时期(1954年5月~1960年7月)
中华护士学会为适应全国医疗机构迅猛发展及护士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于1953年10月~1954年2月编印了两期内部发行的《护士通讯》以帮助护士学习。1954年5月1日在《护士通讯》的基础上,正式创刊《护理杂志》。定为季刊,每期42页。向全国发行。自1955年起改为双月刊,每期增至48页。1960年10月因纸张困难等多种原因,办刊困难,刊出4期后即暂时停刊。1954年~1960年,《护理杂志》出刊37期,共刊出各类文稿1016篇(其中译文41篇)封面更换过3次,印数从每期3万5千余册增至4万5千余册。当时编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常务编委15人。
2.逐步完善和发展时期(1963年7月~1966年6月)
《护理杂志》随着整个国家经济情况的逐步好转于1963年5月复刊,为双月刊。每期仍为48页。1963年共出4期。1964年每期增至64页,1966年又压缩至56页,共出刊4期。1966年“文革”开始,杂志再次被迫停刊,1963~1966年《护理杂志》共出刊20期,杂志每期的发行量已突破12万册。1964年调整并扩大了编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5人、编委38人。在栏目设置,版面设计、文章质量、信息范围以及杂志的整体水平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3.“文革”后复刊整顿时期(1977年9月~1982年12月)
1977年9月出版了文革后复刊的第1期。当时定为季刊,每期48页。自1979年7月开始改为又月刊,本阶段共出刊29期,每期发行量17万册左右,最高时达19万册。
复刊后的栏目逐步固定,1979年第1期公布了杂志复刊后重新组织的编委会委员名单,计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6人、编委51人、编委会成员共58人。1980年又对编委会成员作了部分调整,增加副总编辑1人、编委2人,总计成员为61人。组成复刊后的第一届全国编委会。1980年《护理杂志》第3期开始对国外公开发行。1981年更改刊名《中华护理杂志》,1981年第2期开始增加重点文章的英文标题,以便于与国外交流。
4.巩固与提高时期(1983年以后)
1983年,《中华护理杂志》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统一规格更改封面,正式纳入中华医学杂志系列,并增补卷号,每期扩大版面至64面。1986年7月开始改为月刊。由于编辑力量变动,各年度版面略有调整,1987年压缩为48页,1988年增至64页,1990年必为56页,1991年又压缩至48页,至1993年恢复64页。并对编委成员作了部分调整,设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7人,编委53人,编委会成员共61人。后增至65人。编委覆盖面遍及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1991年,为进一步保证杂志质量,加强编辑人员的责任心,在期刊上刊登了每期责任编辑的姓名。1993年,杂志扩充了版面,充实了“论著”、“护理科研”、“护理管理”、“专科护理”等栏目。1994年第4期开始增设中、英文关键词,第78期增设中、英文摘要。
1994年《中华护理杂志》创刊40周年,40年来杂志共出刊29卷202期,发行1700多万册。1990年开始,《杂志》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用户中文科技期刊,1992年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1993年被首批选定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收录期刊,并成为中国科协国际部向国外有关组织推荐的中文期刊;1986年~1994年被美国的IM医学索引及CD-RDM光盘数据库收录《中华护理杂志》刊文597篇,还被权威期刊机构列为我国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
本文关键词:中华护理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14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