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钢冶金_特殊钢编辑部投稿指南
发布时间:2016-11-12 10:49
本文关键词:特殊钢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特殊钢
特殊钢杂志简介
《特殊钢》杂志是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前身--大冶钢厂在国家冶金工业部生产司的具体指导下,联合全国10多家重点特殊钢企业于1980年4月创办的特殊钢型综合性杂志。1982年起定为双月刊,并成立第一届编委会,1994年起成为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的会刊,改由特殊钢分会与大冶特钢联合主办。到2005年第7届编委会,已几乎囊括全国所有大型国有特殊钢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特殊钢》杂志现为中国金属学会主管,由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和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并由全国25家重点特钢企业和研究院、高等院校作为本刊的协办成员单位,成立由特殊钢分会、主办单位、协办成员单位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制定章程并定期召开编委会,总结杂志编辑出版工作,筹集办刊经费。《特殊钢》杂志社和编辑部设在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辑出版工作。
《特殊钢》杂志在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和杂志编委会的领导下,在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杂志已成为全国特殊钢行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冶金类优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收录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
《特殊钢》杂志主要栏目有试验研究、工艺和材料进展、工艺技术、组织和性能、特殊钢信息等。国内行销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冶金、机械、石化、航空、汽车、造船等行业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图书馆。已成为全国冶金类期刊中发行量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较显著的刊物,发行2500册/期,特殊钢学会的理事和全国重点、地方各类钢铁企业的管理、生产技术、设备供销等方面的各级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以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是本刊热心的作者和读者。
《特殊钢》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5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为TF冶金类核心期刊。140种冶金期刊中入选的核心期刊共23种,《特殊钢》杂志名列第11位。1994年以来连续6次被评为冶金行业优秀期刊;2007年又连续第3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
2007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统计数据表明,《特殊钢》杂志2006年度影响因子为0.468,列18种黑色金属期刊第3位,比2004年提高85%。《特殊钢》杂志的h指数(期刊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这一h值就称为期刊的h指数)位居同类专业期刊前列。《特殊钢》杂志载文量在2001~2005年的被引频次h值为6,这项指数在“黑色金属”类杂志20种专业期刊中排名第4位。2006年《特殊钢》杂志h指数(CN)进一步提升至7,Web的年下载率为49.4%。
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自2007年开始,聘请资深专家评审团,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年度发表于《特殊钢》杂志的所有论文作为评比对象,所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特殊钢行业国内投稿作者的技术水平,并对获奖作者颁发奖牌、获奖证书和奖金。至2009年已连续举办了3次评比活动,有效地吸引优秀稿件,显著提升《特殊钢》杂志的影响力、促进了特殊钢行业科技进步。
《特殊钢》杂志刊登了大量有前瞻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的论文。到目前为止,已有101所高等院校、29个研究院所和96家企事业单位的作者在《特殊钢》杂志上发表过论文。院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生所发表的文章占总篇数的60%以上,发表的属省部级以上国家科学(“973”和“863”计划、211工程)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占同期全部文章20%以上。
1992年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996年我国钢产量历史性地突破1亿吨,2007年我国钢产量增长至4.94亿吨。特殊钢作为一种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铁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能源、信息、矿山、铁路、化工、食品、医药卫生、纺织、日常生活、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等各行各业。特殊钢产品是发展我国重大装备的主要物质基础,,标志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水平。
《特殊钢》杂志已成为特钢行业的共同财富和无形资产。通过《特殊钢》杂志能了解特殊钢领域的研究状况,及时掌握特殊钢的发展动向,对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开辟特殊钢前沿的研究都具有导向作用。对企业技术人员开拓思路,改进工艺,挖潜增效起了重要作用;并把生产、科研、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我国特钢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质量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特殊钢》杂志历经30年的创业和发展,见证了我国特殊钢行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
《特殊钢》杂志紧扣行业命脉、随时跟踪国家政策导向、跟踪前沿科学技术,及时报道特殊钢最新研究成果,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重点关注国家行业振兴计划和十二五发展重点支持方向,如:建筑设施用钢、交通运输用钢、机械动力用钢、海洋开发用钢、环境保护用钢、基础零件用钢和能源开发用钢等。为使《特殊钢》杂志真正成为中国特殊钢行业的窗口和当代特钢科技成果的园地,为推动我国特殊钢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殊钢期刊论文
铸锭加热和锻后热处理工艺对18CrNiMo7-6钢Ф540mm棒材带状的影响超快冷工艺对X100管线钢14.8mm热轧带卷力学性能的影响
420mm×1100mm板坯连铸结晶器吹氩对流场和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100t底吹氩钢包插入浸渍管对钢液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水口扩张角对230mm×1300mm板坯结晶器流场及氩气泡行为的影响
连铸-开坯生产流程325mm×280mm轴承钢铸坯温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130t BOF-LF-150mm×150mm CC流程控制高碳钢SWRH82B氮含量的工艺实践
避免原辅料对KB-150t BOF-RH-CC流程MA超低碳钢水增碳的生产实践
120t顶底复吹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对钢水脱磷的影响
SWRCH35K冷镦钢120tBOF-吹氩-LF-CC流程的冶炼工艺和质量控制
特殊钢投稿指南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本文关键词:特殊钢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17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