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北大核心期刊 >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罗素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6-11-13 08:39

  本文关键词: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2016年第五期

内容提要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政治思想家就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道路展开争论。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作为社会主义同情者加入了那场争论。他在理论上支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在实践上批评俄国革命,指出革命不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唯一选项。通向社会主义存在多条路径,不同国家各有其最优方案,除了革命之外还有其他更多更好选项。罗素对社会主义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有过多次反复。他先从社会主义运动的批评者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者,又从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者变为批判者,最终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倡导者。罗素主张,社会主义社会应当约束权力、重视民主和关注民生。虽然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批判性有余而建设性不足,但是它对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伯特兰•罗素;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革命;民主;民生

人类社会进步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许多社会主义者相信,人类社会将通过像俄国革命那样充满暴力而激进的方式,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另一些社会主义者则认为,虽然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前者必定取代后者,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线性的,革命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路径。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后一种社会主义发展观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为保持社会主义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在20世纪初持有如此观点的现代英国政治思想家。罗素从来都不是只愿意呆在书斋或学院的理论哲学家,而是把世界范围的社会政治问题置于哲学思考核心位置的、高度关切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政治事务的实践哲学家。19世纪末,青年罗素开始关注马克思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1895年秋,罗素到柏林研究德国社会民主运动,与德国社会主义者多有交往。1896年,他发表第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德国社会民主》(GermanSocialDemoc-racy,1896),关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连续发表《社会重建原则》(PrinciplesofSocialReconstruction,1916)、《政治理想》(PoliticalIdeals,1917)和《通向自由之路》(ProposedRoadstoFreedom,1918)三本著作,讨论一战结束后的社会重建,探讨社会主义和人类未来的关系。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罗素介入了关于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否人类社会发展必然道路的争论。1919年,罗素加入英国政府官方代表团前往俄国了解革命进展,研究革命之后俄国的工业、经济和政治。在考察俄国过程中,罗素同革命领袖列宁等有过直接接触,并对革命提出批评建议。俄国之行改变了罗素对待革命的看法。他相信,通往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有多条道路,即使俄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它仍然面临权力过于集中、人民民主难以实现和人民普遍贫困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权力、民主和民生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将丧失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吸引力。

1920年10月12日,罗素乘坐“波多”号轮船在上海登陆,开始对中国为期10个月的学术访问。在与中国知识界的接触过程中,罗素表示理论上赞成社会主义,但批评俄国革命政权的种种弊端,对社会主义革命采取理论上肯定和实践上否定的策略,认为工业化、教育和民主将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和改良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政治主张,一度被捧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导师”。但是,罗素的见解受到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的批评。陈独秀专门给罗素写信,表达对他的不满和失望,认为罗素开错了解决中国政治社会问题的药方。那封信发表在1920年12月1日的《新青年》上,其全文如下:罗素先生,中国人底知识方面物质方面都这样不发达,所以有心改造中国之人都早已感觉着发展教育及工业是顶重要的事,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达教育及工业,或是用社会主义?我个人的意见,以为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幸而我们中国此时才创造教育、工业在资本制度还未发达的时候,正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本底错路。但是近来中国有些资本家的政党的机关报屡次称赞你主张:中国第一宜讲教育,第二宜开发实业,不必提倡‘社会主义’。我们不知道这话真是你说的,还是别人弄错了呢?我想这件事关系中国改造之方针很重要,倘是别人弄错了,你最好是声明一下,免得贻误中国人,并免得进步的中国人对你失望。罗素访华期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处于高潮阶段,他的中国社会改良主张温和而冷静,但是没有讨得中国激进主义者的欢喜。在那封信中,陈独秀明确指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两条可能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的道路。陈独秀显然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陈独秀否定了罗素的政治建议。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大大超出了罗素的预期,罗素的政治主张很快被现代中国革命浪潮所淹没。但是,像杜威一样,罗素毕竟是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与杜威不同的是,罗素对社会主义革命曾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只是在实地考察俄国革命之后其态度才急转直下,成为一个冷静的批评者。寻求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揭示罗素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由热到冷的原因,不仅具有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价值,而且具有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价值。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此考察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回应和评价罗素有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多元路径的见解。

一、罗素对待社会主义运动的矛盾心理

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既与其个人政治思想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其所处时代发生的一些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紧密相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罗素既关注学院哲学,探讨数理哲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纯粹哲学问题,又关注社会政治实践,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主义的讨论和其他政治活动。俄国十月革命对罗素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决定性影响。但是,他对社会主义总是摇摆不定,一会儿同情,一会儿批评,一会儿支持,一会儿反对,经历了多次反复,表现出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1.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批评者。19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者在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试图将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政治社会改革中去,解决尖锐的政治社会问题。与欧洲大陆不同,英国有着深厚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不太适合社会主义的成长发育。尽管如此,社会主义作为新兴政治思潮在英国蔓延开来。1883年,英国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FabianSociety)成立,它由社会主义者组成。他们致力于“重新建构社会,将土地和产业资本从个人和阶级所有权中解放出来,保护他们在共同体中享有的普遍利益”①。费边社“既要探讨社会主义原理用什么方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政治问题,又要探讨社会主义原理用什么方式来讨论作为政治理论而非实际政治的未来问题”②。费边社改造了马克思理论,使之适应英国政治,对革命作了不同解释,认为革命不是暴力,而是对制度的彻底改造;革命者是支持如此改造的人。拉斯基表示,“细枝末节的改革往往伴随大规模流血牺牲,而革命将在深不可测的宁静中成就自身。”③

费边社成立不久,罗素同其核心成员韦伯夫妇(SidneyandBeatriceWebb)、萧伯纳(BernardShaw)、威尔斯(HerbertWells)、柯尔(GeorgeCole)等交往甚密。1902年,罗素成为韦伯夫妇创立的社会改革圆桌会成员。但是,罗素反对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思想,指责费边社成员“放弃宣传革命,背弃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④。罗素的社会主义研究始于他对德国社会民主运动的考察。罗素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德国的社会民主》讨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德国遇到的问题。那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是激进的革命者,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艰难争取着选票,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德国人来说还遥遥无期。罗素站在自由主义立场,集中批评德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罗素认为,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制度设计者。马克思重视国家和平,担忧阶级分化,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德国政治。但是,马克思设计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罗素提出了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表示异议的三条理由:(1)恩格斯夸大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忠实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他们对待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解是高度一致的。罗素概括了恩格斯有关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见解:“我们德意志社会主义者有着令人称羡的血统,既来自于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也得益于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德意志工人运动是德国经典哲学的继承者”⑤。其中,恩格斯有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讨论主要见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文。恩格斯在那里写道:“后来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所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⑥“德意志工人运动是德国经典哲学的继承者”则出自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⑦。罗素认为,按照恩格斯的见解,“社会民主党不只是一个政党,社会民主也不只是一种经济理论,它是一种有关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完全自足的哲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宗教或伦理学。”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期望显然带有太多理想主义色彩。(2)马克思在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中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站不住脚。(3)马克思有关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时间的观点也值得商榷。罗素认为,马克思无法解释现实市场中资本家因竞争而降低价格的举措。关于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的关系,李嘉图给出了比马克思更好的答案。李嘉图认为,价值由劳动时间来衡量,不过产品的价值除了利润之外还包括工资,而工资是依照劳动时间来规定的。罗素认为,马克思理论就上面三点无法自圆其说,其继承者的曲解将导致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无法克服的理论软肋。即使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893年的大选中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在罗素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这个阶段,罗素不仅反对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思想,而且批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罗素站在正统自由主义立场来批判社会主义理论史,难免片面而浅薄。罗素后来解释道:“那时的自己太过年轻,还认识不到一旦他们(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政党———引者)获得政权会变成什么样子。”⑨实际上,罗素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判断失误,除了年轻的缘故,更是其立场使然。这种立场后来构成其一生政治思想的主调,就是以改良而非革命、以和平而非暴力来解决所有社会矛盾和冲突。

2.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持者。假如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罗素很可能继续其纯粹哲学研究。战争的持续激发了罗素对和平的渴望。他的研究重心从数理哲学转到政治事务中来。罗素不得不承认,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自由主义已经走向终结,资本主义已经走向没落,传统政治思想无力指导人类社会的政治前景,世界需要更合时宜的政治思想来帮助现代西方国家走出资本主义的黑暗。罗素赞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未来的判断———资本主义溃败是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印证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国家被最有权力的人所控制,他们的目标不是保护每个人的利益,而是利用战争扩大自己的权力。罗素赞同马克思的主张,强调“资本主义和工资制度必须被废除;它们是吞噬世界生命的两大怪兽”⑩。资本主义僵化的政治制度与不公正的经济制度将导致人民生活困顿,社会失去活力。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未来都不属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无力处理现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人类想要走上自由之路,必须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罪恶。罗素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国际战争和资本主义导致社会衰落相反,社会主义在对抗不合理资本主义制度中走向繁荣。罗素认为,有必要重新考察战前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社会主义流派在战争中的变化,运用社会主义重构衰落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不同的社会主义者对如何运用民主制度实现自由有不同构想,他们都在为消除特权和人为不平等而努力。这些努力符合罗素的预期。在权衡社会主义诸流派利弊之后,罗素对基尔特社会主义情有独钟,声称“我们所提倡的是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正统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地方在于它更偏向无政府主义。”輯訛輥基尔特社会主义起源于英国,主张“工人直接控制财富生产的手段,包括工艺、职业和社区组织,通过把所有工人(管理人员、体力劳工和文书)统一安排在每个生产机构中,依照生产线组织起来,局部的社区将控制决定财富生产的所有方面”輰訛輥。它“要求完全自治的政府,主张产业归国家所有,工会组织运用民主原则实现工人联合,防止暴虐的官僚主义滋长”輱訛輥。罗素青睐基尔特社会主义,渴望将它和无政府主义结合起来。罗素确信,“最好的制度接近于克鲁泡特金所倡导的那一种,这种制度由于采纳了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而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輲訛輥罗素与其他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不同的是,罗素没有指出在基尔特社会主义原则下实践民主制的方式,而是给出了包括义务教育、降低工作时间、调整薪资、保护妇女儿童、保持政府与法律在内的具体建议。罗素不仅对社会主义理论抱有希望,而且直接参与了社会主义实践。1914年,罗素宣布加入工党,公开支持社会主义运动。工党是工会组织、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的联盟,是“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时代的产物,主要反对战争的过大支出”輳訛輥。罗素和社会主义作家威尔斯为工党摇旗呐喊,成为最热忱的社会主义者。工党关注工人阶级的自由,建设自由正义的社会,它将克服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保证战后的和平。罗素将民主、反战、反帝国主义和反教权主义等原则注入工党,丰富工党的政策理论,以期在大选中获得更多支持。

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爆发之后,罗素对社会主义的热情达到顶峰。他为美国的《解放者》(Liberator)杂志撰写了题为“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理念”的文章,支持俄国政府,表达对俄国政府的信心。他宣称,“我属于这样一批人———他们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之下,已从自由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不是因为我不再崇尚自由主义的许多理想,而是由于我看到这些理想的实现空间很小,唯一的实现办法是对社会的经济制度进行彻底改造。”輴訛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在“不吞并不赔款”基础上结束战争,愿意和彼得格勒苏维埃一起,致力于促进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这些做法让社会主义者相信,一种新生活已经诞生,人类已经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从理论上看,俄国完美地将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了起来,完美地体现了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俄国革命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人类信仰,这完全符合罗素想要运用他的政治哲学达到的效果。1917年之后,罗素讨论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实践上,取代了原本对社会主义的探讨。他参加了庆祝俄国革命的许多活动和集会,发表社会主义民主和自由演讲,称赞俄国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英勇的事迹之一……比法国大革命更加重要”輵訛輥,是“一种楷模”輶訛輥。他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视为全新的社会发展路径,是一种与没落的资本主义道路完全不同的新选项。令人意外的是,1919年的俄国之行让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3.作为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反对者。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成功赋予社会主义以新含义。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而且成为一种实在的政治制度。布尔什维克革命将社会主义运动推向高潮,令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兴奋不已。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胜利被称作社会主义理论首先付诸实践的结果。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罗素怀抱着对社会主义的期待来到俄国,但是俄国社会主义实践让罗素希望破灭。俄国的社会现实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罗素对布尔什维克的热情开始减退。他形容布尔什维克政权“充斥着实利主义,对爱情、美丽和富于冲动的生活漠不关心”,“农民受到市民的专制统治,艺术家受到艺术俗人的专制统治,亚洲人受到西方人的专制统治”輷訛輥。这个政权是“丑恶而残暴的,但是它充满了建设的活力,相信它正在创造的东西的价值”輮訛輦。罗素虽有不安的怀疑,但是还没有失去乐观的态度。他表示,社会建设初期难免出现问题,虽然布尔什维克政权令人沉闷,但是新社会建好之后,布尔什维克将赋予它新的灵魂。“在政治上,只有当他们的方法看似偏离他们自己的政治理想时,我才批评他们。”輯訛輦但是,在见到布尔什维克领袖之后,罗素再也乐观不起来。罗素认为,列宁站在狭隘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立场,拒绝他提出的所有社会主义建议,拒绝吸收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成果,认为工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党派一文不值,声称“只有通过全世界革命废除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輰訛輦。在俄国其他地方的游历中,罗素对苏联人民的普遍贫困生活感到震惊,对这场诞生在饥饿和封锁中的革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革命的指导表示严重怀疑。布尔什维克的魔力不输于任何传统教派,它许诺打破阶级分化,打破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结束经济奴役,建立所有人通过工作达到自我实现的世界。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罗素对布尔什维克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认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布尔什维克都是失败的。去俄国之前,罗素以为会看到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代议制政府新实验,结果,他看到新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旧式俄国帝制的残忍和冷酷。布尔什维克将产生极其糟糕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还要危险。罗素在1920年完成的《布尔什维克: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经看不到他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发生变化。他表示,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但是其他社会主义可能比资本主义还要糟糕。在革命胜利年代,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已经被划上等号,罗素对布尔什维克的厌恶令他远离了社会主义阵营。在罗素看来,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一样,都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布尔什维克派主张通过流血革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罗素不能接受的。

二、罗素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们对社会主义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支持者视布尔什维克为楷模,反对者则视之为洪水猛兽。罗素将布尔什维克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的未来严格区别开来。俄国革命爆发之时,罗素一度狂热支持那场革命,但是经过实地考察,他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支持革命转向批评革命,罗素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不应该是阶级革命,而应该是国家工业化和公民教育。民主社会主义比革命社会主义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罗素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不能依托布尔什维克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只是社会主义道路之一,而不能等同于整个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罗素在《工业文明的前景》中宣称,布尔什维克“企图在一个尚未触及资本主义实业的国家建立共产主义”。罗素在1920年访华时贬损布尔什维克革命,呼吁中国社会主义者不要对布尔什维克革命抱有过高期待,警示中国人看清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失败之处。实际上,罗素厌恶的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而是俄国布尔什维克自缚双手,不肯规避国家社会主义的缺陷,导致俄国社会发展偏离国家社会主义的既定目标。爱因斯坦是罗素的和平盟友,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解与罗素十分接近。爱因斯坦认为,无论从经济情况还是法律来判断,目前的社会尚没有摆脱托斯丹•凡勃仑(ThorsteinVeblen)所说的人类进步的掠夺阶段,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将是“克服和超越人类进步的掠夺阶段”,进入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新阶段。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好的选择。罗素希望其他人像自己一样看到布尔什维克的局限,转向社会主义的其他道路。社会主义的未来不应该像俄国那样曲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无法避免国家社会主义的缺陷。罗素对社会主义的热情缩小到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推崇。他希望,基尔特社会主义不要被布尔什维克呼声所淹没。在20世纪40年代基尔特社会主义不再流行的情形下,罗素仍然在《自由之路》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基尔特社会主义对我来说仍然是优秀的计划,我希望可以看到它的复兴。”

罗素相信,必然有一种社会主义会解决人类社会的难题,它既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经过几十年发展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最优成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讨论这种社会主义理论的形式。他提出了评判社会主义流派是否优秀的两个标准:(1)节制权力。权力是政治学的元概念,人天生偏好权力,对权力的欲望永无止境。罗素认为,“偏好权力是产生社会科学必须研究的那些社会变革的主要动机”,当权力运用于国家时,想要避免产生极端专制的流弊,必须将权力分配给尽可能多的人。罗素对许多社会主义流派的权力制约方式感到不满,他既担心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赋予国家过大的权力,又担心工团主义为了达成废除国家的目标,构建出另一种强大的权力来对抗现有的国家力量,无政府主义者废除一切权威的愿望目前亦不可行,因为“诸如和平与战争、关税征收、卫生防疫、禁毒、保证公平的分配制度等等事务,要是在一个没有中央政府的社会里是很难办好的”。(2)重视民主。民主涉及权力的再分配,是阻止暴政的最重要方法。重要的社会主义流派对民主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罗素的期望:“正统社会主义者在政府范围内满足于议会民主制,认为出现在当前这种宪法形式里的恶将随着资本主义的消失而消失。另一方面,无政府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反对整个议会制度,主张应有不同办法处理共同体的政治事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步入工业发达、科学进步而理性衰落的时代,若要保证英国社会和平发展,就必须控制资本对权力的欲望,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民主保证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有限度的自由,这样的政府就是民主政府。伯恩斯认为,罗素真正渴望的是“民主制度限制下的社会主义。但是,如果民主与社会主义二者不可得兼而要他在二者中间接受其一,那么,他的选择是民主制度,即使它和有缺陷的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罗素开始倾向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Socialism),以契合良好社会主义的标准。罗素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无论有意地,还是无意地,谁要是削弱对民主政府的尊敬,那么他正在增进的,是法西斯主义的可能性,而不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因此,如果社会主义失去民主,那么真正的社会主义将不复存在,直接堕落为法西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空想乌托邦和革命派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力图实现民主制和社会主义的联盟。它以自由为目标,致力于削减国家权力,将国家权力尽可能让渡给民间团体和自治机关,在公共组织和个人自由之间达到最优平衡。社会主义注重务实的社会建设,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服务,通过温和改良走向社会主义。罗素和拉斯基(HaroldLaski)和霍布豪斯(LeonardHobhouse)一同成为民主派社会主义者的先行者。罗素警告说,人类社会不能全盘接受某一学说,不管是国家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是如此。每个学说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我们应当谨慎运用所有学说的优势来对未来社会做出贡献。他提醒狂热的支持者吸取自由主义走向终结的教训,正视社会主义的缺陷,纠正社会主义理论的不足,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进而服务人类社会。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发展中逐渐放弃民主,产生了专制的特征,这是后来的社会主义者要极力避免的。他警告人们不可过度迷恋社会主义,而忽视人类社会追求的善。罗素在《自传》中写道,“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自由派、社会主义者或和平主义者,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三者都不是”。在1923年完成《工业文明的愿景》之后,罗素不再撰写单独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讨论人类社会的未来。罗素将社会主义置于宏大背景中,真切改变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影响当代政治的走向。罗素对马克思的以下见解并不表示异议:“社会主义一旦建成,会比以往的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罗素在“改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极化的紧张局势,反战运动及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从讨论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公共知识分子蜕变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1950年,因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追求人道主义精神和思想自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他获得那项殊荣的因素之一。

三、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局限与贡献

艾伦•瑞恩称罗素为“爱恨交加的社会主义者”(anambivalentsocialist)輲訛輧,对20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思。罗素关心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这种关心使他兼具社会主义批评者和支持者的矛盾身份,实事求是地讨论社会主义流派的利弊,而不是盲目遵从某种社会主义理论。他既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者。他既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诸流派的发展,讨论了社会主义要避免的错误,又不属于任何一支社会主义流派,与国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都保持相当的距离。尽管他青睐基尔特社会主义,但他未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必要阶段。在罗素眼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失败的,但他仍然坚信,俄国社会主义的失败仅仅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失败,其他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将会蓬勃兴起。在社会主义思想领域,罗素主要是一个批判者而不是建设者。他不像传统政治思想家那样从政治思想史出发来细数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不管是基尔特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不是他的首创。韦伯夫人表示,“罗素可能是成功的文学家,但我怀疑他作为思想家的价值,我确信,他无法了解爱与被爱的幸福,也无法理解建设性工作的平静。”輳訛輧麦克吉尔(V.McGill)这样评价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罗素对人性缺乏信任,认为无政府主义和社团主义都不是实际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他对改良资本主义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都不抱希望。因为对他来说,这两种制度都意味着权力的扩张,并将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所以,罗素的人类情感理论只能让他摇摆于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和无法实践的解决方案之间。”杜威(JohnDewey)同样认为,“罗素在社会主义方面没有什么独立的见解,只是折中各派社会主义主张,略加选择而已。”

社会主义理论是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理论需要经过不断的辩论、发展、试错和实践检验,才能实现进步。就社会主义理论来说,罗素将社会主义理论回归本身,既排除了支持者为社会主义套上宗教般神圣外衣的狂热,又排除了反对者故意曲解、误读甚至妖魔化社会主义理论的做法。这种理论回归理论的尝试在意识形态纷争年代显得尤其珍贵。他以长远眼光来衡量社会主义,批判社会主义众多流派的错漏,督促社会主义者重新审查社会主义理论的疏漏之处,避免在实践中达不到预期效果,使人类社会蒙受损失。他指出,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内涵,这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在他的努力下,社会主义成为开放且有包容力的理论体系。罗素在道义上赞成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主张,认为马克思学说并不缺乏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他后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同马克思在政治立场上的一致性:“虽然许多人仍旧真心信仰人类平等和理论上的民主,但是现代人的想象力受到了十九世纪时根本不民主的工业体制所促成的社会组织型式的深刻影响。……在哲学家当中,尼采恬不知耻地站在少数人一边,马克思则衷心诚意地站在多数人一边。”罗素主张不同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希望细化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罗素强调,社会主义的未来是一个复杂问题,没有既定答案,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可盲目崇拜或模仿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完善的终极制度,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框架体系,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业发展和民主程度有弹性地填充其内涵。通向自由之路不是选择某条社会主义道路那么简单,而是要和那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教育情况、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因素相结合。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滑入低谷,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甚至宣称:“自由民主制度战胜了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意识形态,战胜了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合法性”。尽管罗素的多元论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近一个世纪之前,但是它为保持社会主义活力提出了建议:社会主义不必固守马克思的理论或布尔什维克的实践,应该将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的多元发展,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总之,社会制度变革是一个持久而缓慢的过程,社会主义不凭一朝一夕的得失来决定胜负。假如人们在十月革命胜利时就宣告社会主义胜利,或者,假如人们在苏联垮台时就宣称社会主义失败,那么他们既误解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性、广袤性和全面性,又歪曲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多样性、曲折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还很年轻,无论是其理论、实践,还是制度,都莫不如此。就此而言,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它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像他的一般哲学理论一样,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认真对待。最后,我们相信,罗素将赞同美国哲学家罗蒂对《共产党宣言》的如下评价,我们以它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们现代人胜过古代人———无论异教徒还是基督徒———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想象一个现世的乌托邦。欧洲和北美在18世纪和19世纪经历了人类希望中心的重大转变:从永世转向未来,从如何赢得上帝恩宠的冥想转向如何为后代的幸福制订计划。就是说,不用借助于非人类力量,也能使人类的未来不同于人类的过去。这一见解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出色表达。

作者:曹晗蓉 张国清 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2016年第五期

内容提要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政治思想家就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道路展开争论。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作为社会主义同情者加入了那场争论。他在理论上支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在实践上批评俄国革命,指出革命不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唯一选项。通向社会主义存在多条路径,不同国家各有其最优方案,除了革命之外还有其他更多更好选项。罗素对社会主义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有过多次反复。他先从社会主义运动的批评者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者,又从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者变为批判者,最终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倡导者。罗素主张,社会主义社会应当约束权力、重视民主和关注民生。虽然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批判性有余而建设性不足,但是它对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伯特兰•罗素;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革命;民主;民生

人类社会进步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许多社会主义者相信,人类社会将通过像俄国革命那样充满暴力而激进的方式,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另一些社会主义者则认为,虽然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前者必定取代后者,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线性的,革命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路径。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后一种社会主义发展观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为保持社会主义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在20世纪初持有如此观点的现代英国政治思想家。罗素从来都不是只愿意呆在书斋或学院的理论哲学家,而是把世界范围的社会政治问题置于哲学思考核心位置的、高度关切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政治事务的实践哲学家。19世纪末,青年罗素开始关注马克思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1895年秋,罗素到柏林研究德国社会民主运动,与德国社会主义者多有交往。1896年,他发表第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德国社会民主》(GermanSocialDemoc-racy,1896),关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连续发表《社会重建原则》(PrinciplesofSocialReconstruction,1916)、《政治理想》(PoliticalIdeals,1917)和《通向自由之路》(ProposedRoadstoFreedom,1918)三本著作,讨论一战结束后的社会重建,探讨社会主义和人类未来的关系。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罗素介入了关于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否人类社会发展必然道路的争论。1919年,罗素加入英国政府官方代表团前往俄国了解革命进展,研究革命之后俄国的工业、经济和政治。在考察俄国过程中,罗素同革命领袖列宁等有过直接接触,并对革命提出批评建议。俄国之行改变了罗素对待革命的看法。他相信,通往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有多条道路,即使俄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它仍然面临权力过于集中、人民民主难以实现和人民普遍贫困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权力、民主和民生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将丧失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吸引力。

1920年10月12日,罗素乘坐“波多”号轮船在上海登陆,开始对中国为期10个月的学术访问。在与中国知识界的接触过程中,罗素表示理论上赞成社会主义,但批评俄国革命政权的种种弊端,对社会主义革命采取理论上肯定和实践上否定的策略,认为工业化、教育和民主将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和改良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政治主张,一度被捧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导师”。但是,罗素的见解受到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的批评。陈独秀专门给罗素写信,表达对他的不满和失望,认为罗素开错了解决中国政治社会问题的药方。那封信发表在1920年12月1日的《新青年》上,其全文如下:罗素先生,中国人底知识方面物质方面都这样不发达,所以有心改造中国之人都早已感觉着发展教育及工业是顶重要的事,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达教育及工业,或是用社会主义?我个人的意见,以为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幸而我们中国此时才创造教育、工业在资本制度还未发达的时候,正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本底错路。但是近来中国有些资本家的政党的机关报屡次称赞你主张:中国第一宜讲教育,第二宜开发实业,不必提倡‘社会主义’。我们不知道这话真是你说的,还是别人弄错了呢?我想这件事关系中国改造之方针很重要,倘是别人弄错了,你最好是声明一下,免得贻误中国人,并免得进步的中国人对你失望。罗素访华期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处于高潮阶段,他的中国社会改良主张温和而冷静,但是没有讨得中国激进主义者的欢喜。在那封信中,陈独秀明确指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两条可能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的道路。陈独秀显然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陈独秀否定了罗素的政治建议。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大大超出了罗素的预期,罗素的政治主张很快被现代中国革命浪潮所淹没。但是,像杜威一样,罗素毕竟是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与杜威不同的是,罗素对社会主义革命曾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只是在实地考察俄国革命之后其态度才急转直下,成为一个冷静的批评者。寻求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揭示罗素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由热到冷的原因,不仅具有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价值,而且具有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价值。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此考察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回应和评价罗素有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多元路径的见解。

一、罗素对待社会主义运动的矛盾心理

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既与其个人政治思想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其所处时代发生的一些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紧密相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罗素既关注学院哲学,探讨数理哲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纯粹哲学问题,又关注社会政治实践,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主义的讨论和其他政治活动。俄国十月革命对罗素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决定性影响。但是,他对社会主义总是摇摆不定,一会儿同情,一会儿批评,一会儿支持,一会儿反对,经历了多次反复,表现出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1.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批评者。19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者在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试图将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政治社会改革中去,解决尖锐的政治社会问题。与欧洲大陆不同,英国有着深厚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不太适合社会主义的成长发育。尽管如此,社会主义作为新兴政治思潮在英国蔓延开来。1883年,英国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FabianSociety)成立,它由社会主义者组成。他们致力于“重新建构社会,将土地和产业资本从个人和阶级所有权中解放出来,保护他们在共同体中享有的普遍利益”①。费边社“既要探讨社会主义原理用什么方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政治问题,又要探讨社会主义原理用什么方式来讨论作为政治理论而非实际政治的未来问题”②。费边社改造了马克思理论,使之适应英国政治,对革命作了不同解释,认为革命不是暴力,而是对制度的彻底改造;革命者是支持如此改造的人。拉斯基表示,“细枝末节的改革往往伴随大规模流血牺牲,而革命将在深不可测的宁静中成就自身。”③

费边社成立不久,罗素同其核心成员韦伯夫妇(SidneyandBeatriceWebb)、萧伯纳(BernardShaw)、威尔斯(HerbertWells)、柯尔(GeorgeCole)等交往甚密。1902年,罗素成为韦伯夫妇创立的社会改革圆桌会成员。但是,罗素反对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思想,指责费边社成员“放弃宣传革命,背弃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④。罗素的社会主义研究始于他对德国社会民主运动的考察。罗素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德国的社会民主》讨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德国遇到的问题。那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是激进的革命者,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艰难争取着选票,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德国人来说还遥遥无期。罗素站在自由主义立场,集中批评德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罗素认为,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制度设计者。马克思重视国家和平,担忧阶级分化,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德国政治。但是,马克思设计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罗素提出了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表示异议的三条理由:(1)恩格斯夸大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忠实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他们对待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解是高度一致的。罗素概括了恩格斯有关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见解:“我们德意志社会主义者有着令人称羡的血统,既来自于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也得益于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德意志工人运动是德国经典哲学的继承者”⑤。其中,恩格斯有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讨论主要见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文。恩格斯在那里写道:“后来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所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⑥“德意志工人运动是德国经典哲学的继承者”则出自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⑦。罗素认为,按照恩格斯的见解,“社会民主党不只是一个政党,社会民主也不只是一种经济理论,它是一种有关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完全自足的哲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宗教或伦理学。”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期望显然带有太多理想主义色彩。(2)马克思在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中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站不住脚。(3)马克思有关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时间的观点也值得商榷。罗素认为,马克思无法解释现实市场中资本家因竞争而降低价格的举措。关于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的关系,李嘉图给出了比马克思更好的答案。李嘉图认为,价值由劳动时间来衡量,,不过产品的价值除了利润之外还包括工资,而工资是依照劳动时间来规定的。罗素认为,马克思理论就上面三点无法自圆其说,其继承者的曲解将导致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无法克服的理论软肋。即使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893年的大选中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在罗素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这个阶段,罗素不仅反对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思想,而且批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罗素站在正统自由主义立场来批判社会主义理论史,难免片面而浅薄。罗素后来解释道:“那时的自己太过年轻,还认识不到一旦他们(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政党———引者)获得政权会变成什么样子。”⑨实际上,罗素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判断失误,除了年轻的缘故,更是其立场使然。这种立场后来构成其一生政治思想的主调,就是以改良而非革命、以和平而非暴力来解决所有社会矛盾和冲突。

2.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持者。假如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罗素很可能继续其纯粹哲学研究。战争的持续激发了罗素对和平的渴望。他的研究重心从数理哲学转到政治事务中来。罗素不得不承认,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自由主义已经走向终结,资本主义已经走向没落,传统政治思想无力指导人类社会的政治前景,世界需要更合时宜的政治思想来帮助现代西方国家走出资本主义的黑暗。罗素赞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未来的判断———资本主义溃败是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印证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国家被最有权力的人所控制,他们的目标不是保护每个人的利益,而是利用战争扩大自己的权力。罗素赞同马克思的主张,强调“资本主义和工资制度必须被废除;它们是吞噬世界生命的两大怪兽”⑩。资本主义僵化的政治制度与不公正的经济制度将导致人民生活困顿,社会失去活力。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未来都不属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无力处理现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人类想要走上自由之路,必须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罪恶。罗素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国际战争和资本主义导致社会衰落相反,社会主义在对抗不合理资本主义制度中走向繁荣。罗素认为,有必要重新考察战前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社会主义流派在战争中的变化,运用社会主义重构衰落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不同的社会主义者对如何运用民主制度实现自由有不同构想,他们都在为消除特权和人为不平等而努力。这些努力符合罗素的预期。在权衡社会主义诸流派利弊之后,罗素对基尔特社会主义情有独钟,声称“我们所提倡的是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正统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地方在于它更偏向无政府主义。”輯訛輥基尔特社会主义起源于英国,主张“工人直接控制财富生产的手段,包括工艺、职业和社区组织,通过把所有工人(管理人员、体力劳工和文书)统一安排在每个生产机构中,依照生产线组织起来,局部的社区将控制决定财富生产的所有方面”輰訛輥。它“要求完全自治的政府,主张产业归国家所有,工会组织运用民主原则实现工人联合,防止暴虐的官僚主义滋长”輱訛輥。罗素青睐基尔特社会主义,渴望将它和无政府主义结合起来。罗素确信,“最好的制度接近于克鲁泡特金所倡导的那一种,这种制度由于采纳了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而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輲訛輥罗素与其他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不同的是,罗素没有指出在基尔特社会主义原则下实践民主制的方式,而是给出了包括义务教育、降低工作时间、调整薪资、保护妇女儿童、保持政府与法律在内的具体建议。罗素不仅对社会主义理论抱有希望,而且直接参与了社会主义实践。1914年,罗素宣布加入工党,公开支持社会主义运动。工党是工会组织、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的联盟,是“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时代的产物,主要反对战争的过大支出”輳訛輥。罗素和社会主义作家威尔斯为工党摇旗呐喊,成为最热忱的社会主义者。工党关注工人阶级的自由,建设自由正义的社会,它将克服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保证战后的和平。罗素将民主、反战、反帝国主义和反教权主义等原则注入工党,丰富工党的政策理论,以期在大选中获得更多支持。

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爆发之后,罗素对社会主义的热情达到顶峰。他为美国的《解放者》(Liberator)杂志撰写了题为“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理念”的文章,支持俄国政府,表达对俄国政府的信心。他宣称,“我属于这样一批人———他们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之下,已从自由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不是因为我不再崇尚自由主义的许多理想,而是由于我看到这些理想的实现空间很小,唯一的实现办法是对社会的经济制度进行彻底改造。”輴訛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在“不吞并不赔款”基础上结束战争,愿意和彼得格勒苏维埃一起,致力于促进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这些做法让社会主义者相信,一种新生活已经诞生,人类已经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从理论上看,俄国完美地将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了起来,完美地体现了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俄国革命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人类信仰,这完全符合罗素想要运用他的政治哲学达到的效果。1917年之后,罗素讨论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实践上,取代了原本对社会主义的探讨。他参加了庆祝俄国革命的许多活动和集会,发表社会主义民主和自由演讲,称赞俄国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英勇的事迹之一……比法国大革命更加重要”輵訛輥,是“一种楷模”輶訛輥。他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视为全新的社会发展路径,是一种与没落的资本主义道路完全不同的新选项。令人意外的是,1919年的俄国之行让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3.作为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反对者。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成功赋予社会主义以新含义。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而且成为一种实在的政治制度。布尔什维克革命将社会主义运动推向高潮,令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兴奋不已。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胜利被称作社会主义理论首先付诸实践的结果。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罗素怀抱着对社会主义的期待来到俄国,但是俄国社会主义实践让罗素希望破灭。俄国的社会现实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罗素对布尔什维克的热情开始减退。他形容布尔什维克政权“充斥着实利主义,对爱情、美丽和富于冲动的生活漠不关心”,“农民受到市民的专制统治,艺术家受到艺术俗人的专制统治,亚洲人受到西方人的专制统治”輷訛輥。这个政权是“丑恶而残暴的,但是它充满了建设的活力,相信它正在创造的东西的价值”輮訛輦。罗素虽有不安的怀疑,但是还没有失去乐观的态度。他表示,社会建设初期难免出现问题,虽然布尔什维克政权令人沉闷,但是新社会建好之后,布尔什维克将赋予它新的灵魂。“在政治上,只有当他们的方法看似偏离他们自己的政治理想时,我才批评他们。”輯訛輦但是,在见到布尔什维克领袖之后,罗素再也乐观不起来。罗素认为,列宁站在狭隘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立场,拒绝他提出的所有社会主义建议,拒绝吸收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成果,认为工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党派一文不值,声称“只有通过全世界革命废除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輰訛輦。在俄国其他地方的游历中,罗素对苏联人民的普遍贫困生活感到震惊,对这场诞生在饥饿和封锁中的革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革命的指导表示严重怀疑。布尔什维克的魔力不输于任何传统教派,它许诺打破阶级分化,打破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结束经济奴役,建立所有人通过工作达到自我实现的世界。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罗素对布尔什维克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认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布尔什维克都是失败的。去俄国之前,罗素以为会看到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代议制政府新实验,结果,他看到新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旧式俄国帝制的残忍和冷酷。布尔什维克将产生极其糟糕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还要危险。罗素在1920年完成的《布尔什维克: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经看不到他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发生变化。他表示,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但是其他社会主义可能比资本主义还要糟糕。在革命胜利年代,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已经被划上等号,罗素对布尔什维克的厌恶令他远离了社会主义阵营。在罗素看来,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一样,都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布尔什维克派主张通过流血革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罗素不能接受的。

二、罗素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们对社会主义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支持者视布尔什维克为楷模,反对者则视之为洪水猛兽。罗素将布尔什维克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的未来严格区别开来。俄国革命爆发之时,罗素一度狂热支持那场革命,但是经过实地考察,他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支持革命转向批评革命,罗素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不应该是阶级革命,而应该是国家工业化和公民教育。民主社会主义比革命社会主义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罗素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不能依托布尔什维克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只是社会主义道路之一,而不能等同于整个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罗素在《工业文明的前景》中宣称,布尔什维克“企图在一个尚未触及资本主义实业的国家建立共产主义”。罗素在1920年访华时贬损布尔什维克革命,呼吁中国社会主义者不要对布尔什维克革命抱有过高期待,警示中国人看清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失败之处。实际上,罗素厌恶的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而是俄国布尔什维克自缚双手,不肯规避国家社会主义的缺陷,导致俄国社会发展偏离国家社会主义的既定目标。爱因斯坦是罗素的和平盟友,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解与罗素十分接近。爱因斯坦认为,无论从经济情况还是法律来判断,目前的社会尚没有摆脱托斯丹•凡勃仑(ThorsteinVeblen)所说的人类进步的掠夺阶段,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将是“克服和超越人类进步的掠夺阶段”,进入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新阶段。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好的选择。罗素希望其他人像自己一样看到布尔什维克的局限,转向社会主义的其他道路。社会主义的未来不应该像俄国那样曲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无法避免国家社会主义的缺陷。罗素对社会主义的热情缩小到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推崇。他希望,基尔特社会主义不要被布尔什维克呼声所淹没。在20世纪40年代基尔特社会主义不再流行的情形下,罗素仍然在《自由之路》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基尔特社会主义对我来说仍然是优秀的计划,我希望可以看到它的复兴。”

罗素相信,必然有一种社会主义会解决人类社会的难题,它既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经过几十年发展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最优成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讨论这种社会主义理论的形式。他提出了评判社会主义流派是否优秀的两个标准:(1)节制权力。权力是政治学的元概念,人天生偏好权力,对权力的欲望永无止境。罗素认为,“偏好权力是产生社会科学必须研究的那些社会变革的主要动机”,当权力运用于国家时,想要避免产生极端专制的流弊,必须将权力分配给尽可能多的人。罗素对许多社会主义流派的权力制约方式感到不满,他既担心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赋予国家过大的权力,又担心工团主义为了达成废除国家的目标,构建出另一种强大的权力来对抗现有的国家力量,无政府主义者废除一切权威的愿望目前亦不可行,因为“诸如和平与战争、关税征收、卫生防疫、禁毒、保证公平的分配制度等等事务,要是在一个没有中央政府的社会里是很难办好的”。(2)重视民主。民主涉及权力的再分配,是阻止暴政的最重要方法。重要的社会主义流派对民主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罗素的期望:“正统社会主义者在政府范围内满足于议会民主制,认为出现在当前这种宪法形式里的恶将随着资本主义的消失而消失。另一方面,无政府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反对整个议会制度,主张应有不同办法处理共同体的政治事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步入工业发达、科学进步而理性衰落的时代,若要保证英国社会和平发展,就必须控制资本对权力的欲望,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民主保证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有限度的自由,这样的政府就是民主政府。伯恩斯认为,罗素真正渴望的是“民主制度限制下的社会主义。但是,如果民主与社会主义二者不可得兼而要他在二者中间接受其一,那么,他的选择是民主制度,即使它和有缺陷的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罗素开始倾向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Socialism),以契合良好社会主义的标准。罗素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无论有意地,还是无意地,谁要是削弱对民主政府的尊敬,那么他正在增进的,是法西斯主义的可能性,而不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因此,如果社会主义失去民主,那么真正的社会主义将不复存在,直接堕落为法西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空想乌托邦和革命派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力图实现民主制和社会主义的联盟。它以自由为目标,致力于削减国家权力,将国家权力尽可能让渡给民间团体和自治机关,在公共组织和个人自由之间达到最优平衡。社会主义注重务实的社会建设,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服务,通过温和改良走向社会主义。罗素和拉斯基(HaroldLaski)和霍布豪斯(LeonardHobhouse)一同成为民主派社会主义者的先行者。罗素警告说,人类社会不能全盘接受某一学说,不管是国家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是如此。每个学说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我们应当谨慎运用所有学说的优势来对未来社会做出贡献。他提醒狂热的支持者吸取自由主义走向终结的教训,正视社会主义的缺陷,纠正社会主义理论的不足,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进而服务人类社会。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发展中逐渐放弃民主,产生了专制的特征,这是后来的社会主义者要极力避免的。他警告人们不可过度迷恋社会主义,而忽视人类社会追求的善。罗素在《自传》中写道,“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自由派、社会主义者或和平主义者,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三者都不是”。在1923年完成《工业文明的愿景》之后,罗素不再撰写单独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讨论人类社会的未来。罗素将社会主义置于宏大背景中,真切改变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影响当代政治的走向。罗素对马克思的以下见解并不表示异议:“社会主义一旦建成,会比以往的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罗素在“改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极化的紧张局势,反战运动及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从讨论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公共知识分子蜕变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1950年,因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追求人道主义精神和思想自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他获得那项殊荣的因素之一。

三、罗素社会主义思想的局限与贡献

艾伦•瑞恩称罗素为“爱恨交加的社会主义者”(anambivalentsocialist)輲訛輧,对20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思。罗素关心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这种关心使他兼具社会主义批评者和支持者的矛盾身份,实事求是地讨论社会主义流派的利弊,而不是盲目遵从某种社会主义理论。他既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者。他既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诸流派的发展,讨论了社会主义要避免的错误,又不属于任何一支社会主义流派,与国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都保持相当的距离。尽管他青睐基尔特社会主义,但他未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必要阶段。在罗素眼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失败的,但他仍然坚信,俄国社会主义的失败仅仅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失败,其他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将会蓬勃兴起。在社会主义思想领域,罗素主要是一个批判者而不是建设者。他不像传统政治思想家那样从政治思想史出发来细数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不管是基尔特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不是他的首创。韦伯夫人表示,“罗素可能是成功的文学家,但我怀疑他作为思想家的价值,我确信,他无法了解爱与被爱的幸福,也无法理解建设性工作的平静。”輳訛輧麦克吉尔(V.McGill)这样评价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罗素对人性缺乏信任,认为无政府主义和社团主义都不是实际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他对改良资本主义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都不抱希望。因为对他来说,这两种制度都意味着权力的扩张,并将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所以,罗素的人类情感理论只能让他摇摆于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和无法实践的解决方案之间。”杜威(JohnDewey)同样认为,“罗素在社会主义方面没有什么独立的见解,只是折中各派社会主义主张,略加选择而已。”

社会主义理论是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理论需要经过不断的辩论、发展、试错和实践检验,才能实现进步。就社会主义理论来说,罗素将社会主义理论回归本身,既排除了支持者为社会主义套上宗教般神圣外衣的狂热,又排除了反对者故意曲解、误读甚至妖魔化社会主义理论的做法。这种理论回归理论的尝试在意识形态纷争年代显得尤其珍贵。他以长远眼光来衡量社会主义,批判社会主义众多流派的错漏,督促社会主义者重新审查社会主义理论的疏漏之处,避免在实践中达不到预期效果,使人类社会蒙受损失。他指出,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内涵,这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在他的努力下,社会主义成为开放且有包容力的理论体系。罗素在道义上赞成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主张,认为马克思学说并不缺乏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他后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同马克思在政治立场上的一致性:“虽然许多人仍旧真心信仰人类平等和理论上的民主,但是现代人的想象力受到了十九世纪时根本不民主的工业体制所促成的社会组织型式的深刻影响。……在哲学家当中,尼采恬不知耻地站在少数人一边,马克思则衷心诚意地站在多数人一边。”罗素主张不同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希望细化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罗素强调,社会主义的未来是一个复杂问题,没有既定答案,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可盲目崇拜或模仿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完善的终极制度,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框架体系,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业发展和民主程度有弹性地填充其内涵。通向自由之路不是选择某条社会主义道路那么简单,而是要和那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教育情况、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因素相结合。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滑入低谷,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甚至宣称:“自由民主制度战胜了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意识形态,战胜了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合法性”。尽管罗素的多元论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近一个世纪之前,但是它为保持社会主义活力提出了建议:社会主义不必固守马克思的理论或布尔什维克的实践,应该将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的多元发展,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总之,社会制度变革是一个持久而缓慢的过程,社会主义不凭一朝一夕的得失来决定胜负。假如人们在十月革命胜利时就宣告社会主义胜利,或者,假如人们在苏联垮台时就宣称社会主义失败,那么他们既误解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性、广袤性和全面性,又歪曲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多样性、曲折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还很年轻,无论是其理论、实践,还是制度,都莫不如此。就此而言,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它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像他的一般哲学理论一样,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认真对待。最后,我们相信,罗素将赞同美国哲学家罗蒂对《共产党宣言》的如下评价,我们以它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们现代人胜过古代人———无论异教徒还是基督徒———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想象一个现世的乌托邦。欧洲和北美在18世纪和19世纪经历了人类希望中心的重大转变:从永世转向未来,从如何赢得上帝恩宠的冥想转向如何为后代的幸福制订计划。就是说,不用借助于非人类力量,也能使人类的未来不同于人类的过去。这一见解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出色表达。

作者:曹晗蓉 张国清 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责任编辑:杨雪    阅读:人次


  本文关键词: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172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