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学报》最新影响因子为0.573
本文关键词:江苏农业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6)》最新公布的国内各期刊的影响因子,《江苏农业学报》最新影响因子为0.573。
维普资讯
江苏农业科学
20 0 6年第 6期
为 62穗。杂粳组合中每株穗数最多的组合为珍 . 5/ R, 87,1 A L 1达 .穗 l个组合均多于恢复系和不育
() 2对恢复系恢复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对现有恢复系进行比较分析,查清主要恢复基因源,然后采用分
系珍 5。分蘖能力强和成穗率高是此类型组合的 A 一
子手段进行基因定位,并将所定位的基因与已发现
个重要特征。
2 7千粒重 .
基因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利用该类型材料提供理论依据;3利用分子辅助手段加快恢复系选育步伐, ()
对照3优 1千粒重为2 2 .,1 8 4~ 45g1个恢复系 千粒重最低为 2 ., 30g最高为 2 .。l个杂粳组 5 2g 1
采用 SR辅助技术加快强优恢复系的选育;4加 S () 太对现有优势组合的试验示范力度,以求早日在生
合千粒重最低为 2 ., 30g最高为 2 ., 70g有高于恢复 系的趋势。 2 8单株产量 .
产卜 .应用。 参考文献: [] 1王德正,守海,成整,王李等.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安徽农业科学, 0, () 1一l. J. 2 12 1: 0 9 2 5 []秀林, 2傅张强,曹静明.吉林省粳型杂交水稻研究现状及对策 [] J .吉林农业科学,0 5,0 2:7—2 20 3 ( )2 9
对照3 1单株产量为 3。~ 3 8,】优 8 0 0 3 . 1个恢 g复系单株产量最低为 1 . g最高为 3 .。1个 35, 0 0g 1杂粳组合中单株产量最低为 2 ., 0 4g最高组合为 4 . g都高于恢复系,, 72, 但与对照比仅有珍 5/ R、 AL1 珍 5/ R、 5/ R、 5/R、 5/R、 A L 4珍 A L 6珍 A L 7珍 A L 8珍
[] 3汤述翥,孙
叶,张宏根.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特性比较[] J.中
国水稻科学,0 5,9 6:2—5 6 20 1 ( )5 1 2 .
5/ R 0珍 5/ R l 7个组合单株产量高于目 A L1、 AL l等 前江苏省淮北地区正在推广种植的高产组合 3 优 l。 8
[] 4张爱国,徐乐斌,金宜祥,野败型粳三系配套及遗传机理的研等.究[ J安徽农业科学,03 3 ( ) 1 l . J 2 0,1 1: 7一 8
3小结与讨论
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组合的选育目
尚无成前 功范例。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手段,多种来源恢将复系的恢复基因聚合,尤其是将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相聚合选出了一批恢复系,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恢复系中部分恢复系对野败型细胞质粳稻不育系有良好恢复性,初步说明利用野败型细胞质粳稻不育系选育新型杂交粳稻是可行的。由于本试验供试杂
粳组合数量较多,但每组合种植群体较小,尚不能准确展现各组合的产量优势,因此对于强优势组合的 选育尚须做大量工作,对各组合结实率的稳定性也 需进一步试验。
工作中我们发现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受制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 1目前国内外从事 ()该项研究的单位少,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信息缺少交流;2对野败型细胞质恢复机理缺少研究;3由 () ()
于本研究涉及粳稻恢复系多,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对恢复基因的来源尚难以确定,尤其是缺少分子水平 研究手段对其进行深一步研究。
对于利用野败型细胞质选育杂交粳稻组合,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大新型细胞质 () 不育系转育力度,除了继续做好野败型粳型不育系 选育外,还可利用红莲型细胞质选育粳型不育系;
本文关键词:江苏农业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9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23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