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编辑部征稿启事
本文关键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编辑部征稿启事
作者:代写论文 来源:星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0-09-02 23:45:02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创办和发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是经文化部批准(后改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重新认定、批准),经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注册登记,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标准刊号:CN 42-1105/G8,ISSN 1000-520X。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59年创刊。创刊初期,定名为《体育学习》,不定期油印出版,院内发行。“文革”期间停刊。1976年复刊,刊名改为《武汉体育学院》,不定期油印或铅印出版,院内院外赠阅交流。1977年转为季刊,定期铅印出版,正式起名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注册登记后,刊号为湖北省期刊登记证第222号,公开发行。1986年,湖北省期刊整顿并重新登记,刊号为:湖北省期刊登记证第77号;同年,全国期刊统一登记注册,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05/G8;1997年采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520X。1999年经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双月刊,每单月底出版发行至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遵守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和法规;以政治质量为生命,以学术质量为主线,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的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创造和传递先进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科学信息,发现和培养体育学术人才,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体育强国服务为办刊宗旨。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始终站在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主要反映具有创新意义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既是武汉体育学院的学术“窗口”,也是国内外广大体育工作者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园地。刊载涉及体育领域各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体育自然科学兼容并蓄。常设重点栏目有:体育社会科学、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运动技术与训练、体育管理、运动心理、划船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创刊迄今已有44年的历史,是我国体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最早的刊物之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坚持以政治质量为生命,以学术质量为主线,以编辑质量为保障,严格执行《科技期刊规范化和标准化》标准。1992年、1996年、2000年三次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体育院校优秀学报,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优秀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核心库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在国内外体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和一定的知名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每逢单月底出版发行,大16开本、封面200克铜版纸彩色印刷、内芯80克高白纸胶印;封面、内文版式设计规范,朴实庄重,特色鲜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除光盘版发行以外,纸型版自办邮局发行,每期发行近3000册,遍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区的体育领域和高等院校图书馆,国外发行或赠阅的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越南等体育学院和体育科研机构。
2 编辑部的建立改革与发展业绩
(1) 编辑部的创建和历任领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从创办之日起,就成立了学报编辑室,后改为学报编辑部,隶属于科研处,第一任编辑部主任为谢琼桓同志,现任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学报编辑部脱离科研处后,改为院里直属单位,郭中兴副教授任编辑部主任,陈绍敏副编审任副主任。
1988年武汉体育学院机构改革,成立期刊社,叶成万副研究员任期刊社社长、总编辑,郑宝田副编审任副总编辑,康昌发副编审任期刊社办公室主任,陈绍敏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叶成万副研究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期刊社之后,何永康副教授任期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学报编辑部隶属期刊社。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1998]3号文件精神,编辑部隶属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未按文件精神直属院里领导,但期刊社社长叶成万副研究员,后任社长何永康副教授当时已兼任《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已兼任《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副主编,主编由主管院长徐家杰教授,孙汉超教授先后兼任。因此,实质上编辑部已在业务职能上隶属院直接管理,编辑部的职能能够充分地发挥。
2001年,我院对二级机构进行调整与改革,撤销了期刊社。学报编辑部与科研处合署办公。调整和成立了第5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
院长陈伟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副院长姚家新教授、康昌发编审任编委会副主任。副院长姚家新教授兼任主编,康昌发编审兼任副主编和编辑部主任。
李伟编辑任编辑部办公室主任,梅燕凌同志任编辑部资料室和发行部负责人。
康昌发编审、李泽波副编审、付志华编辑、李伟编辑任专职编辑。各不同学科的学者、专家、教授共计28人任兼职编辑,三名美国大学教授、博士兼任我院学报编委。
(2) 编辑部保证学报基本功能的体现成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既是武汉体育学院的学术“窗口”,也是我国体育学术研究和国际体育科学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为了及时准确地传播我院的学术研究成果,《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对我院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管理人员和研究生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体育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奥运会、亚运会攻关课题;院管课题;博士、硕士论文,择优优先审稿发表。对我院获国家体育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重点项目以及奥运会、亚运会金、银牌运动员的训练研究成果及时审稿择优发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仅近几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国内科技发明金、银、铜牌奖;奥运会、亚运会技术攻关奖、科技服务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奥运会、亚运会体育科学大会优秀论文奖;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优秀论文奖;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近百项。
(3) 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办刊理念,规划新的发展目标与成绩
学报编辑部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工作和不断转变办刊理念,重新认识学报功能,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行业管理办法,按照大学学报的发展规律,围绕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确立了“创名牌,创一流,创特色,出精品”的办刊理念,树立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刊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
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1999~2000年度湖北省社科期刊“迈向新世纪,促进新发展”专题优秀文章评奖中,我院学报虽属综合性体育学术理论期刊,体育社会科学只是我院学报的一个栏目,但在众多的重点社会科学期刊类优秀论文评奖中,我院学报有7篇论文获奖。谢雪峰教授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刍议》、孙汉超教授的《体育在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获二等奖;姚家新教授的《竞技战术与孙子兵法及其哲学、心理学基础》、张春华博士的《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余水清、江百龙、周兰萍同志的《武术奥运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欧阳柳青、孙汉超同志的《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文化学研究》、高雪峰教授的《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获三等奖。以上获奖论文,湖北省委宣传部向作者和责任编辑颁发了获奖证书。
2002年3月5日,《光明日报》第3版公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载量前20名排名结果,《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在文化、科学、体育三合一的综合类中榜上有名,排名18位,跃居全国体育院校学报之首。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对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加工整理,以期刊形式公开出版发行。多年来,《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时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作为重要参数。此次分类排名的类别设置参考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文化、科学、体育合为一类统计排名,涉及报刊数量为1544种,有全文被转载的报刊数量为592种,转载全文总量为2330篇,我院学报在全国体育院校学报排名中跃居第一,充分说明我院学报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反映了我院学报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 面对“入世”,尽快使我院《学报》步入国际化发展轨道,并取得显著成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现为: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或PЖ)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核心库收录期刊。
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国际最著名和最权威的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比如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数据库(ISI))很难收录体育类学报。但是,能否进入“世界六大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之中的美国CSA和俄罗斯的AJ,一直是中国体育科技期刊所追求的目标。为追求此目标,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编辑部同仁深感压力重大,并从各个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当前,在评价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期刊和大学学报时,将其刊物是否被国际著名数据库列为刊源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尺度。我院学报进入俄罗斯AJ之后,又进入美国CSA核心库,表明我院学报已被国际认可并得到了最大的重视,标志着我院学报已经进入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历程之中。为我院学报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期刊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发展空间。
俄罗斯AJ,是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系统之一。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已收录我国科技期刊185种(含高校学报136种)。美国CSA,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国际重要检索系统之一,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学报进入AJ有武汉、北京、上海、天津、西安体育学院5家《学报》;进入CSA仅《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和《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被以上著名国际数据库列为来源刊,不是终生而是动态的,一般2~3年重新评价与调整。下一步,编辑部将开展一些重要稿件的选题与约稿工作(国内外)和基金课题组稿工作。各位编委均是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在优秀稿件投稿时,应首先保证自己《学报》;在有必要向外投稿时,应多引用我院《学报》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以扩大我院《学报》的影响因子和引文频次。编辑部拟设立专项基金,奖励为提高我院《学报》影响因子和扩大我院《学报》引文频次的作者。通过这个短期办法,防止我院学者在撰写论文时,,出现科技期刊引文中“马太效应”的负面(劫贫济富)影响。
展望中国大学学报的发展和我们的未来,任重道远;兴奋之余,更有压力和重负,争创成绩与荣誉艰难,保持成绩与荣誉并再铸辉煌难上加难。但我们坚信,有院党委、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关怀,有各部门、各编委和广大教师作坚强后盾,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务实求新,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我院学报一定能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体育大学学报的目标。
鉴于我院学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获得“全国体育院校优秀学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优秀学报奖”;“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等殊荣。副主编康昌发编审被授予中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称号。
*************************************************
星网文化传媒中心(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
24小时竭诚为您提供各类论文代写代发表服务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陈老师:
在线QQ:67684029 电话:13550389444
咨询/投稿E-mail:starlunwen@vip.qq.com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投稿杨老师:
在线QQ:61771950
电话:028-80885761
咨询/投稿E-mail:starlunwen001@vip.qq.com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邓老师:
在线QQ:61771951
电话: 02880885762
咨询/投稿E-mail:starlunwen002@vip.qq.com
本文TAGS:
本文关键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24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