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期刊投稿信息
本文关键词:中国塑料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塑料
刊物简介
《中国塑料》杂志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栏目设置包括:综述、材料与性能、加工与应用、助剂、标准与测试、塑料与环境、机械与模具、论坛交流、访谈、展会报道等。《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中国塑料》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全国统一刊号为CN11-1846/TQ,国内邮发代号为82-37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投稿指南
特别说明:根据我刊新规定,参考文献为中文期刊的需要同时给出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具体示例如下。[1] 冯彦洪, 张叶青, 瞿金平, 等. 植物纤维/生物降解塑料复合材料的纤维表面改性研究[J]. 中国塑料, 2011, 25(10): 50-54.
Feng Yanhong, Zhang Yeqing, Qu Jinpi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Fibers in Biodegradable Plastics/Plant Fiber Composites [J]. China Plastics 2011, 25(10): 50-54.
《中国塑料》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中国塑料》改为国际标准的大16开本,其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等均按GB/T 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及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标准执行。为便于广大作者撰写论文并投往本刊,特编写本《投稿须知》,请仔细阅读,认真执行。
自2008年10月起,《中国塑料》启用了“稿件采编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在线查询”、“在线评审”、“在线出版”等功能,所有投稿及稿件信息查询均需登录我刊网站自助完成;稿件处理周期为3~6个月,原则上不接受电话查询稿件信息。
自2009年1月,稿件录用后将收取“版面费”。无资金支持的稿件为1000元/篇;有资金支持的稿件为1500元/篇(只含1个项目或基金等资金支持号);每增加1个项目或基金等资金支持号的再加收500元;每篇稿件的项目或基金等资金支持号最多只限3个;我刊将开具名目为“版面费”的正式发票。
版面费支付方式:
⑴ 邮局汇款
100048,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中国塑料》杂志社,编辑部(收)。
(注意:“收款人”是“编辑部”而非其他,请不要写错;请注明“版面费”字样)
⑵ 银行转账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公主坟支行
户 名: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账 号:0200004609008803132
(为便于对账,转账时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或“汇款人姓名”)
⑶ 现场支付
我社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北京工商大学东校区耕耘楼9层
责任编辑在加工处理稿件过程中常会发现许多问题,需要作者按责任编辑的具体要求进行修改或补充,并将修改结果在1周内返回。因故不能及时完成的,也请及时与责任编辑联系。
请将稿件间隔0.5行、单栏排版,投稿前请务必仔细审读本《投稿须知》,并按要求修改、调整稿件内容,尽量减少错误。
1 文章首页
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文字简练流畅。研究报告文章一般不超过5 000字,综述文章不超过8 000字,并采用标准术语。
1.1 文章题名
文章题名应最简明、最确切,概括出文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原则上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1.2 作者及单位
署名一般不超过5人,文章投到杂志社后署名及署名排序不能更改。
依据 GB/T 16159—1996,参照ISO 690,并经国家语委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例:
ZHANG Ying(张 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省、市,中间空1/4字格;英文只给出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 )”括起。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单位名称的英译应统一、准确、规范。例:
韩英铎1, 王仲鸿1*,相永康2, 黄其励3
(1.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 2. 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7;
3.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杨晓帆
(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48)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1.3 中英文摘要
摘要能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科技情报人员和检索提供方便。论文的发表最终是要被别人利用的。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很难被引用,包括各种数据库对其引用,丧失很多机会。
1.3.1 摘要的分类
⑴ 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要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科技论著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各种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所以学术性期刊多采用报道性摘要。篇幅一般为300字左右。
⑵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作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性较少的论文,一般写成指示性摘要,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以及技术性期刊等。一般为100字左右。
⑶ 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介于两者之间,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以200字左右为宜。
1.3.2 摘要的几个特点
⑴ 完整 概括出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⑵ 简洁 排除常识内容,避免重复题目;
⑶ 独立 不得引用文中参考文献号、图号和公式号;
⑷ 具体 具体说明所取得的进展,例如某项性能指标提高的百分比,不要用“效果很好”、“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等模糊的表达方式;
⑸ 便于收录 摘要、题名中应避免包含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等,以方便EI等文摘和题录数据库收录文本数据。
摘要常常会通过各二次文献(如文摘型数据库、文摘期刊)提供给读者,高质量的摘要有利于文摘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及引起同行的重视。
1.3.3 中文摘要的具体编写要求
⑴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
⑵ 摘要应尽量简单,第一句话应避免重复题名或题名中的一部分,开门见山,删掉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例如,文章的题目为“六种聚丙烯的性能研究”,摘要的第一句为“对六种聚丙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⑶ 摘要只叙述新信息和发现,应删除或减少原来的研究细节;
⑷ 摘要应包含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设备、材料、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论;
⑸ 摘要中只出现最关键的数据;
⑹ 摘要不需要自己标榜自己的研究结果,如“实验结果将对塑料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等;
⑺ 摘要中不能出现图、表、参考文献的数据;
⑻ 摘要中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表述个人观点,不能对正文进行补充和修改;
⑼ 摘要中的缩写在第一次出现时要有全称;
⑽ 摘要不能与结论过多重复。
举例:
摘 要:研究了聚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纳米CaCO3(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流变学行为,探讨了纳米CaCO3、POE添加量、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复合材料黏度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在较低剪切速率下,随纳米CaCO3添加量的增加,体系熔体黏度增加;在较高剪切速率下,随纳米CaCO3添加量的增加,体系黏度降低;增加POE添加量,复合体系的熔体黏度增大;纳米CaCO3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非牛顿指数减小,非牛顿性增强。PP/POE/纳米CaCO3(100/10/10质量份数,下同)体系具有高流动性,熔体流动速率为19.58 g/(10 min)。
1.3.4 英文题名及英文摘要的编写要求
⑴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尤以名词短语为主,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如“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ted-treated PVA Film”;
⑵ 在能够准确反映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一般不超过两行,14个字;
⑶ 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不用,如“The Application of PP in the Automobiles in China”中的两个冠词都可以不用;
⑷ 除本专业公认的缩略语外,不能用缩略语;
⑸ 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要简洁、准确译出,考虑到英文语法或文字的要求,不必逐字对应,一般150~180字为宜;
⑹ 英文摘要中时态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其他时态基本不用;
⑺ 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
⑻ 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1.4 关键词
关键词是常见的文献数据库检索渠道,选择适当的关键词有利于文章被检出和引用。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3个(一般为5个),必须是中文全称(不能用缩写)。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并使用名词性词汇(单数)。
关键词应采用有关概念、技术的标准提法(可参考有关主题词表),新学科的重要术语也可作关键词。
举例: 关 键 词: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纳米碳酸钙;流变学;高流动性
1.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
文献标识码:共分5类: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文章编号:留空由编辑部填写。
举例:
中图分类号:TQ32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278(2007)03-0000-00
1.6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联系人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及联系人放于文章首页的脚注中。
收稿日期:放在脚注的第一行,是杂志社收到投稿的日期,留空由编辑部填写。
基金项目:放在收稿日期的下一行。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基金或资金资助课题应注明基金或项目的正式全名、编号,请向杂志社提供有关证明(有关立项批准文件的复印件或类似材料)。首页注明基金项目后,文末不必再致谢。
联系人:若联系人是第一作者,则标注“联系人,电子邮件”;若联系人不是第一作者,则应在联系人姓名右上角标注“*”,并在脚注最后一行注明“*联系人,电子邮件”字样。
举例:
收稿日期:2008-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0-74)
联系人,plas@126.com 或 *联系人,plas@126.com
2 正文
文章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应说明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对实验误差的估计等。文章的撰写应便于同行重复再现所报道的内容,由于保密原因不便公开某些内容的,应在附信中向编辑说明情况。
文章以数值计算为主要内容的,应给出所求解的方程、重要的计算参数、初始或边界条件,难点问题的处理等,应对方法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估计有所说明,全文统一计算精度。
2.1 文字
文章开头的段落即为引言。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
正文采用二级及以下标题。二级标题下需要分类的,可在新的段落中进行讨论,一个段落讨论说明一个问题。举例:
0 前言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此节给出所用原料和药品的具体参数,每一种原料占一行,以“;”结束此项;最后用“。”结束此段。
格式:药品或原料名称,药品或原料规格、牌号及参数,生产厂家;例: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分析纯,山东淄博化学有限公司;
高密度聚乙烯(PE-HD),5502,雪佛龙—菲利普斯新加坡化工有限公司;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此节给出设备参数,每一设备占一行。
格式: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例:
平板硫化机,SQLB-350×350,上海第一橡胶机械厂;
热失重分析仪,TA2950,美国TA公司。
1.3 及以后的章节编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添加标题,如实验方法(或样品制备)、性能测试等。例:
1.3 试样(或样品)制备
此节主要介绍制备工艺过程。例:
所用的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BPO硫化PMVS得到的片状料,其配方、工艺参数、厚度相同,溶胀之前在真空烘箱中于150 ℃干燥4 h, 180 ℃干燥2 h,除去小分子残留物。硅橡胶片尺寸约45 mm×24 mm×2mm,质量约2.5 g。在玻璃瓶中加入丙烯酸酯单体(60 g)、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BPO(102 mg),室温下放置2 h,观察不到固体BPO存在时,将硅橡胶片完全浸没在丙烯酸酯与BPO组成的溶液中,溶胀不同时间后,取出硅橡胶片,记录溶胀后的质量。溶胀度用溶胀吸收的丙烯酸酯溶液的质量与原硅橡胶片的质量之比表示。将溶胀一定时间的橡胶片置于玻璃瓶中,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0 ℃,真空度0.01 MPa下聚合2 h。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此节要列出所采用的标准和试验条件等。例:
按GB1843—2002测试材料悬臂梁缺口冲击性能,使用缺口制样机r=0.1 mm的铣刀制得“V”形缺口,缺口深度为2 mm,摆锤速度为3.5 m/s。
2 结果与讨论
……………。
2.1 蒙脱土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
……………。
2.1.1 对冲击强度的影响
……………。
2.1.2 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
2.2 ……………
。。。。。。。。。。。。。。。。。。。。。。。。。。
3 结论
⑴ ……………;
⑵ ……………;
⑶ ……………。
(注:对全文工作的总结,最好分段给出。结论与摘要不能完全重复。)
参考文献:
[1] …………….
[2] …………….
2.2 图与表
⑴ 图题和表题应是中英文对照,图题放于图下方,图注放于图题上方;表题放于表上方,表注放于表下方;
⑵ 在行文中先出现“如图×所示”或“如表×所示”,后才排出图或表。“见下图所示”、“见左图”等表述不正确;
⑶ 表格中和图中单位的标注,应成单行排列,标目应采用规范化表示法,即“量名称或量符号/单位”,如“拉伸强度/MPa”、“ρ/g?cm-3”,不能写成“ρ/g/cm3”或“拉伸强度,MPa”;
⑷ 文章中表格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表内的栏目说明尽量采用中文;举例:
表× 加工温度对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影响
Tab.×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PP foam
加工温度/℃
220
230
240
泡孔密度/×106个·cm-3
6.9
8.1
8.2
冲击强度/kJ·m-2
8.1
8.9
9.1
注:所用PP….。
⑸ 对于函数曲线图,横纵坐标的变量名、单位、刻度值要完整(对于无量纲化或无单位的,请用铅笔注明“无单位”),不同线型或图符要有说明;计算机制图的最好从软件中输出图形格式直接插入到电子文档,避免用会降低图像精度的屏幕拷贝办法;照片图可直接采用高精度扫描后贴在文档中,也可提供原件(照片原件需要返回的,请在附信中向责任编辑说明);由于本刊采用双栏排版,所以图、表一般不要过宽;
⑹ 图中横纵坐标轴刻度的说明文字尽量使用中文,坐标轴上的数值要有物理意义,纵、横坐标起点均为“0”的,只写一个“0”;起点数字不同时,分别标明;
⑺ 图中有多条曲线需要说明时,应在图中标明曲线的1,2,3,……,(一般不用延长线标注数字);并在图下方的图题上面说明每条曲线的含义(不要在图中标注)。1个图题上有几幅图的,用(a)、(b)、……等标注,并在图题上方说明每幅图的含义,如:
2.3 公式
正文中公式要编号,《中国塑料》一般不编排单独的符号表,公式中所有变量的含义及单位,请在公式后的段落中加以说明。通常只有文中要引用的居中排公式或重要的结论性的居中排公式才需编式码。如:
Am= Bn + Cp ⑴
式中 Am——某某,标准单位
Bn——某某,标准单位
Cp——某某,标准单位
2.4 量和单位
2.4.1 量的名称及符号的使用
⑴ 不应使用已废弃的名称(表1列出了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表);
表1 术语正误表
Tab.1 Correct terms
废弃的量名称
标准化量名称
摩擦系数
摩擦因数
内能
热力学能
比内能
质量能 比能
比焓
质量焓
摩尔内能
摩尔热力学能
定压摩尔热容
摩尔定压热容
比重
相对密度
比热
质量热容,比热容
摩尔数、克分子数、
克原子量、克离子数、克当量
物质的量
原子量
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
重量百分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浓度
质量分数
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
体积分数
体积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摩尔浓度
浓度
抗拉强度、抗张强度
拉伸强度
抗撕强度
撕裂强度
熔融指数
熔体流动速率
导热系数
热导率
导电系数
电导率
机械性能
力学性能
重量
质量
粒子剂量
粒子注量
放射性强度、放射性
〔放射性〕活度
电流强度
电流
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
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
库仑内能
摩尔热力学能
⑵ 同一个量名称不应有多种写法;
⑶ 不得使用自造的名称,
⑷ 应优先使用标准化的新名称。
⑸ 量符号应使用斜体字母,对于矢量和张量应使用黑斜体,,只有pH是例外,应采用正体;
⑹ 量符号应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如质量m、摄氏温度t、热力学温度T、功率P、压力p、等;
⑺ 量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不能将英文缩写表示为量的符号,英文缩写可作为下标出现以示区分;
⑻ 不能将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如不正确的表示:“lgp(kPa)”、“(t-10) ℃”,其正确的表示应为:“lg(p/kPa)”、“t-10 ℃”;
⑼ 不能将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
2.4.2 单位的国际符号的使用
⑴ 单位符号无例外地采用正体字母;
⑵ 要注意区分单位符号的大小写,如kg(千克)、mL(毫升)、Pa(帕)等;
⑶ 相除组合单位符号有3种形式,如热容单位:J/K、J?K-1或 ,最后一种通常用于运算过程中;
⑷ 相除组合单位符号中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当分母有2各以上单位时,分母应加圆括号;
⑸ 分子为1的组合单位符号,一般采用负数幂的形式,如1/m3通常表示为m-3;
⑹ 平面角的单位“度、〔角〕分、〔角〕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时,应采用(°)、(′)、(〃)的形式,如不能用°/min,而采用(°) /min;
⑺ 单位符号不能跟中文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速度不能写成km/时;
⑻ 当组合单位中含有计数单位或没有国际符号的计量单位时,允许同时使用汉字和单位的国际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元/t、m2/人、kg/(月?人)等;
⑼ “万”、“亿”是我国习惯使用的数词,它们可以与单位符号连用。最好写成104、108;
⑽ 必须停止使用习惯上被用作单位符号的某些英文缩写,如“ppm”,其原意是10-6,该符号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量值,因此,对于化学位移,只需删去ppm即可,不应再乘以10-6。
表2列出了常用的单位符号的正确表示格式。
表2 量与单位符号正误表
Tab.2 Correct quanta and units
物理量名称
不规范格式
规范格式
分
m
min
秒
sec
s
小时
hr,小时
h
天
day,天
d
星期
wk
星期、周
月
mo
月
年
y
a
万吨
万吨
10 kt
万吨/年
万吨/年
10 kt/a
转每分
rpm
r/min
牛·米
Nm
N·m
传热系数
W/m2/K
W/(m2·K)
千克
Kg
kg
帕
pa
Pa
2.5 正体与斜体
2.5.1正体外文字母的使用
⑴ 所有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如kg、A、Ω;M(兆)、μ(微);
⑵ 数学式中要求正体的字母,常见的有:有固定含义的函数,如sin、cot;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如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虚数单位i;某些特殊算子符号,如拉普拉斯算子Δ、梯度grad等;有特殊意义的缩写max、常数const、转置符号T;
⑶ 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
⑷ 作为下标的阿拉伯数字,如R60等;
⑸ 化学元素、粒子和射线符号;
⑹ 仪器等的型号或代号;
⑺ 不表示量符号的外文缩写,如核磁共振NMR;
⑻ 酸碱度pH、硬度HR、HB等特殊符号;
⑼ 特殊的集合符号要用空心正体或黑正体。
2.5.2 斜体外文字母的使用
⑴ 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
⑵ 数学中要求使用的斜体字母:变数、变动的附标、函数;特殊场合视为常数的参数;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如点B、线段AB、弧、△ABC等;坐标系符号x、y、z等;
⑶ 矢量、张量及矩阵符号用黑斜体,矩阵元素则采用白斜体字母表示;
⑷ 正体、斜体混合下标,如“Cp,m”,p是压力的量符号,m是摩尔的缩写。
⑸ 关于熔体流动速率(MFR)、平均热释放速率(av-HRR)、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有效燃烧热(EHC)、总热释放(THR)、材料损失速率(MLR)、平均比消光面积(av-SEA)、材料释烟量(TSR)、平均CO生成量(av-CO)、点燃时间(TTI)的表示方法:
关键变量用斜体,表示具体含义的字母用下标正体。例如:
RMFR、R av-HRR、R pkHRR、HEHC、HTHR、RMLR、Aav-SEA、RTSR、Rav-CO、tTTI
2.6 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明确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表3)。
表3 常见废弃单位及换算因数
Tab.3 Common abandoned units and conversion factor
单位名称
符号
换算因数
微(米)
μ
1 μ=1 μm
达因
dyn
1 dyn=10-5 N
千克力
kgf
1 kgf=9.806 65 N
吨力
tf
1 tf=9.806 65 kN
标准大气压
atm
1 atm=101.325 kPa
毫米汞柱
mmHg
1 mmHg=133.322 Pa
泊
P
1 P=0.1Pa·s
马力
1马力=735.499 W
2.7 其他
⑴ 具有特定含义的线段、符号不能随意改变,如a?b、a×b、ab分别表示a与b的点积、叉积和张量积,它们之间的 “?”、“×”并不是普通的符号,不能随意添加、省略或互换;
⑵ 要正确书写函数符号,函数的自变量写在函数符号后的圆括号中,且函数符号与圆括号之间不留空隙,如f(x);函数符号与自变量符号之间应留一空隙,如lg x,而不能排成lgx;
⑶ 表示数值范围的必须使用“~”,而不能用半字线“-”或一字线“—”,用“~”表示百分率范围时,“~”前的“%”不能省略,如50 %~70 %;而其他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值的单位可以省略,只需在后一个量值上写出单位,如10 mol/L~15 mol/L应表示为10~15 mol/L;
⑷ 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如15.2 mm±0.2 mm可以表示为(15.2±0.2) mm,但不能写作15.2±0.2 mm;
⑸ 平面角的符号应为“∠”。在几何类符号中表示“因为”、“所以”的“∵”、“∴”这两个符号不是国际标准选定符号,应尽量不用;
⑹ X的正切、余切、反正切、反余切分别表示为:tan x、cot x、arctan x、arccot x;
⑺ 一组量值的单位相同时,可以只在最末一个量值后写出单位,其余的省略,如15 ℃、25℃、35 ℃、45 ℃、55 ℃可表示为15、25、35、45、55 ℃;
⑻ 要注意数值的增加、减少的正确表示,如:
增加了5倍,即原来为1,现在为6;
增加到5倍,即原来为1,现在为5;
增加了80 %,即原来为1,现在为1.8;
降低了40 %,即原来为1,现在为0.6;
降低到40 %,即原来为1,现在为0.4;
降低了1/5,即原来为1,现在为0.8。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中国塑料》采用GB/T 7714—2005规定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1著录项目
a.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英文题名中除冠词、介词外所有词的首字母都应大写)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2 著录细则
⑴ 所有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序;
⑵ 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被提及,一般只引用正式出版过的文献;
⑶ 中国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正文中采用名前姓后的格式,也可以仅列出其姓,参考文献中也是姓前名后,名可以缩写为一个字母,不加点。
⑷ 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
⑸ 无责任者或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主要责任者”项应注明“佚名”或与之相应的词;
⑹ 西文期刊名的缩写可参照ISO 4《信息与文献——出版物题名和标题缩写规则》的规定。
⑺ 对于版本,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版本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标志表示;例:
3版、新1版、5th ed.、Rev. ed.、1978 ed.
⑻ 文献中载有多个出版地,只著录第一个或处于显要位置的出版地;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不详”,外文文献著录“S. l.”,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地,可以省略此项;例:
[出版地不详]:三户图书刊行社,1990.
[S. l.]:MacMillan, 1995.
无出版者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者不详”,外文文献著录“s. n.”,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者,可以省略此项;例:
Salt Lake City: [s. n.], 1994.
⑼ 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页码;凡是从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应在报纸名后著录其出版日期与版次。
⑽ 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原有的形式,但卷期号、页码、出版年、版次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年卷期的格式:年,卷(期):页码.
如果是合期号用“/”分开,如(1/2)
如果是期号是增刊,书写格式为(增刊2),如果一年只有一期增刊,则为(增刊1)
⑾ 著录外文文献时,大写字母的使用要符合文献本身文种的习惯用法;
⑿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种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在对应的参考文献中不再给出页码范围;例:
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1-2],……有句“思想”的内涵是“……经过思维活动二产生的结果”[3]1194,所以………“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3]354,……。
已有不少论述[1,3] [2]156-160 ……文献[2]199-201和文献[4-6]都指出……
……
⒀ 太旧的文献(如30年前的)建议不列为参考文献。
⒁ 期刊名称首字母要大写,期刊名称缩写统一不加点。
3.3类型及标识
⑴ 参考文献的类型及标识如表4所示;
⑵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⑶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采用表4所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表4 文献类型及标志代码
Tab.4 Types and identification codes of references
文献类型
专著
会议录
汇编
报纸
期刊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标识
M
C
G
N
J
D
R
S
P
DB
CP
EB
⑷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注: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3.4格式与示例
⑴ 专著(monographs)
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论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如:
[1] 吴 刚. 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10.
[2] 昂温 G,昂温 P S. 外国出版史[M]. 陈生铮,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21-24.
[3]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15-18.
[5] Isidori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M].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 Press, 1989:32-33.
[6] Yufin S A. Geoecology and Computer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of Computer Methods in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oscow, Tussia, Gebruary 1-4, 2000[C]. Totterdam: A. A. balkema, 2000.
如果为网络出版书籍,格式为: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
[7] 赵耀东. 新时代的工业工程师[M/OL].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20-23[2009-11-18].
⑵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contribution)
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 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1] 程根伟. 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 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2-36. (说明:“程根伟”为书中某篇文章的作者,“许厚泽, 赵其国”为本书作者。)
[2]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 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468-471.
⑶ 连续出版物(serials)
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评论[J]. 1936, 1(1)-.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36-.
[2]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学通讯[J]. 1957(1)-1990(4). 北京: 北京图书馆, 1957-1990.
⑷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普通的期刊)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刊名:其他刊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如:
[1]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 62-67.
[2] 王亮亮,陶国良. 高导热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J]. 中国塑料,2004,18(4):26-28.
[3] Hewitt J A.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 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 28(3):205-218.
(注:期刊文献的年、卷、期、起止页码不能遗漏。)
⑸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N]. 报纸名:其他题名信息,年-月-日(版次)[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
[1]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2] 傅刚, 赵承, 李佳路. 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 北京青年报, 2000-04-12(14) [2002-03-06]. http:‖%5ED0412B1401.htm.
⑹ 标准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
[1] 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注:国外标准也按此格式书写。)
⑺ 专利
[序号] 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例:
[1]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 1989-07-26.
(注:国外专利也按此格式书写。)
⑻ 电子文献(electronic documents)
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和艺术内容的文献, 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
[1] 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 of Forum[EB/OL]. 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 [2000-01-08]. oclc. Org /about/history/default.htm.
⑼ 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 常见别字的纠正
表5 常见别字
Tab.5 Common wrong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错误
正确
石腊
石蜡
桔黄
橘黄
组份
组分
水份
水分
粘度
黏度
碳黑
炭黑
好象
好像
暴晒
曝晒
重迭
重叠
座标
坐标
松驰
松弛
象样
像样
制做
制作
做为
作为
按装
安装
其它
其他
水蒸汽
水蒸气,蒸汽
即……又……
既……又……
本文关键词:中国塑料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4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