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投稿
本文关键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投稿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795/K
国际标准刊号:1002-6800
杂志咨询:点击在线咨询
杂志人气:326票
上期杂志: 健康天地
下期杂志: 红蕾:故事宝库(上旬)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杂志简介本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边疆研究领域的唯一一个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争鸣,为促进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中国边疆研究学科的发展服务。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被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连续收录为来源期刊,曾荣获“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提名奖。2007年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历史学者组成的评估委员会评出的史学类33种最佳期刊中,本刊位列前20名之内;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为核心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学者论坛、边政研究、历代疆域、边疆开发、边疆民族、边务交涉、边疆地理、边界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一、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敬请作者将稿件挂号直寄编辑部,勿寄个人;
二、引用资料、数据务求核查无误,并注明出处、卷数、版本、页码,译著请注明原作者的国籍,注释格式采用页下注;
三、随文请附2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3-5个关键词和作者简介(包括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职务职称、邮政编码);
四、文稿以不超过15000字为宜,本刊将对用稿做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予以注明;
五、文稿敬请用400字方格稿纸横向书写,字迹要清楚,,欢迎打印稿和提供软盘,但需注明专投本刊;
六、来稿敬请附上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以便联系;
七、本刊坚持首发原则,已经发表的稿件不在选用之列。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范例
0.馕的起源
馕的起源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中亚西亚传入说、维吾尔族发明说、中原传入说。事实上,众多的证据证明馕作为适应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需要的"生态食物",实际上就起源于新疆南部地区,是新疆绿洲农耕土著民族发明创造并适应当地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的产物。在新疆南部回鹘化、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以及维吾尔族的演变过程中,馕这一生态食物得到传承并...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专业的边疆研究刊物、社团创立,部分大学设置了边政学系等边疆教育研究机构,边疆研究的内容在传承中得到了拓伸,同时也开始了构建近代意义的边疆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尝试。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重视中华民族观念的讨论,是"致用"与"致知"双重社会需求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政府组织与推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出突破传统史学窠...
2.近十年俄罗斯史学界对国家陆地边界的研究
近十年来,俄罗斯史学界对国家陆地边界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涌现出了大批的学术成果,成果形式包括专著、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等。目前国内史学界有关俄国(苏联)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中俄(苏)边界问题以及与俄(苏)相关联的领土争端问题的探讨上,整体上
3.李重夏与“土门”、图们“两江说”
19世纪末,朝鲜王朝向清王朝提出穆克登碑文所标示的界河"土门"不是图们江,而是海兰河(后来改为黄花松沟子),中朝两国应以"土门"分界。为此,双方进行了两次界务谈判。谈判中,朝鲜李重夏虽然坚决主张"土门"非今图们江的"两江说",但其实知晓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界务谈判后,李重夏以"别单"形式几次撰文上奏政府,阐述了他对"两江...
4.对拓跋鲜卑及北朝汉化问题的总体考察
从258年拓跋力微迁居盛乐到581年北周为隋所代,拓跋鲜卑及北朝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汉化过程。从北魏皇室始祖到北魏前期,虽有汉化因素,但其主流思想是坚守本民族习俗和文化。北魏中期,积极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北魏后期,部分鲜卑人对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改革进行反思、清算甚至猛烈反扑,曾一度出现了新的鲜卑化倾向。东魏、北齐对汉化政策反扑...
5.书讯
吉林大学程妮娜教授著《古代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已由中华书局于2011年7月出版。《古代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增补而成的,全书
6.论宋元时期藏区内部民族市场
宋元时期,随着藏区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及藏区对外贸易的发展,藏区内部已经出现比较成熟完善的民族市场,个别地区的商业集市繁荣,商品种类相当丰富,在市场的分布、从商人员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7.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珞巴族塔金人及其社会变迁
珞巴族是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古老民族。居住在我国实际控制地区的珞巴族仅有数千人,而居住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的珞巴族则达几十万人。塔金部落是藏南珞巴族的重要支系,世代生息在山南、林芝两地交界处的西巴霞曲流域。20世纪50年代至今,绝大部分塔金人都处于印方控制之下。由于相关资料缺乏和实地考察不便,目前国内学界对这部分珞巴族...
8.蒙古包和古代穹庐的关系辨析
本文认为古文献所记载的穹庐有多种样式,蒙古包仅是其中的一种。根据文献记载,蒙古包是穹庐,但并不是所有的穹庐都是蒙古包,北魏时期的百子帐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蒙古包式建筑,蒙古包的最早定型是在北魏时期。
9.20世纪初年西藏历史研究中学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探析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国史学的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动,以"史界革命"相号召的"新史学"渐成主流。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西藏历史研究也于此时启动,体现了现实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在历史思想方面实践传统的藩属话语体系向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变,在西藏历史研究文本中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得以初步确立。
中国论文网致力于学术杂志信息整理收录和投稿,本站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编辑部官方网站,查询稿件的朋友可以直接联系杂志社的编辑部。
本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bhzz/4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