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_《文学评论》杂志网站_《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度优秀论文揭晓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由执行编委和责任编辑推荐,经过终评专家投票和评委会的最终审定,六篇论文被评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按发表时间排序):
李国华:《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第1期)
获奖评语:本文乃鲁迅杂文研究的突破性思考,具有耐人寻味的价值。文章从鲁迅反文章学的立场出发,在对鲁迅的文学气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解析鲁迅杂文内在精神逻辑。这种与消费者艺术对立的精神表达,自身带有阶级政治的诗学,具有非功利中的功利,完全进入一个全新的、士大夫与小资产阶级艺术不能解析的境界。作者在阶级话语与世俗话语中把握鲁迅文本的复杂隐含,从而发现了其“在”而“不属于”的非凡价值。“生产者的诗学”的提出,对鲁迅杂文的复杂性和文学性都有了理论观照,也更切合鲁迅杂文的文本实质。
马春花:《〈芙蓉镇〉与后革命性别》(第5期)
获奖评语:文章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概念和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芙蓉镇》这部批判极左路线、歌颂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要长篇进行多方位分析,,对小说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意义进行了分析,呈现出表象背后潜藏着的后革命性别特征:革命/性的下降与商品/性的上升。论文视角独到,观点别具一格,新人耳目,且阐述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酣畅自如,结论水到渠成,同时还体现出难得的现实关怀。
潘建伟:《钱锺书的旧体译诗及翻译观》(第6期)
获奖评语:诗歌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和文体学问题,也是语用学问题,牵涉到译入语语境的诸多方面,讨论起来难度较大。本文选取之前很少为人关注的钱锺书的旧体译诗及翻译观这个角度切入问题,通过钱锺书如何在翻译理念上以“达”、“信”为前提,在翻译上积极调动文言资源,细致剖析了钱氏面对中西古今言意体用之类复杂纠葛时的曲折用心。文章以小见大,分析入理,对于重新认识旧体译诗在中国现代时期的存在形态和艺术价值,具有意义和价值。
张旭东:《启蒙主义“伦理自觉”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反思〈新青年〉早期论述中的文化与国家概念》(第7期)
获奖评语:论文以早期《新青年》为对象,以现代国家的建构作为标准,以特别的视角重新审视《新青年》的精神结构,从陈独秀的价值选择中看到现代思想逻辑过程中的错位——以“伦理自觉”来解决社会问题带来的思想盲区。作者认为文化自觉不能代替文化政治主题性问题,对意图伦理导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梳理。论文纵横捭阖,视野开阔,质疑的逻辑自成体系,成一家之言,虽在揭橥五四,指归仍在当下。
范培松、何亦聪:《论“桐城谬种”之说的谬误和谬传》(第10期)
获奖评语:本文为翻案文章,钩沉“桐城谬种”一说的来龙去脉,力图正本清源。文章以逆俗之笔,指点文学史里的迷津,大有谜门顿开之感。文章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排斥桐城派的策略里,看到被历史遮蔽的一隅。作者在文章学层面系统论证桐城派的内在价值,显示其文学观、文章观的丰富性,提出桐城派之文乃“教育家之文”,并从新文学家的写作中看到桐城派的余音。新文学掩盖的旧文章的妙处,得以精准彰显。文章学识深厚,一新旧说,文字从容老到,显示出打通古典与现代的努力,为难得的佳作。
丁帆、赵普光:《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研究的统计与简析(2014.1—2015.7)》(第12期)
获奖评语:本文立足于文学史的大格局,在大量的数字统计中呈现出百年间不同时期文学的研究现状,展示了最近一个时段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成就与缺失、现象与问题、热点与冷寂等复杂景观。文章从不同侧面窥见了文本研究、思潮研究和文学史意识的变迁。由数据而进入研究史的分析,尤其对民国期间学术研究的思考,殊多扎实之笔,而对近60年现状的考订,亦多忧思闪现。此文在众多统计分析类文章中,问题导向突出,现场意识强,为今后学科反思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新思路,是一篇学科自省的扎实之作。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nd/11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