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EI >

《考古学报》2015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7-03-08 02:25

  本文关键词:考古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考古学报

考古学报》2015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 2015-02-03

西喜马拉雅地区早期墓葬研究………………………………………………………… 吕红亮(1)
汉代聚落分布的变化——以墓葬与县城的距离的分析为线索………………………金秉骏(35)
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南京博物院  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张家港博物馆(55)
河南安阳刘家庄北地唐宋墓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01)



西喜马拉雅地区早期墓葬研究

吕红亮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  610064)
 

  近年来,我国考古学家在西藏西部做了一系列调查发掘,发现了一批吐蕃以前的遗址,揭示出这一地区的早期文化面貌与西藏腹心地带和西藏东部颇为不同。近二十年间,喜马拉雅山南侧的考古也开始起步,其中不乏与西藏西部的考古材料年代大致同时代的遗存。考虑到广义的西藏西部曾是一个相对完整“历史世界”,上述材料适宜作整合讨论,以期揭示西喜马拉雅山地早期文明的展开,以及在相对地理阻隔区域的文化互动。本文以此目标为指引,以西藏西部近年发现的早期墓葬为中心,通过与尼泊尔西北部、印度西北部的考古材料的对比,将西喜马拉雅区域公元7世纪以前的考古遗存初步划分为三期(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世纪、公元2-6世纪),区分出各期、各区域的陶器组合,并通过墓地择址、丧葬习俗、随葬器物的跨区域比较入手,提出在公元前第一千纪晚期到公元第一千纪早期,西喜马拉雅山地大致分布着相似的墓葬文化,从中可见明显的藏东及塔里木盆地的文化因素,反映出延续至今的跨喜马拉雅长途贸易在早期山地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并对上述遗存的族属做了辩证,认为其既非“门”也非“达尔德”,而最可能与“象雄”有关。

 

汉代聚落分布的变化——以墓葬与县城距离的分析为线索

金秉骏

(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学院东洋历史系,首尔  135—240)
 

  本文以墓葬的位置和聚落的位置几乎一致为前提,通过墓葬的分布推测了聚落的位置,整理了数省以往发表的发掘报告和资料,并利用GPS测量的经纬座标,尽可能精确地计算出县城和墓葬的距离。其结果显示,西汉时期的大部分墓葬位于县城的周边,从而确认了小农民也在县城内或临近的地方集中居住的事实,并据此认为,这一点正是西汉时期国家权力在编户齐民统治体制上得以贯彻的基础。东汉时期的聚落不局限于县城附近,甚至分散而不规律地分布于远离县城的地方。东汉时期的这种特征,跟因各种社会混乱致使统治集团分崩离析、豪族们兴建庄园,导致远离县城的地方形成、分布了新的聚落的记录一致,这一点说明了东汉时期的国家权力跟西汉时期相比,对聚落的浸透相对比较困难的事实。东汉时期,原有的统治方式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所以着手摸索新的统治形式,这一点也可以从聚落的分布形态上找到原因。单从聚落的分布情况虽然无法断定是自然村还是行政村,但西汉时期聚落集中于县城附近的事实,说明如果没有国家权力有意图的编制是不可能产生的,所以行政村的性质很强烈。东汉时期新的聚落形成于远离县城的地方,自然村的性质应该更多。

 

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南京博物院  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张家港博物馆
 

  2008年8—11月和2009年3月—2010年2月对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经过发掘,发现了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聚落,包括房址、灰坑和墓地等,首次在环太湖流域揭示了一批崧泽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级大墓。其中崧泽文化小墓均埋葬在遗址Ⅰ区,房址均位于遗址Ⅱ区,崧泽文化高等级大墓均埋在遗址Ⅲ区。此外,还清理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数十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存属于晚期阶段,大体可以分为早晚两段。崧泽文化时期的遗存大体可以分为三期六段,时代为距今5200—6000年。


  崧泽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大墓,填补了崧泽文化时期没有高等级大墓的空白,为高度发达的良渚文明找到了源头。对重新认识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整体面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资料。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出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社会已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这为研究长江下游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安阳刘家庄北地唐宋墓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安阳地处华北平原腹地,适宜于人居,自旧石器到明清时期,安阳除了举世瞩目的殷墟外,其他阶段的遗迹、遗物亦十分丰富,屡有重要发现。此次报道三座墓葬年代属唐代中晚期,一座属北宋中晚期。与长安、洛阳两京地区墓葬以土洞墓相比,安阳地区的墓葬形制有其自身特征,流行仿木结构砖室墓,装饰上多用砖雕与壁画,营造的场景多是墓主人生前的宅院和居室。这种仿木结构砖室墓到北宋中晚期依就盛行。


  此次发掘的两座晚唐时期的壁画墓是安阳地区发现的第二、三座壁画墓,虽被盗毁,但壁画内容仍然相当完整。壁画采用墨线勾勒轮廓绘制,内容主要是家居侍奉场面,墓道绘车马,甬道绘男女侍奉图,,墓室北壁雕假门窗,东壁绘木箱、侍女、灯擎等,南壁东侧为备茶与侍奉图,西侧为更衣图,西壁绘大幅花鸟画。壁画中妇女均高髻,戴鲜花,额头勒发巾的式样少见于其他地区。壁画应是墓主生前家居生活的真实反映或美好愿景,其目的是盼望子孙富贵、家族昌盛,同时也寄托着其子孙希望先辈在逝去的世界继续安康的美好愿望。三座墓出土的三合盝顶石函曾见于法门寺地宫,其含义是否相同,还有待研究。


  刘家庄北地唐宋墓葬为研究安阳地区唐宋时期生活和丧葬习俗、唐代花鸟画的发展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本文关键词:考古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nd/249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