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EI >

谈谈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26 08:01

  本文关键词:教育与经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谈谈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

教研室党支部    崔景婷

          最近由于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兴趣,我学习了高等教育学这门课程,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这一章节,尤其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印象深刻。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须围绕经济这个中心发展,并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基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它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对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适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经济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高素质的各型人才。但人力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当前,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紧缺,使得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低水平和低效率严重影响着人力资本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与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应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即要达到结构上的均衡。结构均衡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的结构要适应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要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带来人才结构的变化。目前,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存在着结构上的矛盾: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并不完全与国民经济的部门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对象和手段不同,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不相同,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来担任各项工作, 因而高等教育的各类专业要按一定的比例发展,各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不应求全或僵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三)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着生产力的布局

         生产力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东西部工区差异、产业结构差异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区域性的不平衡: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逐渐与国际接轨,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上调整缓慢等问题。目前,东部地区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生产力布局战略重心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远远不及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即人力资本的累积状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累积,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一)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教育只有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才能适应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解决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地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首先,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而不断积累的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带动就业部门的不断扩大,就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前提条件。其次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应承担起培训劳动者的任务,更新、补充新知识,提高其技能和水平。再次,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回避失业高峰的有效办法。通过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能够有效地缓解新生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对于正在分流和已经失业下岗的人员来说,进入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或高等院校进行再就业培训或继续深造,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又可以大大地减缓对社会的压力,消除不稳定因素。

        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拥有的人才数量质量,是决定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中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拥有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条件。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直接场所,它应该结合市场的需要,对将来一定时期内的人才规格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以免培养出来的人才过时或超前,从而导致本不充足的教育资源的浪费。

        培养高素质人才资源不仅是针对在校的青年学生而言,而且对社会上在职人员也要进行更具专业性的培训等教育,这就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中非学历教育的作用。非学历教育的招生范围基本决定了非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非学历教育具有受教育时间短,见效快,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等优势,比学历教育具有更大的经济功能。我们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手抓”,遵循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的原则,,培养种类不同、层次不同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形势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生产,这也表明:除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外,高等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高等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社会各方面,如国民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对社会经济支持的力度、广度等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三)启动居民高等教育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通过启动居民的教育消费,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启动居民的高等教育消费,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更有利于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居民消费高等教育服务扩大了就业选择空间,增加了个人收入,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地位。伴随着居民教育消费的过程是居民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过程。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运用和创造的孵化机构,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要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以自己的知识生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自身的社会服务和贡献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以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高等学校应以多种形式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关键词:教育与经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nd/328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