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小袖形能剧戏服样式的美学结构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24 06:33
江户时代的日本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手工艺兴盛。能剧表演是武士及贵族阶层专享的古典艺术,演员在表演时所着戏服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染织工艺发展的高度成就。在江户时代保留最多的能剧戏服是小袖样式的"缝箔""唐织"及"厚板",其制作技艺集众多奢华工艺于一身,在构成其画面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一般以抽象几何形来建立画面框架并分割画面空间,并在画面上填充精微细腻的纹样与其形成对比,二者间虽具有不同的性质,但透过彼此间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综合,便可创造出精妙独特、豪奢熠熠的视觉效果。这一时期发达成熟的染色、刺绣等工艺技法在此后欧美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下,逐渐探索出全新的染织物、屏风等品种,其美学结构在现代和服中亦有所继承与发展。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2020,33(06)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缝箔白地花菱龟甲蒲公英雪花草花纹样
图1缝箔底布表现为白地之上平铺断续的花菱龟甲纹样,a花菱龟甲纹运用贴金箔的工艺来构成造型,并通过设置露地产生一定的留白,表现纹样与底布之间的空间关系。b蒲公英纹、c雪轮及其内部的松、抚子花、菊花、桔梗、藤花等纹样均采用精细的刺绣工艺制作,各种花卉刻画尤为具体写实、技艺精微。b与c纹样在画面上呈散点分布状,与a形成和谐对应关系。图2是运用唐织技法织成的“厚板”。“厚板”是运用厚衣料制作的服装,主要用于年轻的公达或武士等男性角色。a花菱龟甲纹、b藤巴纹均由浮织工艺呈现,其纹样外观如刺绣般细腻柔和。龟甲纹早在平安时代便成为衣服装饰的常用纹样,其与藤巴纹均为日本传统的武士家纹。藤巴纹中的紫藤被视为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巴纹由古时旋涡纹演变而来。圆形形态的藤巴纹与六边形龟甲纹经过巧妙配置融为一体,在画面上创造出平衡的美感。其纹样中几何形状与家纹的搭配使用,显示出江户初期的时代特征。这件戏服运用武士家纹为装饰题材,表达男性角色的象征含义。
图3(1)和图4(2)的两件能剧戏服为展现生命活力,均使用与自然相关联的纹样,例如秋草纹、柴束纹、竹篱纹等。图3缝箔底布以白地底纹来表现,其底纹采用大菱形套小菱形的多层菱组合来填充,以忽隐忽现的色调产生出一种淡雅的效果。其缝箔工艺主要体现于云纹与秋草纹造型中,其中,云纹采用金银线刺绣工艺表达为即兴自由的曲线形,秋草纹中的菊花、胡枝子花等花瓣使用缝制金箔的工艺来表现。b云纹表现为大面积几何形态的曲线形,与c有机形态的自然纹样组合形成鲜明对照。金银线刺绣工艺使云纹内部因绣线的堆积而形成盘旋流动的线条,秋草纹亦表现出随风摇曳的自由形态,因而两种造型的并列并无明显的冲突,且在其间形成一种形态之间的张力,并展示出一种稳重均衡的特质。秋草纹大多应用于表现中老年女性角色“红无”戏服的装饰,这件戏服即是供中年女性角色缠在腰间使用的。图4唐织底布分段织入不同色彩丝线,形成红色、浅葱色、茶色的长方形方格色段。三色方格相互交叉错位排列,将画面划分为多个以色块分界的区域。后在其上织入灵活生动的自然形及人工形纹样,以填补方格色段所构成的抽象几何框架。a青海波纹由一系列扇形波浪纹构成,单个波浪纹由多个同心圆弧排列为扇形,之后在一定区域内重复排列此纹样,整体表现出波浪起伏的状态;b柴束纹表现为两束一前一后、呈相反方向排列的柴草与花卉纹样;c竹篱纹运用斜线、竖线构成竹篱形状,造型简约纯粹;d秋草纹由菊花、红叶、桔梗、抚子等植物组合而成,其纹样分布在竹篱纹内部及周围,仿佛其自然生长状态的复现。在以上诸多纹样造型中,a与c是相对几何化与规则化的纹样造型,b与d属于再现客观现实的纹样造型。在每一长方形色段中,均填充以几何化与写实化相结合的纹样,如a与b青海波纹与柴束纹的纹样组合,c与d竹篱纹与秋草纹的纹样组合。不同纹样之间的覆盖、穿插、综合使画面空间的连接巧妙而富有生机。这件“红入”唐织通常用于年轻女性角色的装扮。
本文编号:3454767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2020,33(06)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缝箔白地花菱龟甲蒲公英雪花草花纹样
图1缝箔底布表现为白地之上平铺断续的花菱龟甲纹样,a花菱龟甲纹运用贴金箔的工艺来构成造型,并通过设置露地产生一定的留白,表现纹样与底布之间的空间关系。b蒲公英纹、c雪轮及其内部的松、抚子花、菊花、桔梗、藤花等纹样均采用精细的刺绣工艺制作,各种花卉刻画尤为具体写实、技艺精微。b与c纹样在画面上呈散点分布状,与a形成和谐对应关系。图2是运用唐织技法织成的“厚板”。“厚板”是运用厚衣料制作的服装,主要用于年轻的公达或武士等男性角色。a花菱龟甲纹、b藤巴纹均由浮织工艺呈现,其纹样外观如刺绣般细腻柔和。龟甲纹早在平安时代便成为衣服装饰的常用纹样,其与藤巴纹均为日本传统的武士家纹。藤巴纹中的紫藤被视为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巴纹由古时旋涡纹演变而来。圆形形态的藤巴纹与六边形龟甲纹经过巧妙配置融为一体,在画面上创造出平衡的美感。其纹样中几何形状与家纹的搭配使用,显示出江户初期的时代特征。这件戏服运用武士家纹为装饰题材,表达男性角色的象征含义。
图3(1)和图4(2)的两件能剧戏服为展现生命活力,均使用与自然相关联的纹样,例如秋草纹、柴束纹、竹篱纹等。图3缝箔底布以白地底纹来表现,其底纹采用大菱形套小菱形的多层菱组合来填充,以忽隐忽现的色调产生出一种淡雅的效果。其缝箔工艺主要体现于云纹与秋草纹造型中,其中,云纹采用金银线刺绣工艺表达为即兴自由的曲线形,秋草纹中的菊花、胡枝子花等花瓣使用缝制金箔的工艺来表现。b云纹表现为大面积几何形态的曲线形,与c有机形态的自然纹样组合形成鲜明对照。金银线刺绣工艺使云纹内部因绣线的堆积而形成盘旋流动的线条,秋草纹亦表现出随风摇曳的自由形态,因而两种造型的并列并无明显的冲突,且在其间形成一种形态之间的张力,并展示出一种稳重均衡的特质。秋草纹大多应用于表现中老年女性角色“红无”戏服的装饰,这件戏服即是供中年女性角色缠在腰间使用的。图4唐织底布分段织入不同色彩丝线,形成红色、浅葱色、茶色的长方形方格色段。三色方格相互交叉错位排列,将画面划分为多个以色块分界的区域。后在其上织入灵活生动的自然形及人工形纹样,以填补方格色段所构成的抽象几何框架。a青海波纹由一系列扇形波浪纹构成,单个波浪纹由多个同心圆弧排列为扇形,之后在一定区域内重复排列此纹样,整体表现出波浪起伏的状态;b柴束纹表现为两束一前一后、呈相反方向排列的柴草与花卉纹样;c竹篱纹运用斜线、竖线构成竹篱形状,造型简约纯粹;d秋草纹由菊花、红叶、桔梗、抚子等植物组合而成,其纹样分布在竹篱纹内部及周围,仿佛其自然生长状态的复现。在以上诸多纹样造型中,a与c是相对几何化与规则化的纹样造型,b与d属于再现客观现实的纹样造型。在每一长方形色段中,均填充以几何化与写实化相结合的纹样,如a与b青海波纹与柴束纹的纹样组合,c与d竹篱纹与秋草纹的纹样组合。不同纹样之间的覆盖、穿插、综合使画面空间的连接巧妙而富有生机。这件“红入”唐织通常用于年轻女性角色的装扮。
本文编号:3454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zb/345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