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崇州市“道明竹编”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9 12:02
乡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社会经济融合发展、有机结合可以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成都崇州市依托"道明竹编"项目及竹文化打造的"竹艺村"及周边项目便是一个案例。通过分析"道明竹编"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价值及创新性的做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促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23)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道明竹编的现状分析
(一)道明竹编的经济效益
(二)道明竹编的社会效益
(三)道明竹编文化效益
二、围绕“道明竹编”的主要创新做法
三、“道明竹编”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启示
(一)合理利用乡村非遗是提高当地经济收入的可行之举。
(二)合理利用乡村非遗可以提升乡村文化水平。
(三)合理地利用乡村非遗有助于提升社会和谐水平。
(四)政策引导和产品创新是乡村非遗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乡村非遗项目一定要因地制宜与乡村现有资源结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J]. 彭兆荣.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3526466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23)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道明竹编的现状分析
(一)道明竹编的经济效益
(二)道明竹编的社会效益
(三)道明竹编文化效益
二、围绕“道明竹编”的主要创新做法
三、“道明竹编”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启示
(一)合理利用乡村非遗是提高当地经济收入的可行之举。
(二)合理利用乡村非遗可以提升乡村文化水平。
(三)合理地利用乡村非遗有助于提升社会和谐水平。
(四)政策引导和产品创新是乡村非遗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乡村非遗项目一定要因地制宜与乡村现有资源结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J]. 彭兆荣.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3526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zb/35264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