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审稿 >

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09 13:35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提出问题: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曾说过,“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  这段话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种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触动教师,没有带来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调整、方式方法的改变,那么,这种变革就很有可能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从而外在于学生的。今天,变革教师、引领教师向新的专业方向发展、形成教师新新的教育智慧之所以成为广大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恰恰是充分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诠释概念:
  并非所有的职业都是专业。只有那些人们需经过专门的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方可从事的职业才是专业。教师并不是做简单的“知识搬运工作”,教有教的法子,学有学的法子。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就是教育的专门性、专业性问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发展应是一种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可以指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泛指对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而且更应包括这一专业素质结构在实践中的行动体现。尤其要关注在行动体现过程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从实践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有层次的,是一个顺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个体提高和群体发展互动的过程。
  第一层次是发展教学专业知识,发展教学专业能力,这是成为好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专业理想,发展教育专业思想,这是成为名教师的重要内容。
  第三层次是在第一、二层次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专业品格,发展教育专业智慧,这是成为教育家的必备条件。如果我们能够孜孜以求,不懈发展,那就一定能由一般教师变成好教师,由好教师变为名教师,由名教师变成教育家。
  认识背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揭示了教师职业的价值标准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至少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楷模;第二,教师必须是具有专业开拓能力的专门人才;第三,教师必须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善于自我更新、超越自我的人。达成这三方面的要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21世纪第九个年头,数字化社会已经向我们走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预示着未来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开拓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显然,这类综合素质高、具有独特的个性、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专业水平平平的教师显然已显得无能为力,时代的前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本能呼唤着教师专业的发展,以承担培养高素质、开拓、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倡学生通过参与,自主探索研究,发展知识,习得知识,重在学生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决不仅仅是职前师范教育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话题。
  认清现状:
  “追求是努力的动力,努力是成功的基础。” 曾经看到一份重庆某地区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关注的培训内容、教师对学校培训工作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条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教师自主发展规划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也有许多老师教育观念、思想落后,跟不上形势,对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经验了解不够,汲取、接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个人文化素质底蕴不足,对与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相匹配的学科间的渗透把握能力差;教师基本功差,譬如:有的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差、政治教师对时势的敏感性把握能力差、数学教师的运算能力差、语文教师写作水平不高、艺术教师连最起码的弹琴基本功都不行,甚至有的教师的板书都没有学生书写工整等等。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他们仍然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具体现状如下:
  一是骨干教师储备不足,有些学科甚至令人担忧。
  二是骨干教师分布不均匀。
  三是新分配教师普遍缺乏较强的专业发展意识。
  四是现有教师有的无明显优势,其中有的人还是学校中教学研究的“弱势群体”,一些原有的教学经验也已不适时,一些明显落伍,他们正逐渐失去了对年轻教师的引领作用,师徒结对活动中年龄、教龄已不再是择师的条件。甚至有些教师已经有“鸡肋”之嫌,用之又担当不起重任,划入另类又将使教育教学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五是一些教师过于世故,似乎看破一切,要超脱凡尘。他们没有危机感,感觉不到差距,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只求无过;不思学习,墨守陈规;工作上得过且过,只求教学工作说得过去,没有个人发展目标,不愿发展特长,培养个性。这部分人无压力,无追求,无工作个性。而且这种心态及处世方法在学校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极大的,会蔓延并影响整体士气,制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六是一些教师存在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思想,怕出风头,怕吃苦头。
  寻找出路:
  新课程的推进带给我们新的思考,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那么。这个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一、认识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的几个阶段
  1、职前教育期:  入职以前(学习课) 
  2. 入门见习期:  1-2年(汇报课)
  3. 能力建构期:  ~2-7年(展能课)
  4. 热情成长期:  ~3-10年(特长课)
  5. 专业挫折期:  ~5-12年(反思课)
  6. 稳定更新期:  ~8-20年(精品课)
  7. 专业消退期:  ~15-25年(特色课)
  8. 退休离岗期:  ~退休前5年(交流课)
  二、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当代学习社会有四大目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是“做事”。这“做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从至善的价值出发;全身心地投入;企求做出成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学会生存的过程,更是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专业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不是对所谓的“名优”教师的模仿过程,而是基于对自己已有的专业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内容和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选择可行的发展途径和策略,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因为教师个体是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否做到主动专业发展才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关键。 
  三、在实践与反思中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具体的实施者, “勤于实践和反思”是不断提升专业品质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批判反思,而这种实践和反思又需要通过培训获取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如写课程反思日记、观摩教学随笔、案例研讨、课堂生成问题追踪、课题行动研究记录。要把教育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教育科研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业务学习,我们要尽量保证教师参加业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点燃其业务学习的热情。 
  再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渴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的持续行为。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必要条件,鼓励教师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反思,最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四、在互助与学习中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让老师“洗脑”,换脑筋。因此,以学习型的校本培训加快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养成,以实践型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发展型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我诊断和反思能力等,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式上打破呆板僵化的培训模式,采用问题访谈、双向交流和专家对话等形式,让教师们真正感受到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所在。 
  五、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
  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和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所以说,校本教研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讨论交流的很好平台。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需要借鉴集体的智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扎实开展好四个层次的校本教研:
  第一是以教师个人为主体的自主研究。要加强教师的个人反思,及时追踪学生学习情况,记录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问题,深入进行理性思考。
  第二是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进行课例研究。要加强教师合作互动,认真对典型课例进行专项研究,集体完成教学设计,集体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得失。
  第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进行主题研究。要根据学科教学中带普遍性的问题,按时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确保教研组活动的制度化,确保备课组活动的经常化。
  第四要以学校为单位认真进行课题研究。要根据学校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性的课题研究,力争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249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