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审稿 >

郭孙伟:揭开“内异症”密码

发布时间:2016-02-22 18:06

url:,id:0

■本报记者顾泳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约为5%至20%。该病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其生物学行为如恶性肿瘤,浸润生长、转移复发,成为危害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寻找内异症病因,长期以来困扰着临床医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海归”教授郭孙伟另辟蹊径,以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为研究角度,突破性发现内异症存在大量表达异常的基因,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该病属于“表观遗传学疾病”,就此改写了200年来内异症学说历史。循着这一路径,他还设计了内异症复发预测临床评估预测体系,同时筛选出数种药物,为内异症的治疗开辟新天地。

遗传学切入解密疾病

郭孙伟的医学科研之旅颇有意思:上世纪80年代,他从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赴美留学,师从世界著名遗传统计学大师汤普森。完成博士学业后,成为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儿科系首位华人终身教授。他形象比喻:“相比医学,我对生物学似乎更感兴趣。有人说,生物学是‘人类的天书’,能找到天书密码,犹如探险一样令人兴奋。”在遗传统计学领域,他很快崭露头角。2002年,成为《科学观察》十年间(1991至2002年)在数学/统计学领域第11位引用次数最高的作者。

医学上有大量多发病、常见病仍找不到有效防治手段,可否利用遗传统计学知识,“切割”出不一样的认知角度?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大致完成,给郭孙伟带来全新启发。他锁定内异症这个“谜一样的疾病”,非常适用于分子遗传学方法来破解。经过反复实验、探索和总结,郭孙伟发现内异症存在大量表达异常的基因:“复杂疾病的机制解释,通过基因定位,可实现事半功倍效果。”自此,内异症属“表观遗传学疾病”的学术说法腾空出世,并获得国际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可。

建立复发预测临床评估体系

2007年,在国外功成名就的郭孙伟选择回国做科研。最初14个月里,整个科研环境与美国相去甚远,他仍孜孜不倦,并于2009年发表2篇综述,引用次数均超过百余次。3年后,妇产科医院向郭孙伟抛出绣球,并为他搭建良好平台。郭孙伟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内异症诊治研究中。

数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郭孙伟独特的知识背景,在与临床医学交融中绽放出绚烂成果。数据显示:我国内异症患者至少有几千万,但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40%至50%。郭孙伟与团队从数千个生物标记物检测中,,识别出了4个能用于判别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生物标记物,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基于nf-κb/pr-b基因表达差异的分子分型”内异症复发预测临床评估体系,准确率高达86%,弥补了目前临床常用的分期无法判断预后的缺陷。“有人觉得分子、基因晦涩难懂,在我看来,它们就像一个个有生命意义的精灵,十分有趣。”

建立内异症复发预测临床评估体系,具有非凡意义。业内专家评价:有了这一体系,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高低危”的复发情况,决定后续的治疗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避免了众多“低危型”患者手术创伤的痛苦。而今,这一评价体系已在多个医院妇产科进行前瞻性评估应用。

启动内异症的药物探索之旅

郭孙伟回国后惜时如金,几乎谢绝了一切社交活动。他常对学生说:“你坐车、走路、排队时,都可以用来思考科研问题。”对物质淡泊的他,放弃周末,工作到深夜是常有之事。

埋头总结妇产科医院10余年来近千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后,郭孙伟启动了内异症药物的探索之旅:他带领团队从内异症、肌腺症的疼痛机制、炎症机制等各方面入手,发现从草本植物穿心莲提取的穿心莲内酯,可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可有效缓解子宫肌腺症患者的痛经,为子宫肌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在优秀“领跑员”带领下,郭孙伟团队已从微不起眼的“小角色”走到国际内异症研究和转化前台:去年,团队成功申办了在妇产科领域具有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开创了该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先例。

[责任编辑:yfs001]



本文编号:29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29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