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审稿 >

【网络工程论文】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思路(6篇)(共21353字)

发布时间:2017-05-09 15:11

  本文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一篇: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思考

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在2009年7月4日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宁夏会议上提出,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提高办学水平的一种途径就是建立共同体,共同体包括校企合作、中外高校合作等。中外合作办学共同体的建立,将会使一个专业的办学得到国内外更多社会资源的关心,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工程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一种新生事物。截至2015年5月,经教育部审批的本科合作办学机构和合作办学项目共有896个,而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只有5所院校[1],见表1。济南大学作为最早开设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可以借鉴的信息和资源非常有限,针对网络工程合作办学的学生培养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探索。

1培养方案的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为两大类,具体为:(1)中外名校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建立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合作办学。例如,2013年设立的昆山杜克大学是武汉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合作,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级”大学[2];2012年中山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设立联合工程学院,宗旨是培育工程领袖人才、创新工程教育、成为中国领先的工程学院。(2)地方院校与国外应用型大学建立的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办学。这种办学模式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结合地方院校的区域性和地方特色,促进应用型国际人才的培养。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拥有中方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外方的学士学位证书的合作培养。如湖南文理学院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要求,项目内学生赴国外合作校学习1年者,外方才能授予网络开发专业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对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合作举办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生要获得外方授予的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也需要有在国外合作校的学习经历。第二类是授予中方证书。5所合作办学项目中有3个属于这一类。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就是此类。学生在本科期间,如果没有出国学习经历,则毕业时授予中方证书。如果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英语能力水平合格,转到英方继续就读,在英方大学毕业后由英方授予学士学位证书。这一类与第一类从本质上说是同种模式。第三类合作办学是只授予外方证书而无中方证书,上述5个项目没有此种模式。国家鼓励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和实用性人才[3]。济南大学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对培养方案进行理性分析,确定网络工程的3个特色专业方向:网络工程、网络软件、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保卫等技术工作。”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的网络专业隶属于Computer,CommunicationsandInteractiveSystems(CCIS)系[4],CCIS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既具有21世纪电子领域的先进技能,又具有电子技术和数字媒体的设计创新性才能”。

2课程设置

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学校非常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而且学分和证书的获得非常灵活。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学习1年、2年、3年或4年,都可以获得一个相应的毕业证书,只是证书的含金量有区别。课程的设置保持内容逐年递进深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既有连贯性,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早就业。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的网络和安全(NetworkandSecurity)专业下有3个方向:网络系统工程(NetworkedSystemsEngineering)、网络安全和网络(CyberSecurityandNetworks)以及数字安全取证和黑客防御(DigitalSecurityForensicsandEthicalHacking,EthicalHacking也称为道德黑客、正派黑客)。由于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意见目前还在制订中,因此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各校实际确定,济南大学合作办学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如图1所示。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分为3个专业方向:网络工程、网络软件、信息安全,分别与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对应方向的关系如图2所示。济南大学的网络工程方向与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的网络系统工程方向对应,另外两个专业方向是交叉对应的。这种专业方向上的对应极好地促进了两校之间真正的专业合作。表2是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列表,因为我们开设的选修课较多,在这里没有一一列出。表3是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的网络和安全工程专业4年课程设置列表[5]。

对两校的课程设置分析如下:(1)课程设置时间的差异。中国高校的学生在第一年需要修高等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课程,因此专业相关课程开设得很少,第二年学生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而英方是直接在第一年就开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2)中方的专业课程设置更注重基础教育,而英方更注重实用教育。英方每年的项目课程可以有效地把学生当年学习的课程知识串接成一个项目,这样学生即使不再上后几年的知识,也可以走出校园开始工作。如学生只学习了第一年知识,他就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基本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具备了基本的编程能力,可以方便学生求职,从事简单的计算机或网络相关工作,而无须进行其他学年的本科学习。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是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3)中英双方核心课程相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近。如英方的“路由基础”对应中方的“网络互联与路由(A)”,英方的“高级路由”对应中方的“网络互联与路由(B)”,而且两校都是采用的思科CCNA体系作为教学内容。这种相似性使学生能很好地实现从中方到英方课程的过渡和衔接。(4)英方开设的课程不分选修和必修,课程数量少,每门课程学分较高;而中方开设的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必修课程固定,选修课程数量多,每门课程学分低。从表2、表3可以看出,英方大概一年开设6~8门课程,而中方在20门以上,学生可以选修(含必修)12门左右,每门课程大概在2~4个学分。经过与英方沟通得知,他们的课程设置少,但是内容较多,一门课程涉及我们开设的多门课程内容。至于课程数量与学分高低的设置没有绝对的优劣,各有利弊。

3结语

虽然我国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已发展多年,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依然不容易,成功案例也不多。大部分“1+3”“2+2”“3+1”的合作办学主要是让学生去考英语,只要英语满足外方要求,就把学生送出去,而不关心学生出去以后是否能真正融入外方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希望网络工程专业合作办学实现真正的实质性合作,从先进的知识输入转变为双方在课程、师资、学生上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从交流合作转变为双方交融,推动我国高校现代化大学的建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培养模式的差异、课程设置、师资、全英文教学等问题。随着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相信存在的问题会逐步解决,合作办学之路会越走越好。

作者:刘悦 孙润元 贾忠田 荆山 单位: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的关联性

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让互联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使之蜕变成了一个物质、能量及信息互相融合的物联网。这种新形态的演变,一方面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或改造的作用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数量的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网络人才缺口在20万人左右,因此,大力培养高素质、多数量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非常重要。教育是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最重要方式,在互联网形态与网络通信技术形态的演变推动下,教育毫无疑问地也要有新的变化。那么如何开展新时代下的教育?开设哪些课程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掌握不同的劳动技能对学生的就业有哪些影响?仅从学校教育层面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因此,必须从人才需求市场的层面进行分析。

1调查分析

1.1调查形式与内容

为了获取具体的数据,笔者选取了湖南科技大学2002—2010级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阅读了相关资料,广泛听取了意见,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充分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验课程设置是否会对学生就业情况产生影响;二是了解市场急需的网络人才需要掌握哪些劳动技能。问卷内容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职业、就业时间、就业满意度、月薪、专业课程对其就业帮助大小、实践教学课程对其就业帮助大小、课程设置建议、工作中接触的网络设备类型等。

1.2结果分析

通过网络调查,此次共回收有效问卷283份,对回收的有效数据分析如下。(1)就业岗位分析。在已经毕业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中,35.29%的学生从事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38.24%的学生从事网络产品的软件开发工作,11.76%的学生从事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8.82%的学生从事网络规划与设计,从事其他工作类型的学生占5.88%。由此可知,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软件开发及网络维护管理方面的工作。(2)就业薪酬分析。分析可知,整个网络工程行业月平均薪酬约7647元,就业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薪酬有明显差别。29.41%的学生薪酬范围为2000~4000元,低于平均薪酬,其从事的工作主要为网络维护与管理类;薪酬范围为8000~10000元的学生占17.65%,高于平均薪酬;26.47%的学生薪酬范围为10000~20000元;8.82%的学生薪酬在20000元以上,这些高薪的学生主要在IT巨头公司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结合本地区的消费水平,对自己薪酬水平基本满意的学生为61.76%,对薪酬有些不满的学生为35.29%,完全不满意的学生占2.94%。可见,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基本满意,也表明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3)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影响研究。表1统计数据显示:55.88%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对其就业影响最大,选择比率超过30%的课程依次为数据通信原理、数据库系统、网络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网络协议分析技术。其中一些课程,如无线网络技术、Internet与Web编程、Java程序设计、光通信技术等,由于在2006年以后才开设,可能会导致选择率较低,这些课程的影响效果数据统计可能有些不准确,但上述结果总体上能反映出课程与就业的影响关系。(4)薪酬和专业理论课程相关性分析。为了深入研究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薪酬的影响,笔者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统计数据做进一步研究。研究步骤为:①把就业薪酬设置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其中,薪酬范围为2000~4000元标志设置为1,4000~6000元标志设置为2,6000~8000元标志设置为3,8000~10000元标志设置为4,10000~15000元标志设置为5,15000~20000元以上标志设置为6,20000元以上标志设置为7;②为表1中的各课程设定标志位,如果学生选择了该课程,那么设定标志为1,否则标志设为0;③进行灰色关联计算,该计算过程包含3个步骤,第一步为初始化操作(整理为等长度1-时距序列),第二步为序列的始点零化像,第三步为计算|s0|、|s1|、|s1-s0|。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依据请参考文献[1]。通过计算,各灰色关联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数据来看,对学生就业薪酬影响较大(一般认为r≥0.6较为可靠)的课程有9门,其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排列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系统>数据通信原理>智能综合布线系统>数据通信原理>网络协议分析技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3)、(4)分析可知,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设计与实现、数据通信原理对学生就业及薪酬的影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5)薪酬和实践课程设置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网络实践课程与就业薪酬的影响,笔者设薪酬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也按上述分析方法设定各薪酬等级标志。相关因素序列为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其中,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实践课程标志设为1,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课程标志设为2,光纤通信实践课程标志设为3,网络软件开发与设计实践课程标志设为4,网络系统安全设置与网络管理标志设为5,无线通信实践课程标志设为6,程控交换实践课程标志设为7,其他实践课程标志设为8。经灰色关联分析,实践课程对其薪酬影响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网络软件开发与设计实践课程、网络系统安全设置与网络管理课程的绝对关联度都为0.9714,对薪酬的影响最高,其次为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实践课程,绝对关联度为0.8788。(6)薪酬和就业时间、就业岗位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设薪酬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其等级标志与(4)中设置相同,相关因素序列为毕业工作时间和就业岗位。其中,毕业工作时间按学生所填实际年份计算,就业岗位的特征行为设置方式为:网络软件开发与设计标志设置为1,网络规划与设计标志设置为2,网络维护与管理标志设置为3,网络设备安装调试设置标志为4,其它设置标志为5。经计算,薪酬与就业时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7814,薪酬与就业岗位类型的灰色关联度为0.6355,说明就业岗位类型、就业时间都与薪酬存在较大的正相关。(7)薪酬与所维护网络设备厂商的相关性分析。把薪酬设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相关因素序列分别为Cisco、Huawei、IBM、Huawei-3com、西门子、中兴、Sun、HP、锐捷、爱立信、联想、烽火等公司,对应的标志设置分别为1~12(还有一些其他IT公司,但由于统计数据较少,所以本文在此省去)。计算出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对薪酬影响大于0.6的各关联度中,排序依次为IBM>Cisco>Huawei-3com>Huawei>联想>Sun。

2建议

以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设置对薪酬、就业的影响,得出了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这些影响因子的大小,可采取相应的建议。(1)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原理、数据库系统、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等课程的长期建设。另外,根据市场热点的需要,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短线课程,在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稳定后,再选择把这些短线课程发展为长线课程。(2)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与知名IT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早开设一些与Cisco、Huawei、IBM、Huawei-3com等公司主流产品的相关理论课程,开展“订单式”教学,实施定向培养,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当前的主流技术是什么。在实践课程开设方面,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与网络管理、网络软件开发与设计、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等实践教学工作。(3)根据上述薪酬和就业岗位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加大对学生网络软件开发与网络维护管理知识的教学力度。鼓励学生参加HCNE和CCNA等认证考试,为企业提供“零适应期”上岗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2]。

3结语

尽管当前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需求与实际供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我们掌握该类专业的特点,做好符合市场所需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选择恰当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培育出符合工业4.0发展所需的新型网络工程人才。当然,笔者是根据对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已毕业学生所做的数据调查,对一些培养理念与方法特殊的大学可能不具有一般性。但结合以前在华为从事网络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对策建议具有一般性、适应性[3],可为其他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龚波 廖俊国 韩雪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三篇:网络工程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指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思维活动和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与传统的“维持性”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1]。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对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与规划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当前,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全盘照收,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甚至陈旧;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结合缺乏,遇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快动手解决;缺少激发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途径和奖励机制。因此,要把网络工程专业打造成一个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活动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必须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注重教材建设,加强实践环节。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一、加强实验与实践基地建设

(一)整合院内实验资源与校内实训资源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2],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与设备使用效益。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整合了分散建设的院内网络工程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建设面向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包括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组网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和嵌入式实验室。此外,还设立了学校实训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学院实验中心实现统一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统一管理和调配全院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实验中心由高水平的教授负责,工作人员由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网络工程方向教师组成。实验教学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心主任负责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高效落实实践教学任务[3]。

(二)建立开放实验室

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化、实验教学整体化、教学内容层次化、创新能力培养渐进化措施,创造条件使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逐步面向本科生开放[4]。本科生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不但能够提升基本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例如,2005年以来,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开放实验室项目,完成了“网络聊天室的设计与实现”、“网络五子棋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和“校园网的搭建”等设计,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技论文20余篇。

(三)建设校外毕业实习基地

组织网络工程专业大三、大四学生参与北京林克森软件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软件公司、北京中软有限公司等多家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实习基地的实际软件开发、网络平台搭建项目,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网络软件开发、设计与测试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内容与考核办法

(一)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在传统或经典实验基础上,要求每年每门课程都要推出新实验或调整实验内容。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增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充实到实验教学中,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在制定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时,逐次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达到实验教学总比例的25%,形成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必做实验、选做实验相结合的机制。开设独立的实践类课程和实验类研究性课程,开展教师指导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在实践课中探索新技术专题讲座、认识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分组完成小项目论文等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在路由交换技术课程中采用工程案例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在物理设备上根据工程案例需求完成拓扑联网、设备配置和调试排错等工作[5]。

(三)优化考核方法

实验环节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和反映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对于人才培养影响很大。如果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因循守旧,势必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谈[6]。网络工程专业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上,大胆改进考核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引发了连锁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从调查得知,学生普遍认为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成绩好不等于实践动手能力强,但实践环节暴露出的理论学习症结,逼出学生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紧迫感。实验课上学生的实验预习、准备方式也发生变化,带动了越来越多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研讨问题,积极报名参加嵌入式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三、构建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网络工程专业平台[7]:各类创新能力竞赛、专利申请与撰写学术论文;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实际科研项目;考取相关行业认证与证书(如CCNA、CCNP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教学计划外的创新类研究课程。这一平台体现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突出层次性、具体化和个性化特征,突出以创新实践为主,工程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思路,使学生就业多了一份保障。

(一)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科研训练项目和一些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项目选题要做到涉及范围较广,联系实际应用,难度适宜,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共同完成创新实践论文,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等。

(二)组织各种创新实践大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学生与其他兄弟院校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加大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种竞赛的力度和投入,重视教学和实践大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科研指导,拓宽学术视野。例如,参加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大学生ACM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8]。

(三)完善多方面激励政策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设置奖学金评比、评先评优、研究生保送、毕业生推荐等方面,将各种竞赛获奖内容纳入加分范畴,并适当增加其权重。

作者:杨丹 武传胜 孙良旭 吴建胜 张玉军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第四篇:网络工程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思路

一、引言

2014年是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年,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了职业性在人才培养中突出性,因此在高校转型形势下对职业性与专业性有效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变得十分紧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各自为政,相互隔离;随着实践过程中问题的不断涌现,高校和企业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逐步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但高校自身存在的惯性、惰性以及教师知识老化、实践经验不足、实验设备更新慢等问题,使校企合作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将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有效融合,形成满足我国网络行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证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国家和企业两级认证体系,职业资格证体系的成熟为研究、实践探索和实施“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切实可行。

二、“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知识体系上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和操作技能的应用性。因此,要实现双证有效融合,首先就必须将双方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融合。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中将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知识;二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设计、实现、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国家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试知识点归纳为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企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各自的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其重点在于具体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知识点包含在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中。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最大化,通过大量的企业走访,与专家座谈,请专家指点,最后将两者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融入网络工程专业规范知识点体系中,经过有选择性的加工,形成“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确定了知识体系后,根据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知识点的相近性和能力培养的连续性,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对细化后的知识体系进行分割、排序、归纳、统筹设计,形成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群,进而构建了“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

课程体系中既包含了理论性强的课程,也包含了实践能力强的实践课程。在培养过程的设计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兼顾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中设计了“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学校负责专业理论课程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一般采用模拟环境进行实验,学校实训基地负责该专业面向企业通用的岗位技能及国家级通用证书的培养,一般采用实际设备进行实训,校企合作培训基地负责本企业岗位技能及企业证书的培养,一般采用实际运行环境进行训练、岗前培训或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还应共同开发理论和实践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如: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加入与行业新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活动等[2]。“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三个场所中交替运行,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模拟环境实验、学校实训基地的通用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基地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衔接起来,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很好的克服了订单培养只注重企业岗位需求忽视专业综合培养的问题,既满足了企业岗位专项技能的培养,,又满足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了学生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学生技能的螺旋式上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岗位就业能力。“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三个阶段分界分明,而是三个阶段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直接过渡到学校实训基地,如图2中①所示;或者从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过渡到下一个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再过渡到学校实训基地,如图2中②所示;也可以从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过渡到学校实训基地,再回到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如图2中③所示。最终从学校实训基地推进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如图2中④所示。三个阶段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交替运行,特别是学校负责的两个阶段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交替,在模拟环境的练习与实际设备的练习相结合,虚实结合,通过在虚拟环境的大量练习,减少了真实网络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真实网络设备使用周期,降低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成本。“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一般采取“2+1.5+0.5”或“2+1+1”的运行模式,其中的“2”为主要专业理论课程和基础技能的培养,“1.5”或“1”主要负责面向企业通用的岗位技能及国家级通用证书的培养,“0.5”或“1”主要负责企业岗位技能及企业证书的培养。

四、“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的置换

“双证融合”的考核方式集中体现在学分置换和互认上,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形成国家和企业两级比较成熟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但国家和企业证书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级证书的学分置换应分别设计。国家级资格证书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比较完善,可以置换相应的理论课程,根据获取的资格证级别对应相应的课程。由于初级资格证书涉及到的知识点单一,水平低,可以与课外培养学分挂钩;中级资格证书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综合,难度增加,建议免修免试“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课程,成绩为80分;高级资格证书涉及到综合知识,难度很高,过级率很低,建议免修免试“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系统管理”2门课程,成绩为90分。企业资格证书则重在考核企业设备的操控能力,所以与相应的实践环节课程相对应。以CISCO认证为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CISCO证书,如表2所示。总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时俱进,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要构建基于就业视野的高等人才培养模式[3]。“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环节,无论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都应该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就业率为最终目的。

作者:费雅洁 王健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

第五篇:CDIO下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造成计算机网络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为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11年将网络工程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已经超过330所高等院校开设该专业。然而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是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准确,办学定位不鲜明,专业特色不突出。湖南工学院是第二批被列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人才培养方针[1],落实教育部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人才就业市场的供需情况,先后经历2011版、2012版、2013版、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确定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宗旨为应用型的服务地方为主的本科专业,培养方式以工程教育为特点,围绕学校顶层建设思路“三重一高”(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为培养体系。

1.CDIO理念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历时四年的研究成果,按照工程实施过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四个阶段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参与式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2]。

2.网络工程专业定位

针对湖南工学院应用型本科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的背景,按照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指导思路,网络工程教研室经历反复的研讨,2014版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网络运行管理、性能分析、日常维护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应用研究、科研开发等工作的基础实、技术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3.基于CDIO视角下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会技术、懂管理、能开发”的网络工程方面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植入CDIO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际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开设的宽窄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范畴的大小。课程设置过窄会弱化学生的就业面,课程设置过宽则无法体现学生专业的重点。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课程间的重复性,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便于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我院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按照学校“三重一高”的教学体系顶层设计思路采用金字塔式结构,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实践教学模块”构成。塔基是主要涉及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及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的课程;塔身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实习实训;塔尖是毕业设计。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性的课程设置是CDIO教育的突出点,我校2014版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为2880(16节课1学时),实践课学时(含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的实验学时和实践学时)104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36.2%;选修课学时66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23%。实践性的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实训。1)课程实验: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相应实验室进行,着重编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实践。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所要求的基本任务以巩固所学课程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包括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TCP/IP协议课程设计。通过这些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该课程的具体应用实例,提高实践应用能力。3)实习和实训: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通过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到企业从事有关软件开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工作的集中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软件开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工作方法,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2)改革教学方法。影响CDIO式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改革的指导者的改革手段和自身综合能力,指导者是施教体,也是引路人。指导者的改革思路直接导向改革的方向,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和社会实践,使四个平台课程有机联系,通过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自身只有具备工程实践经验时,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的开展。所以要进行项目式、工程化的教学改革,双师型的教师是基础,双师型的教师除了有必要的知识结构,还需具备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比如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能力[3]。

(3)营造工程教育环境。工程教育环境是成功实现项目式学习的重要保证,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师或者从业人员,首先工程概念必须要具备的,在大一暑假我们集中安排1周的认识实习,以此培养学生工程概念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工程从业的方向要明确,通过三年的大学校园学习后,专业还可能处于模糊的印象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感,我们在大三暑假集中安排3周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工作作坊和大型的软件公司参加实践锻炼;最后从事工程要有归宿感,要爱岗,要敬业,在大四第二个学期安排学生在实习工地进行8周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从业感的同时,使学生尽快从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改革学分认定制。在我国高校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是看学生在校期间是否修完学分,而学分获取实际是老师通过各种考核方式衡量学生完成各类课程任务的结果。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不同学业基础的人走进高等学校,他们的智能结构、学习能力、个人目标和学习动机趋于多元,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也是多元的、宽容的[4]。由于任何一个学生均具有各自的个性,在共性标准之上总会在某一部分存在偏离、超越、拓展等等,都可能在各自的事业上找到用武之地。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独特性,教育更要强调“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余力拓展学习内容,打破学习时段的限制,根据自身能力和生活节奏灵活安排学习进程,变固定学习制为弹性学习制,将技能培训的地位凸现出来并融入学历教育之中,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自主学习和应试教育充分兼顾[5]。所以高校可以与时俱进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学生多参加技能培训、专业竞赛、发表科研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并申请置换相应的课程学分。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开放化和国际化,各高校都在致力于寻找适应计算机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到网络工程人才教育中,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者:彭彩红 庞朝晖 陈利平 单位:湖南工学院

第六篇: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据相关统计,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第一的是985高校,第二是高职院校,第三是211大学,第四是独立学院,第五是科研院所,第六是地方普通高校,这说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事业单位用人的要求[1]。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改革,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对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4种。工程型人才又分为工程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设备制造、应用开发、工程设计、设备集成与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2]。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

1地方本科院校开办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既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实际工作经验。大部分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没有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由于缺乏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能给学生传授技能,也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与安全类课程需要的实验室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测试与性能分析、无线网络、光纤通信、程控交换、信息安全、宽带接入网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成本很高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实验台套数不足,实验室管理不到位,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

3)教学与管理存在问题。教师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教师课堂上尽量讲授自己熟悉的的内容,随意性大。实验教学无法安排在常规教学时间内进行,经常将实验安排在晚上和周末,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受学生找工作客观原因的影响,有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走过场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等[3]。

4)课程建设步伐缓慢。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较好的课程实验指导书,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网络课程的实验指导书没有统一规划,会导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互联技术、接入网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等课程中部分实验项目相同,有些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不具体,实验方案不可行。

5)实践教学的地位有待提高。大多数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太重视,主要表现在实验课、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课时计算方面。比如实验课,我们的计算公式为某门实验课程标准课时数=课表规定课时数(1+0.8×重复组数)。专业实验课本来要求高、难度大、实验课课前准备时间长,这样导致部分教师主观上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4]。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就业率不高,因此只有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定位。地方性本科院校将重点突出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具有的特征为:①掌握较扎实的网络专业知识;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③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意识;④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5]。

2)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协调全面发展。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三个面向”:面向行业、产业以瞄准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面向社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国际以接轨国际与国家有关网络的专业技术认证。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性人才;共性教育与特长教育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实践训练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规划与管理、信息安全设计与管理能力,能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设计、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或从事信息安全设计、信息安全管理和开发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4)基本培养方式。建立“2+1+1”三段式四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强化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将项目教学法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前2年“重基础”,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数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外语基础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为学生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打好基础。同时重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专业选择、学习进程规划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第3年“精方向”,是校企联合培养第一环节。根据学生选取的专业方向(网络工程技术方向和信息安全技术方向)进行深度能力培养,有些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学校老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完成,企业资深工程师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加强与网络企业合作,完善企业认证课程模块的学分认证标准,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的企业证书学校可认可相应课程的学分,从而将网络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第4年“强工程”,学生将利用一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做毕业论文(设计),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部分来源于企业,一般要求可以在真实或模拟系统实现。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

1)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同,网络工程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网络工程设计、分析和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设计、管理、应用和研究等工作。信息安全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信息安全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毕业后从事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安全规划和安全产品研发等工作。

2)专业主要课程与课程关联。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科学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网络编程技术与应用、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等。根据2014年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关联图,如图2所示。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通过课程关联图来理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开课的顺序和开课的学期。

3)培养要求及其实现矩阵。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各培养环节的设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要具有的专业能力主要有综合素质、一般工具应用能力、网络工程基础能力、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拓展能力和综合能力。每个专业能力又有具体的专项能力,从而对应具体的课程来培养这些能力。培养要求实现矩阵描述培养要求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现途径,详见表1。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执行效果来不断修订培养方案,主要通过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技能竞赛,课程考核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善、改革和实践。

(1)课程建设。根据专业方向形成了网络工程课程群和信息安全课程群。通过理顺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认真设计各门课程实验项目,每一个课程群专门编写一本课程群实验指导书。还在课程群的基础上形成了网络工程教学团队和信息安全教学团队来搞好教学工作。

(2)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本身知识结构的特点,能力培养的重点,教学环节的特殊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实践教学。先后建设了多个专业实验室来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按照实践教学工作“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了网络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共承担了本专业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编程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自2010年以来每年送出1~2名教师到企业锻炼。老师通过到企业的锻炼熟悉企业的运作方式、熟悉网络工程或信息安全的研究方向以及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等。并参与部分产品的研发与调试。本专业具有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等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已达10人。

(5)学生管理。为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尽早熟悉专业知识结构,渐进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学校实行学业导师制。学生在大一开始就有学业导师指导,学业导师都是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每个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几名学生。

(6)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立地域广泛、队伍稳定、设施完善、技术雄厚的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条件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需求,实习实训时间有保障、实践效果好。

(7)课程考核。改变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如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互联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综合的技能考核方式更能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些课程。具体方式是每学期首先要申报考核的课程,可以根据课堂出勤,作业,调查报告,平时技能考核,实验和期末技能考核等多个要素组成一个记分体系,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各个实践环节认真对待,积极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8)网络技能竞赛。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我院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验证人才培养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2012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网络技能大赛,以个人赛为主,通过真机加模拟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技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显著。

5结语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出理论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自2006年招生以来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5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哪些技能等具体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几年的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师资实力明显加强,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大幅提高,专业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其中获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教师2人,学校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教师6人,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湖南省教学能手1人,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二等奖1人。培养的学生水平较高、能力强、就业好。

作者:彭智朝 戴经国 羊四清 陈代武 贺文华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生物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矿业工程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桥梁工程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网络工程论文   隧道工程论文
 石油工程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   工程监理论文   工程预算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采矿工程论文   安全工程论文   控制工程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工程机械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本文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352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