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审稿 >

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薪酬情况

发布时间:2016-03-22 12:50

本文关键词:财政学专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学历类别

  • 高职专科专业
  • 本科专业
  • 学科门类 专业类别

    财政学

    <<返回

    专业代码:020201K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般安排6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①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分为:专门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专门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对各个国家财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财政制度学。②按财政分配的内容可分为:国家预算学、国家税收学、公债学、国营企业财务学、固定资产投资学等。③按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中国财政史、外国财政史、税制史、公债史,以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理财思想的财政思想史。

    相近专业:

  • 专业解读
  • 开设院校
  • 就业前景与方向
  • 专业排名
  • 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


    毕业生薪酬指数:

        1.毕业生1年薪酬指数:69%的财政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按照十分制计算,财政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67,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上。


        2.毕业2年薪酬指数:52%的财政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3%。按照十分制计算,财政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61,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3.毕业3年薪酬指数:41%的财政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3%。按照十分制计算,财政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47,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应届就业率指数:


        财政学专业毕业生中,93%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7%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3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发展前景指数:


        财政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8%,33%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08,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工作舒适度指数:

     

        38%的财政学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14%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舒适度指数为6.60,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

    就业前景分析 (按财政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在"经济学类"中排名第 8

    本专业就业最好的地区排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本专业平均薪酬概况

    按财政学相关的职位薪酬进行统计

    ¥9000 该数据为平均值,取自4份样本 | 截至 2015-08-24

    本专业薪酬待遇、招聘要求分析

    工资情况

  • 面议 83%
  • 3000-4499 16%
  • 20000-29999 7%
  • 15000-19999 2%
  • 6000-7999 2%
  • 8000-9999 1%
  • 4500-5999 1%
  • 10000-14999 1%
  • 30000-49999 1%
  • 1500以下 1%
  • 2000-2999 0%
  • 经验要求

  • 3-5年 50%
  • 不限经验 50%
  • 0-2年 34%
  • 应届毕业生 14%
  • 6-7年 1%
  • 11-15年 0%
  • 8-10年 0%
  • 学历要求

  • 大专 50%
  • 不限学历 16%
  • 本科 16%
  • 中专 16%
  • 博士 5%
  • 中技 3%
  • 高中 2%
  • 初中 2%
  • 硕士 0%
  • 本文关键词:财政学专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36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