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审稿 >

包装工程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30 14:07

  本文关键词:包装工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中论述了包装工程的学科特点和主攻专业方向,分析了该学科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对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包装工程;学科特点;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B48;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563(2003)04-0177-02


Exploring and Thinking on the Education of Packaging Engineering
CHEN Bao-lin
(Xihn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Jacusses characteristic and direction of packaging engineering subject,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the system of curricum for talent of packaging engineering,and puts forward some thinks and proposals to the process of the train.
Key Words:Packaging engineering;Characteristic of Subject;Train for talent


1 包装工程的学科特点与专业方向

  包装工程是以包装学和包装工程学为基础,融入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技术、工程、艺术、人文、经济等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其专业内容包含包装材料、容器、装潢、印刷、机械、技术与工艺、测试、流通与管理、法规等各方面的理论及应用,它是包装工业发展的重要学科基础。
  包装工程直接服务、应用于包装工业,而包装工业就其自身而言,它是设计、制造各种包装用品及其辅助材料的产业。包装的对象是产品,是依托、配套、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大产业,没有产品也就谈不上包装;另一方面,包装的保护功能和社会认识功能(促销功能)又促进了各产业部门的生存、发展与进步。可以说,没有包装的产品,就不成其为现代化的商品,而产品种类、形态、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包装材料、结构和形态的多样性。,因此,包装工程所涵盖的学科范畴、专业内容和应用领域,确定了它是一们综合性很强、专业口径很宽和应用范围很广的学科。
  包装工程研究的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从工程应用而言,最终的目标和对象是包装品,因此,直接或间接围绕包装品的包装系统设计应该是包装工程的主体和核心。包装系统设计是对包装品的整体形成所进行的创造性构思过程,主要包括包装品的形态、结构、装潢设计以及围绕包装品设计必须考虑的材料选择与应用,包装技术与工艺的制定,产品质量控制,包装机械的选型、配套以及包装工厂的技术改造,产品营销、管理等内容。而狭义的包装设计是以包装形态、结构和装潢为主的设计,它只是包装系统设计的—个层面。
  普通高等教育提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其专业素质而言,一般是建立在宽厚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上,而包装系统设计所胶托的知识结构和所遵循的创造性、综合性思维过程,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内各院校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育计划,不少都以包装系统设计作为专业主攻方向,当然,根据行业对某方面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排除将包装系统的某些部分如: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包装材料等,作为主要的专业方向。

2 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任何一们学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应根据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专业方向来构架,对于包装工程专业,如果确定以包装系统设计为其主攻方向,研究的主体——包装品的二重性功能(防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决定了专业人员至少应具备包装工程学和包装艺术学两方面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作为知识结构的主体,同时,应扩充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防护功能是包装品功能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要求(特别对运输包装),完成这类功能的技术手段,主要靠以包装工程学为主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为此,数学、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等工科类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不可少,而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包装材料、包装机械等,应作为重要的专业课。包装品的社会认识功能(促销功能),主要靠不同的包装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示,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意和设计能力,离不开必要的美术基础和美学修养,同时,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此外,包装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包装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流通、使用回收等过程中,离不开对包装对象(商品)、使用对象(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剖析和研究,因此,开设一些延伸和扩展性的课程如:食品与药品包装、商品学、销售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包装与环境、包装标准与法规等,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建立设计的全局观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是现代设计和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计算机基础和设计应用应贯穿子整个理论和实际性教学环节中,这已为大家所共识;公共基础课是各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奠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但在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上,,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从目的和效果出发,采取一定的灵活性,不必千篇一律。
  按照传统模式,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均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但这种体系,难以判断和体现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宽口径、知识容量大的综合学科,应按照系统学的观点,将相互关联的学科和课程,整合为多学科群或课程模块,形成一个特点鲜明的、彼此有机联系的学科(课程)体系,以便更加合理的安排、组织教学。对手包装工程,根据上述的学科特点和人才知识结构,可将包装结构、包装工艺、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及其相应的专业基础课整合为工程技术模块,而把包装造型、包装装潢和包装印刷及其相应的艺术基础课程整合为艺术设计模块,以上两个模块,是包装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体现了包装的二重性,而包装过程、包装人体工程学、包装与环境、包装标准与法规等课程,可构成包装工程的第3个模块,是核心部分的扩展和延伸。
  

3 人才培养过程的分析与思考

  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需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通过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机组合、师生及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实现目标的过程可通过多种形式(模式)和多种渠道,但必须遵循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客观规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必须以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教学是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任何一们课程的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真实写照,它是能力培育的基础和智力开发的源泉,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任何轻视理论的观点和做法都是片面的。理论是创建能力的基础,但是理论知识多不等子能力强,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实践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和桥梁,因此,重视理论学习,强化实践训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遵循理论—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规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必经之路。
  我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和总结,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a.教学计划中虽然考虑了各们课程的整合、优化和彼此的衔接,但施教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很难全面理解和贯彻教学计划的要求,常出现专业基础课程按常规教学,不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专业课程又各自为政的现象,学生学后感到课程学了不少,但知识凌乱,印象不深,这就要求除了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还应选择或增设一些综合性的课程如:包装过程,包装工厂设计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或通过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综合和应用;
  b.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该学科、专业的突出特点,工程类教师和艺术类教师要统一认识,加强协作,克服各自的偏见,用统一的设计理念施教育人;
  c.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目前的大学教育,大多数还是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通过校内各个实践性环节来实现,在众多的实践性环节中,各类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对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能客观进行枚验和判断,对他们所学知识的不足也能及时予以弥补;毕业设计的选题应紧密联系当前生产科研实际,课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应有—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目的。
  d.在扩充性教学内容或第二课堂中,应加强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技术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今后无论从事设计工作或冀他技术经济工作,都能以经济学的观点思考和分析问题,不至于成为纯技术、书生型的知识分子,在教学过程中耍适时介绍国内外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科技动态;使学生的思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e.教学资源的短缺;办学形式的单一,制约了包装工程人才的培养。包装工程在国内当月新兴的学科、专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除了少数几所院校由于主客观条件办学实力比较雄厚外,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不十分理想,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不足、资源匮乏的现象,加之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本科专业调整后,虽然该专业仍然保留,学科的硕士点却被撤消,这无疑损伤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使办学质量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学生本应经常走向社会、进入企业调研和实习,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紧密结合,但往往因学校经费不足和一些企业的自我封锁而难以实现,大学教育目前很多仍在封闭或半封闭状况下进行,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尚未很好地解决。笔者认为,应倡导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渠道,如通过社会力量办学,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此外,在现行的办学模式和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否在完成主要课程的学业后(即第三学年后)提前离校择业,在工作单位见习半年后,再返校选修部分课程和参与毕业设计(课题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选择),待完成规定的学分后,返回工作岗位,这样,也许更能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用结合,当然这将涉及学校和用人单位现行的体制和用人机制等问题,是否现实,可供探讨。
  (完)

发布时间: 2013-05-27 00:30   来源:《包装工程》2003年第四期  作者:匿名


  本文关键词:包装工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40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