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学报审稿期限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影响高校学报审稿期限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对全国81家高校学报审稿期限现状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由于受人员、效率、审稿人、作者等因素影响,审稿期限过长。为缩短审稿期限,提高学报出版的时效性及学术信息的应用价值,学报编辑部应通过选准审稿人、做好稿件退修工作、发展网上审稿等举措,加快审稿运作周期。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审稿期限 编辑部 审稿人 作者
【分类号】:G232
【正文快照】: 审稿期限指的是作者投稿至作者收到录用通知的时间。高校学报的审稿期限在其稿约或征稿简则中一般都有约定。受编辑部、审稿人、作者、刊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报编辑部约定的审稿期限不尽相同。一、高校学报的审稿期限现状及其影响笔者抽样调查了2002年全国81家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欧阳晓黎,陈静,赵蔚婷,牛燕平;遴选审稿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重要职责[J];编辑学报;2002年05期
2 周作新;编辑应以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为己任[J];编辑学报;2002年05期
3 杨继涛,宋继学,鲍亚宁,杨继民,许育彬;农业科技期刊的稿源问题及对策[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4 周长清;学术期刊要重视外审队伍建设[J];编辑学报;2002年02期
5 潘学燕,郭柏寿,杨继民;拓宽稿源渠道 提高期刊质量——《西北农业学报》稿源状况及建设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夜明;;浅析如何提高高校学报的审稿效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易明芳;科技期刊评价标准及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珏;科普期刊也应重视外审工作[J];编辑学报;2003年04期
4 赵红雁,安静,李明辉,田秀凤;《石油化工》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建立与实效[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5 戴丽琼;科技期刊编辑应善于发掘作者的潜力[J];编辑学报;2004年03期
6 常文静,王宝茹,杜玉环;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基金资助课题论文[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7 杨湘华;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8 金顺爱;;学术期刊专家审稿意见的利用与管理[J];编辑学报;2005年06期
9 宫福满;;服务创新是当前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爽娟;;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限速步骤及调控策略[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维红;我国主要农学期刊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贾向春;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进入MEDLINE的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周桂莲;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才能;选准审稿专家是确保审稿质量的关键[J];编辑学报;1995年04期
2 游苏宁;吸收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期刊编审队伍[J];编辑学报;1995年04期
3 张莉,张凤莲;科技编辑的学术把关[J];编辑学报;2001年03期
4 黄知源;科技期刊发行工作的误区与改进[J];编辑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文华;;中外高校学报的差异及我国高校学报的发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方月婵;曾志红;;高校学报审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6期
3 朱夜明;;浅析如何提高高校学报的审稿效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秀莲,李金丽;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审稿工作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张建荣;;高校学报审稿程序的优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建荣;;高校学报审稿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12期
7 朴基炳;谈高校学报审稿规范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周红兵,方秀菊;影响高校学报审稿期限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明江;关于改进高校学报工作的若干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4期
10 刘明;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思考[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珠;;新建本科高校学报遴选审稿人的几种资源[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弘;陶文文;张新平;;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3 刘岩;;试论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冬菊;;高校学报审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5 杨郁霞;;高校学报专家审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6 陈祖峰;;高校学报的人力资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7 杨萌;;试论学报编辑的把关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8 金煜纯;叶云棠;;高校学报改革初探——参加科技期刊主编研讨会有感[A];学报编辑论丛(第四集)[C];1993年
9 冉强辉;;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品质特征初探[A];学报编辑论丛(第一集)[C];1990年
10 朱和平;;加强高校学报的读者意识[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贤明;迈出高校学报专业化、集团化步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贵勇;高校学报完成专业刊方向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赵伟;高校学报:如何把握导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薄洁萍;高校学报:寻找与建构新的起飞点[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成友;高校学报 亟待突围[N];人民日报;2011年
6 张治国;高校学报缘可“千刊一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7 通讯员 张欣 记者 郭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喜迎20华诞[N];河北日报;2006年
8 记者 张启民 驻站记者 张宏伟;全区高校学报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N];赤峰日报;2007年
9 张雁影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高校学报创新发展刍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孙景峰;高校学报向何处去[N];新闻出版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福军;影响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质量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林美;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石瑞珍;高校学报办刊效果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4 王健;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宝昌;技术师范类高校学报的名栏建设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闫斐;编辑传播视角之守门理论与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广宏;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现象剖析[D];东北大学;2005年
8 王重洋;论科技期刊的网络化编辑方法[D];河北大学;2009年
9 张希楠;CED期刊出版进度控制与改进[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7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64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