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和维护
本文关键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和维护
【摘要】:质量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审稿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术期刊论文的质量、稿件的出版周期。优化审稿专家队伍也是提高学报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近几年《电工技术学报》在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和维护中的经验,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审稿专家队伍 审稿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决定了专家审稿在学术期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重要作用无疑对审稿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和维护的难度。本文结合这几年来《电工技术学报》在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和维护中的探索,一些有益的实践经验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致谢审稿人[J];航空学报;2004年06期
2 益西巴珍;;吐故纳新:审稿专家队伍持续建设的措施[J];编辑学报;2008年06期
3 鲁锦寰,孙景峰;学术期刊审稿人素质刍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4 ;致谢审稿人[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5 刘忠英,,何剑秋,沈玲,张云扬,卢敏青;建立审稿人网络 优化审稿人队伍[J];编辑学报;1994年04期
6 王会珍;自然科学学报建立审稿人档案的尝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陈辉,刘畅;浅谈现代编辑与审稿人的合作[J];编辑学报;1998年S1期
8 钱寿初;关于审稿的对话[J];编辑学报;2000年04期
9 李玲,贡洪殿;谈谈网上选择审稿人[J];科技与出版;2000年06期
10 夏爱红,是雅蓓,周广礼;如何选择审稿人[J];编辑学刊;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永江;;谈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2 陈祖峰;;高校学报编辑部的投稿人及审稿人微机查询档案[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3 刘岩;;高校学报质量及制约因素分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4 顾泉佩;;应用中国知网查询论文审稿人的方法[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5 李铎;;营养学文章撰写和投稿[A];第二期“营养领导才能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6 宋淑云;王薇;李娟;;关于科技期刊审稿的若干思考[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7 谷松;;关于改进科技期论文评审及录用方法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顾凤南;周春莲;;加快稿件处理速度措施的探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9 杨珠;;新建本科高校学报遴选审稿人的几种资源[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存凤;;科技论文网上审理见解[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陈文帅;做自己文章的第一位审稿人[N];科学时报;2009年
2 王丹红;发表论文有“门道儿”[N];科学时报;2005年
3 彼德·A·劳伦斯;学术论文产出的“政治经济学”[N];科学时报;2003年
4 作者为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高级工程师 朱大明;科技期刊应尝试审稿人署名[N];科学时报;2007年
5 代群;癌细胞何来,中美学者有重大发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王丹红;美一新期刊实施开放审稿体制[N];科学时报;2006年
7 王卉;论文同行评议阻碍新观点发表?[N];科学时报;2007年
8 汪景t;如何撰写和发表SCI论文[N];科学时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马佳 陈永杰;2008中国十大科学发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10 王丹红;学术欺诈案频发,学术期刊如何应对[N];科学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席广成;准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化学液相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杨晴;低维II-VI、III-V族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微结构表征与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韩丽峰;科学活动中若干失误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栋;学术期刊网络编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09年
2 郭慧;期刊编辑部业务辅助支持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广宏;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现象剖析[D];东北大学;2005年
4 史红;中华放射学杂志部分诊断试验论文的评价及读者问卷调查[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86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zy/98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