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法律期刊 >

多彩航空安全吗_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8 00:39

  本文关键词:航空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08年

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赵晓妮  

【摘要】: 民航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同时通过延长安全飞行时间努力保持“高可靠性”行业的特征。已有的研究表明,航空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管理人为过失以及预防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的重要方式,而且良好的安全文化在提高安全绩效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科学、航空心理学、人因工程研究等相关理论,界定了中国文化背景下航空安全文化和航空安全氛围的内容结构,并试图揭示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为以后航空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效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首先编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航空安全文化和航空安全氛围问卷,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6名飞行员进行个体深度访谈和参考以往研究结论等方法确定了问卷的基本构成,编制了预测验问卷,预测验获得了106个有效样本,通过对预测验问卷进行项目分析,确立了本研究的正式问卷。通过正式测验一共获得了378个有效样本,在对正式测验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检验之后,各项分析结果指标都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其次,利用修订好的国际版航线飞行行为检测表对150名飞行员进行安全审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和信度检验,发现航线安全检测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以上两步研究为之后探索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行为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支持。第三,在各变量涉及的问卷内容确定的情况下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揭示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影响的具体途径。最后,进行了不同职务、飞行时数、航空公司和年龄因素分别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和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经过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界定了中国文化背景下航空安全文化的内容构成,确定了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模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航空安全文化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航线飞行员职业文化、航空组织安全文化和驾驶舱文化,每个部分有其独立的内容构成。其中航线飞行员职业文化由职业自豪感、安全责任感和工作压力感三个具体维度组成。航空组织安全文化有五个具体维度,分别是组织承诺、组织安全态度、飞行员授权、报告系统和组织支持。驾驶舱文化包括权利梯度、交流协作、应激水平和自动化认知四个维度。 (2)从实证的角度辨析了航空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的区别,航空安全氛围是独立于航空安全文化的一个术语,其内容构成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感知障碍、感知安全源、感知运行环境、感知风险和同事影响。 (3)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揭示了航空安全文化对安全飞行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确定了具体的影响途径。 ①从航空安全文化总体的角度分析,航空安全文化通过航空安全氛围影响安全飞行行为。 ②从航空安全文化三个具体组成部分的角度分析,飞行员职业文化和航空组织安全文化通过驾驶舱文化影响安全飞行行为,而航空安全氛围在驾驶舱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4)揭示了不同职务、飞行时数、航空公司和年龄因素分别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和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上的差异。 ①不同职务的飞行员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和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②具有不同飞行时数的飞行员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和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③不同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在五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航空安全文化的安全责任感、飞行员授权、组织支持和权利梯度四个维度,以及航空安全氛围的感知运行环境维度。 ④不同年龄段飞行员的差异仅表现在航空组织安全文化的飞行员授权维度,而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V32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2
  • 引言12-14
  • 第1章 安全文化的研究综述14-32
  • 1.1 文化的定义14-16
  • 1.2 安全文化的研究综述16-32
  • 1.2.1 安全文化的定义16-18
  • 1.2.2 安全文化的构成维度18-19
  • 1.2.3 安全氛围的定义19-21
  • 1.2.4 安全氛围的构成维度21-22
  • 1.2.5 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区别和联系22-23
  • 1.2.6 安全文化的发展进程23-24
  • 1.2.7 安全文化研究的理论模型24-32
  • 第2章 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综述32-45
  • 2.1 航空安全文化的定义32-33
  • 2.2 航空安全文化的构成维度33-36
  • 2.3 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36-41
  • 2.3.1 国外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36-39
  • 2.3.2 国内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39-41
  • 2.4 航空安全文化对安全飞行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41-42
  • 2.5 航空安全氛围对安全飞行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42-45
  • 第3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45-54
  • 3.1 已有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45-46
  • 3.2 研究的理论构想46-49
  • 3.3 研究目的和假设49-50
  • 3.4 研究的总体思路50
  • 3.5 研究意义50-54
  • 第4章 研究方法54-80
  • 4.1 航空安全文化研究方法综述54-55
  • 4.2 研究方法的选择55-56
  • 4.3 预先研究56-58
  • 4.4 研究过程58-60
  • 4.5 问卷的编制60-61
  • 4.5.1 问卷项目的确定60
  • 4.5.2 正式问卷的构成60-61
  • 4.6 研究的被试群体分布状况61-62
  • 4.7 预测验问卷的基本项目分析62-80
  • 4.7.1 预测验样本分布情况63
  • 4.7.2 预测验问卷的项目分析63-80
  • 第5章 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80-121
  • 研究Ⅰ 航空安全文化内容与结构的研究80-98
  • 1 问题的提出80
  • 2 研究方法80-81
  • 3 研究结果81-97
  • 3.1 航线飞行员职业文化内容与结构的研究81-86
  • 3.2 航空组织安全文化内容与结构的研究86-91
  • 3.3 驾驶舱文化内容与结构的研究91-95
  • 3.4 航空安全文化的验证性分析95-97
  • 4 讨论和分析97-98
  • 5 结论98
  • 研究Ⅱ 航空安全氛围内容与结构的研究98-103
  • 1 问题的提出98
  • 2 研究方法98-99
  • 3 研究结果99-103
  • 3.1 航空安全氛围内容的探索性分析99-101
  • 3.2 航空安全氛围内容的验证性分析101-102
  • 3.3 航空安全氛围问卷的信度分析102-103
  • 4 讨论和分析103
  • 5 结论103
  • 研究Ⅲ 航线飞行安全审计内容的验证性研究103-107
  • 1 问题的提出103
  • 2 研究方法103-104
  • 3 研究结果104-107
  • 3.1 计算安全审计结果的综合分104-105
  • 3.2 航线飞行行为检测表的验证性分析105-106
  • 3.3 航线飞行行为检测表的信度分析106-107
  • 4 讨论和分析107
  • 5 结论107
  • 研究Ⅳ 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影响的研究107-121
  • 1 问题的提出107-108
  • 2 研究方法108
  • 3 研究结果108-118
  • 4 讨论与分析118-119
  • 5 结论119-121
  • 第6章 不同职务、飞行时数、航空公司和年龄因素分别在航空安全文化和航空安全氛围上差异的研究121-149
  • 研究Ⅴ 不同职务、飞行时数、航空公司和年龄因素分别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上差异的研究121-140
  • 1 问题的提出121
  • 2 研究方法121-122
  • 3 研究结果122-138
  • 3.1 不同职务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的差异比较122-125
  • 3.2 不同飞行时数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的差异比较125-130
  • 3.3 不同航空公司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的差异比较130-134
  • 3.4 年龄因素在航空安全文化各内容的差异比较134-138
  • 4 讨论和分析138-140
  • 5 结论140
  • 研究Ⅵ 不同职务、飞行时数、航空公司和年龄因素分别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上差异的研究140-149
  • 1 问题的提出140
  • 2 研究方法140-141
  • 3 研究结果141-147
  • 3.1 不同职务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的差异比较141-142
  • 3.2 不同飞行时数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的差异比较142-144
  • 3.3 不同航空公司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的差异比较144-145
  • 3.4 年龄因素在航空安全氛围各维度的差异比较145-147
  • 4 讨论和分析147-148
  • 5 结论148-149
  • 第7章 综合讨论和结论149-167
  • 7.1 综合讨论149-161
  • 7.1.1 航空安全文化内容与现代航线飞行特征的融合性149-155
  • 7.1.2 航空安全文化是保障机组安全飞行的根本155-156
  • 7.1.3 航空安全文化和航空安全氛围是不同的两个术语156-158
  • 7.1.4 组织对航空安全文化的影响具有广泛性158-161
  • 7.2 主要研究结论161-162
  • 7.3 对安全管理的建议162-164
  • 7.4 研究的价值、创新及研究的局限与展望164-167
  • 7.4.1 研究的价值164-165
  • 7.4.2 研究的创新165
  • 7.4.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165-167
  • 参考文献167-178
  • 附录Ⅰ178-179
  • 附录Ⅱ179-181
  • 附录Ⅲ181-182
  • 附录Ⅳ182-185
  • 附录Ⅴ185-186
  • 致谢186-18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8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雨;郭定;张翯;;航空维修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0年05期

    2 李闯;端木京顺;王青;;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组织安全文化评估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祥尧;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广涛,王二平;安全文化的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J];安防科技;2004年10期

    2 余雁,王路宽,丁辉;安全文化及其建设研究[J];安全;2002年04期

    3 傅志峰,戴真印,李红杰;安全心理学初探[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7期

    4 罗晓利;近12年中国民航人因事故与事故征候的分类研究(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5期

    5 方东平,陈扬;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表现 评价与建设[J];建筑经济;2005年02期

    6 姬永兴;航空安全百年历程及其启迪[J];劳动保护;2003年04期

    7 余江,刘晓明;美国的航空安全体系[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谢少云;航线安全审计——驾驶舱安全的新突破[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李宜;精心构建航空企业群体安全文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刘锋;人为因素与民航飞行安全[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闫敏;;建筑工地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防科技;2009年12期

    7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朱祖林;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结构设计的信度效度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同健;;基于数据检验的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绩效系统微观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龙;;整合与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再社会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舒联众;;我国当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张玉柱;金盛华;;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等同性验证[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5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结构修订与跨地区验证[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劲;;工程项目关系质量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海就;张昭时;;浙商的企业家才能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度研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9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秦华礼;高宏辉;贾倩倩;;创建良好安全文化 促进社会安全健康发展[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凤阁;L2MSS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思志;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俊;面向价值融合的全面顾客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斌;产业链视角下种子价值分配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超;医院院长领导力与医院管理绩效关联度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史永凤;保险行业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及其绩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侯胤光;基于SEM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周楠;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数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安翠林;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问卷编制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2 曹防震;孙永宾;童建春;;航空维修安全文化[J];兵工自动化;2009年08期

    3 樊耘;李纪花;顾敏;;基于四层次结构的组织文化与变革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4 游旭群;姬鸣;顾祥华;杨仕云;;航空安全文化评估新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5 韩巍,张含宇;组织文化研究的方法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6 王亦虹;夏立明;;基于人因失误理论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机化;2011年01期

    7 杨卫东;职业安全的保护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01年02期

    8 焦晓佑;宋守信;吴俊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核安全文化星级评价体系[J];核动力工程;2007年01期

    9 姚锡凡,张毅,董绍强,姚小群;不确定信息的度量及其在制造中的应用示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11期

    10 耿修林;;抽样规模确定的目标及影响因素[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云;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明利;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升学;连续调查的抽样设计及应用[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玮;安全氛围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伟;用培训方法建设安全文化的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陈明利;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保成,孙哲;试论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2 刘秋华,郑垂勇;谈企业文化建设[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3 S.霍尔丹,蔡晓秀,张德岭;采矿业内的安全卫生知识共享[J];国外金属矿山;2000年03期

    4 李永娟,王二平,李锋,于广涛;核电组织错误的表现与类型[J];核动力工程;2003年04期

    5 刘心报,杨印生,于颖娜;最佳精度下的二次指数平滑法及其应用[J];技术经济;1995年06期

    6 刘志强;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比较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05期

    7 金磊,徐德蜀;面向未来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再思考[J];建筑安全;1999年12期

    8 罗云;“安全文化”系列讲座之二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意义及范畴[J];建筑安全;2002年10期

    9 方东平,陈扬;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表现 评价与建设[J];建筑经济;2005年02期

    10 陈智慧;;试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志刚;民航飞行安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妮;游旭群;;航空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1期

    2 游旭群;姬鸣;顾祥华;杨仕云;;航空安全文化评估新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3 钱利军;李书全;;基于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安全文化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晓妮;游旭群;王忠民;;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游旭群;李瑛;;航空安全文化与航线飞行员驾驶行为规范性[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晓妮;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赵晓妮

    多彩航空安全吗_航空安全文化对机组安全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航空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ckj/179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