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中稀有分散元素等有益伴生组份与主要组份之间关系分析的意义及其方法
《北京地质学院学报》 1959年02期
投稿
矿床中稀有分散元素等有益伴生组份与主要组份之间关系分析的意义及其方法
【摘要】:正 一、稀有分散元素等有益伴生组份与 主要组份之间关系分析的意义及其可能性 矿床中伴随主要组份富集的任何有经济意义的元素或其化合物,统称为有益伴生组份,有益伴生组份的意义大小随不同元素和矿床类型而异,几乎所有的有用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可作为有益伴生组份出现在各类矿床中,对于在自然界极为分散的稀有分散元素,则更具特殊意义,稀有分散元素在自然界不形成或很少形成独立矿床,作为其它有关矿床的有益伴生组份而综合利用,为稀有分散元素的唯一或重要来源。对于其它多种有色和稀有金属,也或多或少的成为有关矿床的有益伴生组份被综合利用。故在矿床普查勘探过程中,对主要组份勘探的同时,还必需对有益伴生组份进行相应的研究,以提供对矿床充分合理利用的资料,为此,最近地质及冶金等部,在矿床的普查勘探要求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关键词】:
【正文快照】:
’P“、。 、_。、稀有分散元素等有益件笪习阻份与主要粗份之同关系分析的意义罂其可能性 矿床中伴随主要粗份富集的任何有艇济意义的元素或其化合物,统称为有盎件生粗份,有盆件生粗份的意义大小随不同元素和矿床类型而具,几乎所有的有用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可作为有盈伴生粗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華罗庚,王元;[J];数学学报;196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贞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2 刘贤才;;[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8期
3 黄冬梅;;[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4 杨孝武;官德任;;[J];云南地质;2011年01期
5 胡清乐;金尚刚;魏克涛;黄志辉;朱建东;张国胜;;[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3期
6 张家好;任金润;张兆广;;[J];盐湖研究;2011年02期
7 侯明杰;袁要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8 霍红亮;代建清;苏兆仁;刘翔宇;曹剑波;;[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年05期
9 丰成友;黄凡;屈文俊;曾载淋;丁明;;[J];中国钨业;2011年04期
10 刘佩贵;陶月赞;周加鸿;张利;;[J];工程勘察;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培;A.H.Rankin;周进;W.Edwards;;[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2 陈旺;胡海珠;郑镝;;[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铁庚;叶霖;邵树勋;;[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付绍洪;顾雪祥;王乾;李发源;章明;;[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付绍洪;顾雪祥;王乾;李发源;章明;;[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玉清;;[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7 司荣军;顾雪祥;;[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顾雪祥;付绍洪;王乾;李发源;章明;;[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付绍洪;顾雪祥;王乾;李发源;章明;;[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好寿;;[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伦华;[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志强;[N];科技日报;2003年
3 ;[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记者 滕艳;[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6 记者 滕艳 通讯员 徐丛荣;[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张长笙;[N];河南日报;2004年
8 罗成;[N];中国矿业报;2004年
9 记者 于德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董建乐;[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绍洪;[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范裕;[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司荣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王乾;[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罗卫;[D];中南大学;2009年
6 飞萨撒易德艾欧-胡仔木;[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省利;[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赵元艺;[D];长春地质学院;1995年
9 范效仁;[D];中南大学;2001年
10 薛传东;[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明;[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李发源;[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董晋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李永森;[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陈爱兵;[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于香明;[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毛光武;[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8 王金锋;[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弓秋丽;[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周沛洁;[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31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ckj/3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