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力变压器低压级变流器并联均流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2012年
电子电力变压器低压级变流器并联均流研究
薛军霞
【摘要】:我国继欧美之后,已经启动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而如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符合我国对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形势,通过建设武钢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大幅提高武钢电网的能效,实现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建设武钢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部分之一就是加强电网的可控性。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电子电力变压器低压级变流器的并联均流控制。国外在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实现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也做出了实验室样机,证实了可控变压器的可行性。但是在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电网上开发实用化样机还属首次。这种变压器与普通的变压器的基本功能相同,都是完成变压、隔离以及能量传递等。但是电子电力变压器是利用电子电力变换技术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能变换技术,它可以完成波形的控制、潮流控制以及电能质量调节,所以它极有可能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许多新老问题。 由于DC/AC逆变电路的控制技术是整个逆变电路的核心技术。同时根据武钢电子电力变压器的设计要求,额定容量为500kVA,输出电压有效值虽然只有231V,但输出电流有效值可达723A,而且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电子电力开关器件的容量也很有限,所以为了满足武钢电子电力变压器低压级大电流的需要和提高过载能力,,低压级最好采用并联。因此本文主要致力于电子电力变压器低压级变流器输出控制的研究,以及多路变流器的并联运行控制的研究。 本文具体介绍了四种控制方案,包括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流滞环控制、载波移相控制以及双环与滞环结合控制,并对四种控制方案分别进行仿真及试验研究,同时对仿真及试验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电网实时运行安全状况,本文通过选取直流输入电压差异和输出滤波电感差异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的差异下对并联系统环流的影响。最后通过在武钢电子电力变压器试验样机上实际运行,证实提出的双环与滞环结合的控制方案优于本文提到的其它三种方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亮,肖岚,胡文斌,严仰光;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5期
2 杨旭丽;杨英;;一种新型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05期
3 牛志军;;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研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8年04期
4 陈息坤,林新春,康勇,陈坚;大功率UPS的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02年04期
5 曾建友,陈息坤,段善旭,康勇;逆变器输出阻抗对并联运行环流影响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6 孙强,王雪茹,曹跃龙;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均流问题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7 刘小四,熊蕊;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环流的产生及抑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8 王正仕;林金燕;陈辉明;李超;;不平衡非线性负载下分布式供电逆变器的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1期
9 平定钢;孔洁;陈国柱;;载波移相SPWM并联变流器及其环流问题的研究[J];电气自动化;2008年04期
10 程林;刘文颖;王维州;李杨楠;潘炜;;电磁环网中无功环流的分析与控制[J];电网技术;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宇;三相逆变器动态特性及其并联系统环流抑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鞠洪新;分布式微网电力系统中多逆变电源的并网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谢孟;单相400Hz中频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控制及其并联运行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5 王丹;配电系统电子电力变压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常国祥;电流型多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及其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小林;逆变器模块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何中一;SPWM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郭海军;高频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东,邢岩,黄立培,平地克也;数字UPS并联运行的一种新型分布式控制方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2 阚加荣;谢少军;;提高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稳定性的一种功率运算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3 姚玮;陈敏;陈晶晶;朱鹏军;钱照明;;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4 余蜜;张宇;康勇;单鸿涛;段善旭;;基于改变环流阻抗的并联解耦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0期
5 庄凯;阮新波;;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的分布式均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6 鞠洪新;邹昭平;梁海;;基于瞬时电感电流控制的无线并联逆变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7 张钢;刘志刚;王磊;全恒立;;能馈式牵引供电功率模块并联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8 赵正元;谢吉华;;IGBT并联特性的研究与仿真[J];电气应用;2008年20期
9 冯兴田;马文忠;李昌锋;;改善配网电压质量的逆变型微源控制策略研究[J];电气应用;2011年03期
10 潘慧梅;;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综述[J];电焊机;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亚麟;肖仕武;方华林;;电厂中不同厂用电源环并切换问题的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丰梦;;电力调度解、合环操作若干问题分析[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3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逆变器并联运行两种环流抑制方法比较[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D];湖南大学;2010年
2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树全;基于分频控制的并联型APF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梁琳;脉冲功率开关RSD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尚超;RSD开关特性及重频和间隙负载放电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卫民;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陈良亮;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张宇;三相逆变器动态特性及其并联系统环流抑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冯建卿;基于MCU控制的逆变电源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其塔;小型单相并网风力发电变流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沙斌;东莞电网10千伏线路不停电转供电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伟东;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名发;基于MC9S12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丁银江;单相UPS无内联线并联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牛铭;基于不同结构的微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钟诚;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卢彦杰;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治明;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制造工艺新进展[J];半导体学报;2002年07期
2 徐建中;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J];节能与环保;2002年03期
3 吴忠诚;新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中频电源与可控硅中频电源及发电机组的比较[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1年03期
4 高晶晶,赵玉林;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6 孙凤举,邱爱慈,邱毓昌,曾江涛,蒯斌;高功率Z-Pinch脉冲源技术的发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1年01期
7 孙进,宋聚明,卢家林,苏彦民;针对不平衡负载三相逆变电源控制方法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1期
8 姜桂宾,裴云庆,王峰,杨旭,王兆安;SPWM逆变电源的自动主从并联控制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9 孙驰,毕增军,魏光辉;基于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10 段善旭,刘邦银,毛谷雨,陈坚;一种UPS的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武华;何湘宁;;基于主从方式逆变器并联方案的建模、分析和实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建林;载波相移级联H桥型多电平变流器及其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熊宇;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拓扑和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汪海宁;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胡兆庆;基于VSC的HVDC控制及其动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任军;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中的改进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宇;三相逆变器动态特性及其并联系统环流抑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君;电流型超导储能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江友华;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驱动风机、泵类负载调速技术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9KVA 组合式三相逆变器的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金舜;一种“中点控制+窄脉冲消除+死区补偿”的三电平PWM控制算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3 刘慧文;具有组合功能的智能化通用正弦逆变电源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陈阳;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拓扑及PWM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黄铮;高压变频电机控制电路[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永锋;DSP控制SPWM逆变器死区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陈惠荣;逆变器死区效应机理和典型补偿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连芳;电压源型PWM逆变器死区效应补偿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袁兆凯;三相电流型逆变器的PWM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刘明先;组合式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传玺;;对引进西德SIMOREG—K小型变流器的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87年04期
2 吴茂杉;1000kW交直交系统变流器设计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1993年03期
3 王清灵;刘峻;;晶闸管变流装置的故障监视新方法[J];电气传动;1995年04期
4 严青;张晓光;万淑芸;王离九;;交流传动系统功率变换器发展概况综述[J];电气传动;1996年02期
5 文元美!广州510643,康勇!武汉430074,詹长江!武汉430074,陈坚!武汉430074;一种新型高功率因数变流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4期
6 颜罡;O'ZBEKISTON型机车辅助电路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5年04期
7 M.Basu,王涛;大功率有源滤波器的并联变流器电路[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5年05期
8 王润新;刘进军;陈璐;张璞;;用于PFC设计的DC/DC变流器大信号行为模型[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9 宫鑫;宋稳力;;重复控制技术在三相电压型PWM变流器中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08年03期
10 张胜;金结红;;风力发电逆变系统电磁干扰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颖楠;傅诚;杨晓波;;三相单位功率因数变流器滑模变结构控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池浦田;李崇坚;朱春毅;唐磊;兰志明;;基于IGBT的磁悬浮列车车载变流器散热器的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朱安远;;ABB ACS800系列和Siemens 6SE70系列工程型变流器的比较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高潮;廖晓峰;;基于恒频脉宽调制及多谐振技术的桥式零电流开关变流器[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文涛;风文超;;电力变压器日常检查及故障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殷战稳;;电力变压器的原边接地故障分析[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安洪松;李娜;王媛媛;;确定电网电力变压器的维护和维修顺序[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景武;;十二状态法晶闸管变流器快速数字仿真[A];第十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频东;;一种新型的零电压开关双向DC-DC变换电源[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潮;;基于预测控制技术的多电平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开关变流器——分析,设计及电路实验[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贾耀钟 通讯员 朱选杰;[N];许昌日报;2011年
2 刘一丹;[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瞧;[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亮;[N];机电商报;2010年
5 记者 谢辉;[N];保定日报;2009年
6 文宇;[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胡圣海;[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马亮;[N];机电商报;2010年
9 通讯员 雷新安;[N];人民铁道;2006年
10 通讯员 胡圣海;[N];中国电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恩星;低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贾俊川;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双变流器优化联合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洪阳;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渊;兆瓦级双馈式三电平风电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汪令祥;永磁同步直驱型全功率风机变流器及其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仇志凌;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三线并网变流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威;DC-DC变流器的柔性变拓扑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周宏林;大容量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关键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战亮宇;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控制的相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魏鲁原;基于多蚁群算法的电力变压器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其广;风电变流器网侧电压跌落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继宗;直驱同步风力发电变流器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宇锟;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侯李祥;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冯其塔;小型单相并网风力发电变流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玲;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邢介宇;风力发电并网侧T型滤波器的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黄秀成;非互补有源箝位反激变流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范长宝;基于DSP永磁风力发电机侧变流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杨斌;基于DSP2812高温超导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31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ckj/3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