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发布:核电发展需要远景规划
本文关键词:核科学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建议持续开展重大政策及监管技术研究,提升核电顶层规划能力。” 中国核学会日前发布的《2014-2015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压水堆专题报告中指出。
《报告》称,为高效发展核电应进行科学规划,平稳有序推进,促使我国核电建设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国家已公布2011-2020年的核电发展规划,鉴于核电建设周期较长,与之配套的装备业在提高技术、提升产能上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准备,这一切均需要一个远景的规划,而支撑规划的重要战略和规划问题研究尤其重要。“建议加强研究投入,制定2030年,乃至2050年的发展规划,制定核电科技体系发展规划,科学推进压水堆创新研究及基础研究,促进装备制造工业产业健康发展。”
2012年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及2014年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均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规模,发电占比从目前的2%提升至4%。
对于2020年之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核电发展规划目前仍未出台。有消息人士此前透露,国家能源局牵头正在制定的核电“十三五”规划涉及到核电发展中长期展望,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达1.2-1.5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提升至8%-10%。
从选址到建造运行,核电项目经历的周期长达10年左右,与之配套的装备制造、燃料供应等各个环节也需要较长周期。业界认为,“十三五”必须提前规划核电未来一二十年的建设目标、规模和节奏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在运机组30台,装机2856.6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装机2945.9万千瓦,在运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为1.8%,发电量约占全国的3%,远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例10%。
面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能源供给侧改革必须倚重清洁能源。长期作为基荷电源,核电将要发挥的作用已经形成广泛共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表示,中国核电发展的规模还太小,需要在未来15年中坚持规模化发展,新增70至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使其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才能有效支撑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7日发表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指出,到2030年,,力争形成能够体现世界核电发展方向的科技研发体系和配套工业体系,核电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份额,全面实现建设核电强国目标。
新增100多台核电机组,将是目前中国在运和在建的核电机组总数的两倍。而1.2-1.5亿千瓦装机规模,需要更为强大的监管和应急能力。
上述《报告》指出,有力的核安全监管和产业管理体制是核电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应重点加强核安全监管、核事故应急以及核电站最终安全责任制,并理顺核电产业相关的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我国核电产业管理体制上的协调配套程度也明显不足。另外,当前核电发展中出现的不良价格竞争等问题,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就核安全监管,《报告》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核安全监管机构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同时,应把握好重大科技专项等机会,落实能力建设有关的工作,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对于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报告》则建议,认真汲取福岛核事故应急响应的经验教训,包括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法规导则的制定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加强和完善应急相关的管理体制,重点加强中央、地方政府、企业集团和核电厂之间的统一协调和决策。各电厂应抓紧制定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加强事故处置早期厂内的应急,以防事故升级与扩大。同时还应统筹和增强极端外部事件条件下的应急能力建设。
本文关键词:核科学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ckj/3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