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科研论文状况分析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科研论文状况分析
【摘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工具,对1994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主要研究领域的体育教学、体育课、体育师资、体育教材、体育评价、学校课外体育和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等7个方面进行检索,对典型资料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体育教学论文数量最多,涉及面广,观点百花齐放;体育课研究的类型、结构、组织、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论文向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要求发展;体育评价论文向人性化、综合化转变;体育教材研究呈滞后状态;课外体育研究与社会体育接轨不够;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显得薄弱。
【作者单位】: 襄樊学院体育系
【分类号】:G807-4
【正文快照】: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在各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空前活跃。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改革与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与解决。作者通过对近10年来学校体育科研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宋忠;;我国目前脚斗士运动科研状况的统计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谷崎;;浅谈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取向[J];大家;2011年16期
3 吕伟;从群;李宏;;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年07期
4 ;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大检阅——第十一届全国中运会科报会[J];体育教学;2011年08期
5 刘亚平;任远;;郝振生和包一中:一座城市的学校体育榜样[J];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9期
6 梁田;;浅谈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7 汪晓琳;胡俊胜;;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探析[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8 蔡罕;;浅谈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9 肖琴;曾琦;;学校体育提高大学生幸福指数初探[J];华章;2011年13期
10 赵金林;;纵观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当代学校体育的反思[J];价值工程;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挺;;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突破[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吕峗;徐长红;;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杜学工;熊米娜;;基于资源共享下的社区体育场地构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杨勇;;体育学院大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特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莉丽;;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贵军;;培养大学生锻炼动机的重要性[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颜非非;蔡嘉陵;;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文初;;体育科研论文常用相对数及其分析方法误用辨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王文初;刘锋;;体育科研论文相对数误用辨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长红;吕峗;;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迪;“学校体育不是只有操场就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魏丽娟 实习生 刘婉;定边投资上千万元发展学校体育事业[N];榆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蒋亚明;学校体育在向好的方向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全国政协委员、原商务部副部长 廖晓淇;应当特别重视和发展学校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1年
5 蔡秀丽 本报记者 王志强;立足学校体育 发展快乐足球[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邯郸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李勇霞;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N];邯郸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小伟;以规划纲要为统领 努力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记者 赵仁伟 王思海 陈灏 陈健;学校体育忧思录[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本报记者 邓红杰;重庆人大推动改进学校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0年
10 ;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焦卫宾;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论——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8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荣合兴;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尹虎哲;延边州城市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张广容;我国“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立春;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D];吉林体育学院;2010年
7 应培培;德州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崔庆隆;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项英;学校体育的生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2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127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