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科研论文 >

三袋麦子中什么的小牛_《三袋麦子》教案

发布时间:2016-10-10 13:23

  本文关键词:三袋麦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三袋麦子》教案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标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词语,(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词语注解等
  (2)、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3)、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并纠错,,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抓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对待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
   3、小组合作交流。
四、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自然段。
   相机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语:
小猪开心地喊、迫不及待(读出急迫的心情)。
小牛看了又看,心想(读好心理活动)
小猴:全都
2、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达标练习,掌握字词。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互评
2、学生完成《学习乐园》1、2小题。同桌互换检查。
六、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四、拓展延伸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指导学生讲、评议:
(1) 语言是否准确连贯,句子是否通顺。(2)讲的内容是否正确。(3)是否有丰富的表情。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三袋麦子           
土地爷爷送麦子
                           (第二年)
             小猪         做成食品           吃光
小牛        保存下来         剩半口袋
小猴     全种下地      丰收麦子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本文关键词:三袋麦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136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