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科研论文 >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700字_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6-10-22 12:33

  本文关键词:卢旺达饭店观后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栏目: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15-06-05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前几天的民族概论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卢旺达的高档酒店经理,保罗,胡图族人,在1994年种族冲突中救了1000多位难民的生命。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终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终于在一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

  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中,近一百万人惨遭杀害。这一发生在通讯高度发达和标榜民主自由时代的种族清洗,在事件之时几乎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任何反响。当TerryGeorge2004的作品《HotelRwanda》出现的时候,这场屠杀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中,卢旺达作为一个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不是《HotelRwanda》的旧事重提,这一人类历史上灭族惨剧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数人遗忘。

  和《Schindler'sList》一样,《HotelRwanda》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首都基加利经营着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股的四星级宾馆。当胡图族的武装叛乱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随即开始了对图西族的种族屠杀。由于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卷到屠杀当中。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卢旺达的局势失去控制,保罗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慈悲而伟大的保罗开始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用自己的金钱换取这些人的安全,把这些逃难的人统统隐藏在自己的饭店中,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生命。最后,共有1268名图西族由于得到他的庇护,免遭被屠杀的噩运。

  对于这样一部史实性的影片,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影片发生的背景,这更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影片的理解。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的内陆国家。其人口由胡图、图西和特瓦三个部族组成。其中,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说,占卢旺达人口绝大多数的部族是胡图和图西。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1890年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又比利时占领。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1922的《凡尔赛和约》,国联将起“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二站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共和国成立。1994年发生的种族屠杀并不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统治期间运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这种手段直接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同乘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立即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猜疑,相互职责对方杀死总统,破坏和平。自此,卢旺达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百日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影片通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的个人行为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10年的人间惨剧。它是艺术的,又是纪实的。TerryGeorge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导演,他在真实录述事件的同时,还给了自己西方同胞大量的关注。比如影片中出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长官、新闻记者、红十字会的女工作者。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地是,除了主人公和他的家庭成员,许多在饭店避难的图西族人被设定成了一种固有模式下的脸谱化形象——无助、弱小、悲伤。导演是同情他们的,但是在影片中给予他们的关注是有限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导演的镜头中,这是影片对人物刻画明显不足的地方。当然,瑕不掩瑜。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性题材,又涉及到很多人的私人感情,要想把它拍得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导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镜头,重现10年发生的悲剧,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了解到事件的真实情况。它是警醒式的,这样的影片自然要充当一种宣传员的角色,它必定要使更多人通过看影片之后思考、汲取教训。20世纪的90年代和4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更多的国家知道了自由和民主的含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到。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同的屠杀还是发生了。这不禁会使看过电影的人思考——屠杀为什么会发生。事实上,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从而丧失了防患于未然的机会,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受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在卢旺达屠杀的过程中的角色是尴尬的。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着战火,却对不该发生的屠杀袖手旁观。而联合国在处理此事的不得力,也不禁让人引发“联合国的存在到底有何用”这样的联想。当然,影片本身缺少这些问题的回答,导演也没打算把《HotelRwanda》拍成一部批判影片。

  保罗·鲁塞萨巴吉纳是当年事件的主角,是导演着力刻画的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黑人演员Keir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Pearson的精彩演出无疑为这个角色增色不少,他那带着非洲腔调的英语和他细腻的演出,是本片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也伴随着他自己的转变,由刚开始保卫家庭发展到后来拯救数千人于水火。这种转变是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巨大危机时的过人勇气。

  历史是沉重的,尤其是带血的历史。《HotelRwanda》再现了历史,它也当然有理由和它表现的那段历史一样,被更多的人铭记。正如由Wyclef·Jean演唱的片尾曲《Million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2)

  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完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卢旺达饭店》,这哪里是电影呀,这明明就是一个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因飞机失事而命丧黄泉,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互相猜疑,被胡图族种族主义者控制的电台煽动胡图族人铲除图西族人。极端分子所控制的报纸电台等媒体不但鼓吹暴力还煽动仇恨外国人。当卢国总统的座机被击落时,这些媒体渲染是图西族人串通目的是为了不受限制地屠杀,驱赶图西族人,以达到阻止图西族分享政府权力的目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当驻在卢国的比利时军队奉联合国之命保护卢国总理时,被宣传成帮助图西族人策划屠杀胡图族人,并残忍地杀害了被他们称为侵略军的比利时士兵。其卢旺达女总理和3名部长,在此后的100天里面,阳光明媚的卢旺达共有91万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族人。

  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择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己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看了电影之后,我觉得很难过。特别是我从网上看了这个真实的事件的整个过程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庆幸。因为我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社会中,而且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美好的,现在祖国呈现的基本上是如新闻中所说的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繁荣发展。

  我个人性格很好,所以我也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希望一切和谐。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想流泪,看到曾经一起生活的两个民族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屠杀,胡图族人手里拿着屠刀,他们毫不犹豫的把刀砍向手无寸铁的图西族人,甚至是小孩。我试着想象要是这种情景在我身边发生,我旁边不同民族的邻居突然把屠刀指向我,那该会发生什么。

  和平有利于人民,还是战争与仇杀有利于人民,只要头脑正常的人都可以分清楚。如果一个国家内不存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那么一个民族独立与否,对民族内的老百姓来说没有太大区别,生活还是要那么过;但对少数分裂主义政客、野心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当“总统”、“总理”、“部长”,可以飞黄腾达,因此挑唆民族分离情绪永远是这些人的首要选择。任何人无权拿着人民的生命去冒险,无论他有什么借口,什么托词,多么受某些团体的拥护,他都没有这个权力。

  民族之间的冲突无非是文化的冲突。文化之间冲突的实质,并非各个文明天生地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文明程度的不同。每一种文明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基督教文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还是儒家文明,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与灿烂,也都有过衰落和低迷。每一种文明都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但同时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不足和局限。在几千年的演化中,有一些文明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有一些文明则被其他文明消灭了——这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人类的损失。人类应该加强互相交流与合作,从不同的文明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任何自封为“绝对真理”、想独霸天下的想法,都只会引来战争与仇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我们实在是见到了太多的血泊,仅仅在二十世纪,就有几亿人死于自己的同类之手。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文明的倒退,经济的凋敝,以及人们的痛苦。

  宽容使人进步,狭隘使人落后。人的创造力来自于自由的思想,而不是单一的思想。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分成不同的肤色、民族(种族)。在一定的时间里,全球化、普世性、全人类的大同仍旧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梦想而已。民族、种族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总是能在很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种族冲突、种族纠纷、种族矛盾,甚至种族战争、种族屠杀,在这个世界上时有发生。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尽管我们对这类事件深恶痛绝,但我们并没有办法超越自己的局限和所处的时代。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小事上做起,尽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多为民族团结做点事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3)

  《卢旺达饭店》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在卢旺达这个非洲中部的国家,人口主要由两个种族部落的人构成。欧洲各国大肆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的那个年代里,这个国家难逃被殖民的命运,先后被德国和比利时两个国家所统治,比利时统治时期,先把管理权交给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在卢旺达独立时又把政权交给了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独立之后两个部落都互相看不顺眼,这个说那个血统不正,那个说这个肮脏臭虫。于是两个部落就一直冲突不断,虽然双方也都有一部分理智的人不在意种族隔阂,可以和平的生活在一起,但种族主义极端偏见还是主流的。当然了,胡图族的人口占多数(好像是八成吧),并且又掌握着政权,所以一直在冲突中占优势,图西族也不甘示弱,建立了反叛军。这个时候联合国本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就出面调和了。1994年卢旺达总统(当然是胡图人)坐着飞机去和图西首领谈判。可没想这倒霉总统的飞机在半路上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打了下来。于是事态失控了,胡图人从广播里发出了事先商量好的信号,胡图民兵开始了行动——灭绝图西人。

  以上是故事背景,故事的主人公呢,是胡图人,一个比利时人在卢投资饭店的经理,这个饭店接待的都是当地和国外有势利的人,主人公一直凭借自己的职位优势巴结着这些有势利的人。当然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一直怕胡图人对自已一家不利,想通过这些有势利的人保住他的家人。胡图人开始灭绝图西人的行动后,事态越来越严重,为了杀完图西人,胡图人连维护图西人的胡图人也不放过。在胡图人疯狂行为中,主人公饭店的地位也快保不住了,各国使者、联合国维合军队、记者、国际红十字会等都被要求撤到安全的地方。主人公失去了这些保护,于是他在民兵的大肆屠杀行动中开始奔走求救,在这个过程中他收留了大批图西难民进饭店,他经历了一系列令人胆颤心惊的事情,他的家人也差一点被杀,他妻子的哥哥嫂子失踪,他见到了屠杀后尸横遍野的情境。最后通过他的努力,他把饭店中一千多号图西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这个电影重点表现了战争的残忍、种族主义的偏激和主人公的勇敢与善良。在我被尸横遍野的画面所震惊的同时,令我更胆寒的是那种不同信仰、种族、国家和地域之间的极端偏见进而产生的仇恨。纵观当今那些战火不断的国家和地区,不和的原因无不是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的偏见和国家地域利益的冲突。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是因为种族偏见。或许是因为我从小电视看的太多,以至我被洗脑,把这个世界想的太善良,我以为当今世界的文明已经很成熟,世界上的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世界上的人能够全部期望和平,世界上的人能够理智的看待。后来才知道,我是图样图森破了。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花多大力气跟他解释道德的重要性,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怎样跟他解释人应该生而平等,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怎样跟他解释要就事论事不要偏激,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想怎样说服他让他客观理智一些,他都会置之不理……这样的人,无论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执着于自己偏激的想法。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人认识不到自己想法中的问题点,这些道理很明显,偏激的想法只要稍稍动一下脑子就会站不住脚的。可能还是我图样图破的原因,我无法想像这样的人的思想世界;或是因为这样的人都是放弃思考的人(放弃思考这个说法是从《巨人》里爱尔敏处学来的),真的有人会对任何事不去思考吗;再或是因为世界的教育水平还是达不到改变人类想法的程度……

  所以才会有种族偏见,才会有种族歧视,才会有地位之分,才会有宗教争端,才会有民族争端,才会有国家争端……当人们被偏见与利益遮蔽住眼睛,人们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意。胡图民兵接受信号之后,他们变成了野兽,杀人不眨眼,不,他们没有把图西人当做人,他们称之为蟑螂;奸淫妇女后将其杀害,连图西儿童也不放过。我真的理解不了,难道他们习惯了杀戮,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点也不感到慌恐?当他们看着孩子痛苦的挣扎着死去的时,心里一丝不安也没有?

  人们为了自己偏激的想法,变成了没有感情的生物,这多么的可怕;人们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变成了嗜血的生物,这多么的悲哀;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变成了没有思维的生物,这多么的令人胆颤。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当人们为了维护一些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全部忽略,拿着冷冰冰的武器屠杀自己的同类,这是多么令人可以畏惧的一件事情。

  人类是残忍的啊,可以冷眼看着自己的同类倒在自己的刀下;人类是野蛮的啊,可以为了一丝利益去茹毛饮血;人类哪有文明,他们借着文明的名义去做极度野蛮的事情!不同信仰为什么不能互相容忍,不同种族为什么不能一同生活,不同国家、地域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不要再有过激的偏见,不要再漠视生命,不要再失去理智……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4)

  这是一次惨不忍睹的屠杀,发生在两个不同种族之间。没有政府的力量,也没有联合国的援救,任其民兵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地屠杀······

  《卢旺达饭店》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94年,发生在非洲卢旺达的一场残酷的不同种族之间的屠杀。影片里面刻画了两个不同的种族,图西人和胡图人。他们多年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一起建造卢旺达——这个沙漠里的绿洲,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生活稳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然而,胡图人心中永远都记忆着那段“历史”,对图西人的恨一直铭记在心。在胡图人看来,当年的图西人是比利时殖民者的走狗,他们掠夺胡图人的土地,还鞭打他们,称图西人为“蟑螂”、“杀人犯”。卢旺达是胡图人的土地,现在大批的图西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胡图人因此而感到极为不满,于是,策划赶走图西人,决定“消灭害虫”。就这样,在胡图力量电台的大力宣传下,一场恶性屠杀开始了。

  在“把高的树砍到!”这一信号发出之后,卢旺达民兵,一支国家政府从未出手干涉的部队,拿起手中的砍刀,杀人,放火,捣毁房屋······,只要能把图西人赶尽杀绝,他们什么都干,就连孤儿院里的孤儿也不放过。大街上横尸百万,一座美丽的城市,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废墟。卢旺达一直以来都处于国家动乱中,必然引起联合国的关注,于是长期派遣部队进行调停,以维持和平。然而,当屠杀开始后,驻扎在卢旺达的外国军队被撤退了,图西人的唯一希望就此破灭了,凭借主人公保罗的力量,对英特哈瓦军官多次行贿,一托再托,最终卢旺达饭店里德几百余人被送往安全地带,因此抱住了性命。最终屠杀被制止了,图西人得到了解救,一切反动活动停止了下来,和平取代了一切。

  这是一场民族之间的战争。由于一直以来国家没有处理好两民族之间的关系,没有实施合理的民族政策,以及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备的国家军队体质,而发生的一起没有任何人干预的屠杀。在我看来,胡图人和图西人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既没有文化上的区别,也没有生活习俗上的不同,这又何以区分谁是哪个民族。事发之前,胡图人和图西人是邻居,是同事,是朋友,是爱人。没有种族的歧视,更没有种族之间交往的约束。然而,在那段胡图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的驱使下,他们失去了人性,抛弃了友情、爱情、亲情,没有理智地进行屠杀。

  胡图人一直视图西人为入侵者,以其人多占优势,而图西人就成了少数民族。一个国家范围内,必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正如社会上生活着不同的人一样。这样的国家才是完整的国家,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下,文化得以融合,国家才能源远流长。而胡图人为了除去当年痛恨,将图西人赶尽杀绝,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战争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战争只会给人们带去痛苦,和平最终会取胜战争。胡图人应该记住历史,但并不是将历史倒写,而应争取和平。就此次屠杀,国家政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在部队的管理上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制度。国家政府可以就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人,统筹各民族事物,由国家统一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民族政策,在得到各民族统一达成意见后,颁布并严格实施。然而,要从根本上唤醒人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和平意识,加强国家爱国教育,加深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之间相处融洽,和平共处。同时还要加强国防,加大军队管理,以致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解国内外矛盾。

  看完这部影片,不由想起解放前的中国,和卢旺达一样,身处本国人民的战争中,以致国家长期动荡不安,人民没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拥有的只是痛苦。着眼现在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人们吃饱穿暖,物质生活不断完善,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正是人们一直最求的,只有和平才能拥有的。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5)

  前几天的民族概论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终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

  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首都基加利经营着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股的四星级宾馆。由于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卷到屠杀当中。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卢旺达的局势失去控制,保罗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慈悲而伟大的保罗开始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用自己的金钱换取这些人的安全,把这些逃难的人统统隐藏在自己的饭店中,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生命。最后,共有1268名图西族由于得到他的庇护,免遭被屠杀的噩运。

  但是,仅仅这极少数人是幸运的,我们不会忘记百日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何其惨烈的场面!

  我们难道不应该问——

  一、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这是一场民族之间的战争。但是最终一切都归于殖民主义的罪恶。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这种分化埋下了冲突的种子。(面试网 )

  这种背景下由于一直以来国家没有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没有实施合理的民族政策,以及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备的国家军队体质,而发生的一起没有任何人干预的屠杀。

  在我看来,胡图人和图西人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既没有文化上的区别,也没有生活习俗上的不同,这又何以区分谁是哪个民族。事发之前,胡图人和图西人是邻居,是同事,是朋友,是爱人。没有种族的歧视,更没有种族之间交往的约束。然而,在那段胡图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的驱使下,他们失去了人性,抛弃了友情、爱情、亲情,没有理智地进行屠杀。胡图人一直视图西人为入侵者,以其人多占优势,而图西人就成了少数民族。

  一个国家范围内,必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正如社会上生活着不同的人一样。这样的国家才是完整的国家,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下,文化得以融合,国家才能源远流长。而胡图人为了除去当年痛恨,将图西人赶尽杀绝,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战争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战争只会给人们带去痛苦,和平最终会取胜战争。胡图人应该记住历史,但并不是将历史倒写,而应争取和平。

  二、惨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卢旺达大屠杀爆发之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选择了沉默和视而不见。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择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己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我对这样的一场人道灾难,就如同雅斯贝尔斯在谈论世人对

  纳粹行为的责任时说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少背负着形而上的罪恶。我们的沉默,漠不关心就是罪恶。

  我们要做的不是谴责,而是忏悔,忏悔为什么这种罪恶会发

  生在人世间,认清这种罪的来由从而避免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应该愧疚,在世界上其他同胞在遭受摧残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够站出来保护他们。人,作为一种自诩高于其他生物的物种,在自己的同胞自相残杀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放下无谓的利益,做一个人该做的事情。在他们自己已经不能处理的局面下,我们的联合国,以及某些充当世界警察的国家,应该站出来,连同其他国家伸以援手,真的的维护和平。

  三、应该如何避免民族问题引起的战争呢?

  我认为,国家政府可以就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人,统筹各民族事物,由国家统一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民族政策,在得到各民族统一达成意见后,颁布并严格实施。然而,要从根本上唤醒人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和平意识,加强国家爱国教育,加深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之间相处融洽,和平共处。同时还要加强国防,加大军队管理,以致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解国内外矛盾。

  解放以前,我国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内各民族同样都遭受外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在国内,各少数民族又遭受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项政策已经在我国取得了伟大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一部分,它不仅保障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团结了自治地方的各民族劳动人民和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且是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用以进行民主改革,保卫民主革命胜利成果,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是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用以进行敌我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武器。

  在全国解放以后,我国各民族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但是,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隔阂,并没有完全消除。同时,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和文化发展上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各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特点等等。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应该经常注意这些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把它们作为民族问题的重要任务来加以解决。

  现在的中国在民族问题上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主调是积极的是和谐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将来对做好民族工作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传播民族团结知识,从小处着手,树立目标,为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上一篇:小鞋子观后感 下一篇:亮剑观后感

与该文相关的文章

热门标签


  本文关键词:卢旺达饭店观后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149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