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
本文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圆,是圆满,完美的意思;明,则意在闻名,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一、走近圆明园
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词:悲愤与愤怒。”“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二、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
三、走出圆明园
再读课文开头段,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稍留残迹。)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回到144年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文本的深刻内涵。)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前资料搜集和积累运用中读后感的材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仇恨。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为基础,组织多元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提供的有效信息,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互助,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
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抽象的文字介绍变得生动、可感,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我在学生预习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好奇心提前告知部分信息并要求所有的学生利用极少的资料书及向老师、家长、社会收集有关资料。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要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时,又创设了一个情景,以“最近有专家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你觉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根据学生掌握的资料就此问题展开长达8分钟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获取、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的作业就是针对上面的问题进一步收集资料,以书面形式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报告本小组讨论结果并详细阐述重建与否的根据。这不仅有效的延伸了课堂,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结合课前提出的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求知的高潮,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图片和教师对圆明园毁灭过程的渲染,把学生带向了另一个高潮,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进一步得到强化。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没有仔细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没有周全考虑课堂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机动时间,整节课要完全按照设计意图上完需要超时10分钟,使这节课显得结构不完整。
二、课文中的“举世闻名”一词的意思,在备课时搞丢了,上课时学生说到该词语时也没有强调。对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引导不够,主要是因为备课时考虑不周密引起的,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及时引导。
三、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精炼。
解决措施:
一、根据本学区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争取更大程度地备好学生、教材(校本教材、社会教材、校本教材),在学生注意有效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活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以期延长学生的有效注意,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
二、多看名师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将其内化、整合为自身能力。注重平时收集资料,达到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上课而收集资料。
三、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多看新闻、演讲及规范的泛读等。
总之,需要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与时俱进,重视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密切把握“新课标”的方向,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象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赞颂的无比仇恨。根据课文的目标,结合学校“三A”教学模式的要求,我设计了教案,在学校上了一节“三A”研讨课。课后组里的老师又一起进行了评课。下面就老师的评课和自己授课的感受反思如下:
一、自学导航设计细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本节课,我把学生们分成三个组:诵读感悟组,材料补充组,想象体验组。第一组都都在相应的自学导航,如:诵读感悟组,抓住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来读。如金壁辉煌的殿堂,加点的词重读,要读得舒缓、流畅,感悟圆明园昔日的美。材料补充组抓住某一点进行补充,语言要简洁准确……
二、展示丰富多样。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得充分。所以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
三、讲解未能画龙点睛。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汇报得太尽兴了。老师在讲授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四、启示
1、授课的内容应以学生的接受情况来定,而不是以听课老师的感受来安排。
2、自学、讨论、展示要在平时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
3、处理教材时要敢于联欢会,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要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本文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16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