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美操领域科研论文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题:健美操 + 科研论文 ; 参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摘要】:通过资料检索、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200多种体育专业期刊中有关健美操领域的科研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健美操技术的发展,论文数量较短时间内总体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核心期刊论文与一般期刊的比例为1∶2,论文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训练、健身等方面,技术、规则、裁判、音乐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data retriev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in the field of aerobics in more than 200 professional journ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erobics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paper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as a large upward trend. However, the ratio of core journal papers to general journals is 1: 2, and the quality of papers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training, fitness, technology, rules, referees, music and so on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research method,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分类号】:G8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桂兰;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的理性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年06期
2 李爱民;论教育研究问题及其确立[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3 黄景贤;关于中医整体观念及其新构架的初步探讨[J];国医论坛;1990年05期
4 袁希娟,龚耘;浅谈类比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周登嵩,董渝华;我国当前体育科研成果的选题现状与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秦雪生;试论分类思想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2期
7 齐康;建筑科学学的构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8 吕丽华,柳俊哲,左红军;混凝土的裂缝[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2期
9 裴娣娜;谈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黄宽柔;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兴林;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董蓓菲;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刘石;我国传媒体育信息教育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花;2001年~2005年3种体育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2 张维娜;论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创新[D];苏州大学;2007年
3 徐小仙;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振平;中国女排30年历史回眸与展望[D];河南大学;2007年
5 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6 欧阳丽君;基于成本—效益方法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7 沈丹丹;儿童“最宜发展区”与“最佳发展序”的探索[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小兵;刑事执行法立法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9 齐瑞江;不同气温下钢纤维混凝土快速修补机场道面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0 袁媛;16-18世纪中法都城聚会性场所之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新环;翟兰朝;;腰部与大腿的健美操[J];体育博览;1983年04期
2 翁仁良;;简易背腹健美操[J];当代体育;1984年09期
3 山岫;妇女臀部健美操[J];当代体育;1985年04期
4 罗国海;;新兴的母婴健美操[J];体育博览;1985年08期
5 陈美锻;健美操与体育教学[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6 邓红妮;新颖而实用的准备活动——健美操[J];体育与科学;1986年04期
7 蒋菁菁;;女子经期健美操[J];当代体育;1986年11期
8 蒋菁菁;;产后妇女的腹部健美操[J];当代体育;1987年04期
9 张晓峰;健美操进入师专女生体育课的尝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10 马骊;;颈部健美操[J];当代体育;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廷立;庞洁;姜玉莲;;试论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郭淑范;韩玉璋;刘微;张桂兰;;高校女生健美操动作创编能力培养的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兴胜;唐宏贵;高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倪湘宏;;健美操健康功能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谢琴;李卫东;雷虹;;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和特质焦虑影响的实验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徐颂峰;周建社;王炜;;学校健美操训练与我国竞技健美操训练社会化途径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郑玉霞;;健美操普修课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李树梅;;对主观性体育测试评价中非主体性因素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李遵;;用新规则审视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袁莉;;健美操对女大学生生理和生化机能影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汉江;省九运会健美操赛在肥举行[N];安徽日报;2000年
2 本期编辑 郭晓维;走进丁克家庭[N];兵团日报(汉);2000年
3 屈茸;“我运动,,我存在”[N];重庆日报;2000年
4 于海涛;“天气越热,越要出汗”[N];工人日报;2000年
5 文玲;局部减肥健美操[N];江苏科技报;2000年
6 宇文;国际明星的美容妙招[N];江苏科技报;2000年
7 张冰;手部健美操[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小于;餐前餐后健美操[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曾鸣;双流:上千人跳“坝坝舞”[N];四川日报;2000年
10 徐月兰;产后健美操[N];深圳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文风;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教学内容框架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3 向勇;健美操文化与高校“文化生态圈”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田颖华;我校健美操公共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文英;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四阶段创新学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志刚;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红梅;高师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田玉昕;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应用情知模式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沛;变奏训练法对竞技性健美操运动员基本动作肢体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潜沉香;高师体教健美操专项教学中隐蔽课程诸因素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5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181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