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说课导学案 课件 教学视频朗读
知识与技能 1、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诗经》开创现实主义传统。 4、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句含义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人们对真...
『阅读全文』...
氓 《诗经》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
『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 多为四言诗。 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 儒家奉为经典的...
『阅读全文』...
【学习目的】 1、学习《氓》 对比手法的使用,鉴赏人物形象 2、背诵课文,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学习重点】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1、 填空( 《 ...
『阅读全文』...
(一)、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4)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 &n...
『阅读全文』...
一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点: 1、 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 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过程 学案内容 教学备注 自主学...
『阅读全文』...
石培华 一、字词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 简介《诗经》...
『阅读全文』...
梁小嫦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nbs...
『阅读全文』...
渤大附中 方鹏程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字词,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2. 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并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 2.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
『阅读全文』...
枞阳黄山初级中学 张春梅 一、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3.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 3.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阅读全文』...
宋莉莉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了解比兴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 2.把握女主感情的变...
『阅读全文』...
《氓》
执笔:郑莹 审稿: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4、把握课文内容及对比的手法。
5、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本文编号:24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2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