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儒家人生哲学_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价值问题比较

发布时间:2016-12-06 09:32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大学》 2006年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价值问题比较

齐勇  

【摘要】: 交往理论逐渐成为当代的显学,并非偶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方面的,也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方面的。 从社会历史原因看,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日益跃进,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冲破了地域的狭隘性和人际之间原初的血缘、亲缘限制,民族历史正日益成为世界历史,同时,孤立的个人正转向真正的社会性的相互联系的个人,个体正逐渐走向共同体、联合体。因此,探讨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与交往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从哲学发展本身的逻辑来看,交往理论是针对现代性危机提出来的,是在大工业文明的桌面上重写现代性的一种积极努力。大工业文明以及由此引发的科技能量的大爆发,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创造了现代性危机。由此引发西方哲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阐述自己的理论,以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交往理论正是其中一只响亮的旋律。在众多交往理论中,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各自提出的交往理论堪称经典。 本文以全球化浪潮和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的现实大背景作为展开论述的基础平台,在众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所蕴含的价值问题框架进行梳理阐述和对比分析,从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所面对的不同时代课题,所追寻的危机解决方案,所探求的社会发展路径,从这两种理论对世界历史的现实的启示意义,以及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比较。据此,本文试图探讨在不可抗拒的全球化历史潮流冲击的背景下,转型过程中的我国融入世界历史的路向选择问题,试图指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迈向现代化的我国应避免走入的误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英文摘要4-9
  • 绪论9-21
  • 一、价值问题探源11-18
  • 1. 价值与价值问题的涵义11-15
  • 2. 价值问题的历史渊源15-18
  • 二、价值问题在马克思、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核心地位18-21
  • 第1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价值问题21-54
  • 1.1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价值目标21-34
  • 1.1.1 马克思交往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21-29
  • 1.1.1.1 世界性洪流的出现21-24
  • 1.1.1.2 人的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24-27
  • 1.1.1.3 资本主义大工业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27-29
  • 1.1.2 交往发展的微观目标在于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9-32
  • 1.1.3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宏观指向32-33
  • 1.1.4 总体目标—共产主义的实现33-34
  • 1.2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中的价值关系结构34-41
  • 1.2.1 传统的机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结构35-37
  • 1.2.2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模式及其合理性解读37-41
  • 1.3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价值目标的实现途径41-54
  • 1.3.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着重强调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42-44
  • 1.3.2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马克思关注的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4-47
  • 1.3.3 世界性普遍交往的实现是马克思价值目标实现的又一重要前提47-48
  • 1.3.4 普遍交往使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成为同一个过程48-54
  • 第2章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价值问题解读54-65
  • 2.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价值目标54-60
  • 2.1.1 现代性危机的出现54-57
  • 2.1.2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57-58
  • 2.1.3 解决现代社会的危机,重建现代性,促进社会进步与团结58-59
  • 2.1.4 沟通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59-60
  • 2.2 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交往实践价值关系结构60-61
  • 2.2.1 “主体间性”是哈贝马斯极为重视的一个概念60-61
  • 2.2.2 “价值主体—价值主体”结构的合理性61
  • 2.3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价值目标的实现途径61-65
  • 第3章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价值问题比较65-86
  • 3.1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价值问题的相互关联65-71
  • 3.1.1 人本主义是其共同的理论本色65-67
  • 3.1.2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其相同理论出发点67-68
  • 3.1.3 对异化的批判扬弃是一致的理论诉求68
  • 3.1.4 “人的尺度”是马克思与哈贝马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价值标尺68-71
  • 3.2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价值问题的内在差异71-86
  • 3.2.1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对两个重要范畴的不同理解71-74
  • 3.2.1.1 生产实践72
  • 3.2.1.2 交往72-74
  • 3.2.2 根本差异—价值目标的根本区别74-77
  • 3.2.3 交往实践的价值关系结构中客体命运截然不同是二者的重要差别77-79
  • 3.2.4 价值目标实现路径选择上的“做”与“说”的分歧造成二者现实的不同79-83
  • 3.2.5 影响力与作用域不同83-86
  • 第4章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价值问题比较的现实意义86-93
  • 4.1 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启示86-88
  • 4.2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88-93
  • 结语93-95
  • 致谢95-9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7-98
  • 参考文献98-103
  • 详细摘要103-10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孔雀;;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研究概述[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齐勇;;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价值问题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郑国华;;论警察职业行为的价值问题[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柳昌清;;从政治经济学出以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5 谢盛坚;李松梅;;刑事受案价值论[J];政法学刊;2007年05期

    6 阎献晨;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主张——对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概述[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7 喆思;;怎样思考价值和价值观问题[J];成人高教学刊;1997年01期

    8 陈章亮;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价值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9 朱德海;新全球化时代的儒学出场路径[J];理论探讨;2004年03期

    10 曹迎春;;自我认同及其实现途径的哲学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兴华;;关于真理和价值问题的研究[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2 张弓;;网络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潘润阁;;人老了,就“无用”了吗?——谈谈关于老年人价值问题[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4 张华夏;;休谟价值问题和逻辑经验主义的第三个教条[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詹明安;;更新改造项目投资的价值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祝小宁;毛丹;;论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伦理价值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劳允超;;老年人社会价值谈[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8 范炜烽;;公共管理还是市场操作?——当代政府管理改革的价值问题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伯超;张艳锋;;关于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改造的文化价值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沈亚生;李莹;;人学价值观的哥白尼革命[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兰波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东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哲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清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刘星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袁吉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李德顺;[N];北京日报;2007年

    9 杨孔炽;[N];光明日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孙伟平;[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2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于光;德育主体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时海燕;聆听窗外声音:归返教育原点[D];苏州大学;2009年

    8 胡靖;走向交往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9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章益国;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齐勇;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价值问题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常江;论哲学的“价值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东海;主体性·主体间性·交往实践[D];湘潭大学;2002年

    5 韩小荣;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田丽梅;社会资本理论的唯物史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黄飞燕;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交往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自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锦森;典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探索[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凤梅;直觉及其在科学发展中的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20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