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农村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以义乌市岩南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14 17:23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广大农村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因此,美丽中国的建设要从美丽农村做起,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背离美丽农村的目标越来越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忽略土地本身对于不同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特点,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因此,应大力开展农村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来指导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这样才能达到农村土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从建设美丽农村起步,建设美丽中国。 本文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浙江省义乌市岩南村为例,以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技术为支撑,运用因子加权求和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地耕地适宜性、建设用地适宜性以及生态适宜性三方面分别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及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地块法划分了37个耕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和5个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单元,采用叠置法与栅格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了524000个生态适宜性评价单元。开展了村域范围内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根...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理与研究进展
2.1 基本概念
2.2 研究进展
2.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2.2.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2.3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评价模型
2.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2.3.2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
2.3.3 权重确定的方法
2.3.4 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
2.4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2.4.1 评价因子的GIS分析、处理
2.4.2 土地利用及评价因子数据库的建立
2.5 R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2.5.1 航空影像的预处理
2.5.2 航空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第三章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3.1 研究区概况
3.2 评价因子的选择
3.2.1 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3.2.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3.2.3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3.3 评价单元的确定
3.4 权重的确定
3.4.1 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3.4.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3.4.3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3.5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数据处理及数据库的建立
4.1 基础数据的准备及预处理
4.1.1 数据来源
4.1.2 航空影像的预处理
4.1.3 土地利用数据的提取
4.2 评价因子的等级划分
4.2.1 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
4.2.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
4.2.3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
4.3 评价因子的GIS分析、处理
4.3.1 DEM分析数据
4.3.2 Buffer分析数据
4.3.3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数据
4.4 评价因子GIS数据库的建立
4.4.1 评价因子空间图形数据库的建立
4.4.2 评价因子空间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第五章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及应用
5.1 评价结果与分析
5.1.1 岩南村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5.1.2 岩南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5.1.3 岩南村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5.2 评价结果的应用
5.2.1 基于评价结果的土地利用规划
5.2.2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措施制定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42695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理与研究进展
2.1 基本概念
2.2 研究进展
2.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2.2.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2.3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评价模型
2.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2.3.2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
2.3.3 权重确定的方法
2.3.4 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
2.4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2.4.1 评价因子的GIS分析、处理
2.4.2 土地利用及评价因子数据库的建立
2.5 R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2.5.1 航空影像的预处理
2.5.2 航空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第三章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3.1 研究区概况
3.2 评价因子的选择
3.2.1 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3.2.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3.2.3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3.3 评价单元的确定
3.4 权重的确定
3.4.1 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3.4.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3.4.3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3.5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数据处理及数据库的建立
4.1 基础数据的准备及预处理
4.1.1 数据来源
4.1.2 航空影像的预处理
4.1.3 土地利用数据的提取
4.2 评价因子的等级划分
4.2.1 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
4.2.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
4.2.3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
4.3 评价因子的GIS分析、处理
4.3.1 DEM分析数据
4.3.2 Buffer分析数据
4.3.3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数据
4.4 评价因子GIS数据库的建立
4.4.1 评价因子空间图形数据库的建立
4.4.2 评价因子空间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第五章 岩南村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及应用
5.1 评价结果与分析
5.1.1 岩南村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5.1.2 岩南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5.1.3 岩南村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5.2 评价结果的应用
5.2.1 基于评价结果的土地利用规划
5.2.2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措施制定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4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74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