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4 20:52
  关中平原地处陕西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本文以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对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模式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值分析和价值流的特征,探讨了不同模式下的生态功能。主要结论有: (1)小麦和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表现为N>K>P,且玉米的吸收量、归还量均大于小麦,而土壤中三者的贮量表现为K>N>P。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WH-MC)模式的吸收量最大,最小的是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WN-MN)模式。 (2)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总投能、有机能投入、有机能/无机能、能流循环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12×1010J·hm-2、5.44×1010J·hm-2、3.25和0.76;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模式是小麦秸秆粉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为0.669%;能量转化率最高的是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为6.05。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模式得分最高,达到0.792。 (3)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占系统总能值投入的比重最...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
        1.2.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研究
        1.2.3 能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1.2.4 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研究
    1.3 研究区概况
    1.4 试验设计
第二章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营养元素循环特征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贮存和归还量计算
        2.1.2 样品采集与 N、P、K 的测定
    2.2 作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2.3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量流动分析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数据收集
        3.1.2 物质的折能系数
        3.1.3 能流计算方法
        3.1.4 绘制能流图
        3.1.5 能流指标评价方法
    3.2 秸秆还田生产模式的投能结构与水平分析
    3.3 秸秆还田生产模式的投能效率
    3.4 秸秆还田模式的能流指标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分析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1 数据资料的收集
        4.1.2 绘制能值图
        4.1.3 编制能值分析表
        4.1.4 建立能值分析指标
    4.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投入结构分析
        4.2.1 可更新能值投入
        4.2.2 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
    4.3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产出分析
    4.4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指标分析
        4.4.1 能值自给率
        4.4.2 净能值产出率
        4.4.3 能值投入率
        4.4.4 环境负载率
        4.4.5 能值反馈率
        4.4.6 能值产投比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价值流分析
    5.1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1 数据收集
        5.1.2 确定系统边界
        5.1.3 资金量的计算
        5.1.4 价值流指标体系
        5.1.5 价值流指标评价方法
    5.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5.3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价值流指标的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
    6.1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74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