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新型罗丹明B类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16 19:33
  在众多金属离子检测方法中,荧光分子探针识别法由于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开关操作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罗丹明类染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刚性平面结构较大、水溶性好、毒性小、最大发射波长位于红色光-可见光区等优点,因此,基于罗丹明类染料的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以罗丹明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五种荧光分子探针,考察了它们在水溶液中的识别性能、响应机理及实际应用。 1.在第2章中设计并合成了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探针P1,考察了探针对十几种金属离子的响应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加入Cu2+时,荧光发射峰增强,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通过条件考察实验确定了探针与Cu2+响应的最佳pH和响应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量检测:该探针对Cu2+响应的线性范围是5.0×10-6mol/L到5.5×10(-5)mol/L,检出限为4.9×10-7mol/L。根据Job’s plot方法确定Cu2+和P1的络合比为1:1...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离子识别的意义与方法
    1.2 荧光分子探针概述
    1.3 罗丹明类荧光染料概述
    1.4 罗丹明 B 类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1.4.1 Cu2+荧光探针
        1.4.2 Hg2+荧光探针
        1.4.3 Fe3+荧光探针
        1.4.4 Cr3+荧光探针
        1.4.5 其他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1.5 课题的提出
        1.5.1 选题背景
        1.5.2 研究目的
        1.5.3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罗丹明 B 类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质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P1 的合成及表征
        2.2.4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紫外吸收光谱
        2.3.2 P1 在水溶液中对铜离子以及其他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
        2.3.3 优化实验条件
        2.3.4 铜离子溶度对 P1 选择性识别的影响
        2.3.5 铜离子与探针 P1 络合模型的推测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罗丹明 B 类钯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RD 和 RA 的合成及表征
        3.2.4 荧光光谱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RD 识别性能
        3.3.2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RA 识别性能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罗丹明 B 类铬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探针 RF 的合成及表征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RF 的紫外吸收光谱
        4.3.2 RF 的荧光识别性能研究
        4.3.3 条件优化实验
        4.3.4 铬离子浓度对探针 RF 选择性识别的影响
        4.3.5 探针 RF 与 Cr3+络合机理的探讨
        4.3.6 干扰离子实验
        4.3.7 RF 在生命细胞中的应用和实际样品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罗丹明 B 类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探针 RP 的合成及表征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RP 的紫外吸收光谱
        5.3.2 RP 的荧光识别性能
        5.3.3 条件优化实验
        5.3.4 汞离子浓度对探针 RP 选择性识别的影响
        5.3.5 探针 RP 与 Hg2+络合机理的探讨
        5.3.6 干扰离子实验
        5.3.7 RP 在生命细胞中的应用和实际样品分析
        5.3.8 文献对比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在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63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763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