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9 04:10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它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直以来,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事实上的不公平。人类始终以主宰者的姿态凌驾于自然之上,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主人。为满足自身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地对自然加以利用和改造,这种建立在以牺牲自然为条件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是造成人和自然对立的主因。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人对自然的影响越深,人与自然的矛盾就越激化。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最为积极的因素,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虽然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但是生产实践活动是有限度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在进行自然界人化过程的同时,也要把握好人的自然化,因此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应从问题的根源上入手,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让生产力的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本文前两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本质作...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社会制度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节 对未来社会制度构想中的生态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
    第一节 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出发点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
    第三节 制度变革、科技进步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第三章 生态文明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第一节 人类对工业文明后果的反思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第三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实践
第四章 中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现状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 我国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第二节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的基本国策
    第三节 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第四节 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 完善法律制度
    第六节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4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764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f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